一个人如果没经历过黑夜,那么他很难了解到黑暗。只有别人告诉他,给他描述,给他看资料,给他看黑夜的视频,给他看书里别人写的关于黑夜的一切,他最终才会明白。
同样,一个小康家庭出身的孩子,他很难真正明白这个国家其余80%的家庭、那50%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所面临的是什么。没用过iPhone,没喝过星巴克,没吃过人均两百的小馆子,没看过一千元一场的演唱会……很多贫困家庭孩子所面临的生活比我们想的更难。
这些都是小康家庭里的孩子无法体会到的。他们没体验过一边打工一边种地一边看书还要想着省电的日子。
但小康家庭出身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了很多,使得他们能够对家庭条件不如自己的人,也能感同身受。
比如,他们让孩子看名著,让孩子亲身去体验,让孩子了解社会的割裂性,让孩子学会用不同的真诚的方式和不同的孩子沟通。
有时候,把人生拉长了看,这种向下兼容的思维和能力,比考试考多少分更重要。孩子认识不到这一点,但他们的家长认识到了,并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去培养了。
这几年我做私教业务,见过太多这样的家庭了。他们算是非常优秀的中产家庭(请注意,大城市的中产家庭和小城市的概念完全不同),父母或者是体制内中层,或者是企业的高层。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形成的这种“向下兼容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这位高考状元的家长都是外交官,外交官恰恰就是一个要求能对不同社会、不同环境快速做出深刻理解的职业。所以他们的孩子会有这样强烈的兼容思维能力,我觉得也算是一个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