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许多人都对未来的生活持有希望。但是月有阴晴圆缺,人们既想在自由竞争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想得到一个“大政府”运作的福利社会治愈自己渴望发财、担心落后的焦虑,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于是一些朋友厌倦了幻想出人头地,转为退而求次,希望获得一个稳定的、回报率高的投资渠道,实现“财务自由”,成为食利阶层。
这种小富即安的想法,是“中产焦虑”人群的常见自我麻醉。
低门槛“财务自由”,远在十九世纪
热爱文学的朋友可以从一两百年前的欧洲小说里窥见食利阶层的概貌。得了一大笔财产于是能够放飞自我,经常充当“福尔摩斯系列”或是什么其他故事配角的富家子弟,是食利阶层的样板式人物。
法国小说里比比皆是的“年金”,来自公债或是其他债券、股票的投资。
小说中,葛朗台府上的女佣“拿侬”获得了每年收入1800法郎利息的年金于是就可以功成身退找个好人嫁了。莫泊桑笔下《散步》中那个穷困的循规蹈矩而又孤苦无依的大龄单身小职员(好像是柴务工作者)“勒拉”,渴望一年能获得5000法郎的年金收入取代目前年金3000法郎的工作实现“财务自由”。
似乎,成为一名食利者是普通劳动者凭借努力和一点运气就能得到的。当然,“拿侬”的运气是剧情需要,“勒拉”终归没有功成圆满,于是在晚上散步时目睹了一堆莺莺燕燕后选择自杀。
小人物实现原始积累总归艰难,多数人都被 “大过滤器” —— 不自量力的野心淘汰了。“泡沫定期的诱惑中产上钩并破裂,为一部分努力的底层群众提供阶层上升的空间,同时逐渐的让中下阶层都拥有中产阶层重视教育、积极、上进的思想。”
嗯,这是英国人民回顾几百年历史总结出的经验。
在我们这个国家,人们对“落后就要挨打”根深蒂固,乡下老伯都会盯着人均GDP是我们十倍左右的国家说一通“人家外国的社会如何如何”。那么存在飞速发展必然要求的社会必然会重复外国在类似历史时期的经历,并且因为我们的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各种变化空前的密集。19世纪的欧也妮•葛朗台女士可以靠父亲留下的投资方案、企业管理制度和忠仆,维持终身的经济水平。在我们这个很多当下的经济热点甚至早十几年罕有人预料的时代,显然不可能。未来的无限可能性,使得很少有人能够一直押对宝。纵观当下的世界,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基金会这样运作优良的基金会,近十年的收益率不过是6%~8%。
小说中葛朗台们能体面的获得稳定的年金利息,能以不变应万变的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
代价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
所以,法兰西高利贷帝国主义的竞争力很差,不久就被实业兴国的普鲁士击败了。想拼一代人成为中产然后不思进取吃利息,这是上上个世纪的田园牧歌了。
货币超发下的投资价值假象
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各路正规及民间经济学家分析问题时经常挂在嘴边的概念,好像相声界的贯口。流通性过剩的本质,就是钱印多了,但不是所有人手里的钱都多,所以没有形成全社会物价普涨的通货膨胀,只是集中在玉石啊、虫草啊、藏獒之类有钱人追捧的领域(墙上挂的那个老头,你瞪我干什么)。这就造成目前我国一个常见的投资假象。
这货火了并不是因为有价值,而是恰好有一大堆钱无处安放。
我们理想中的财务自由,是掌握了一种投资,能够稳定的升值、带来收益。如果有一种大宗产品,有钱就能买,这种东西的价格稳定的一至三年翻一番,请考虑,这种东西是我们这个长期货币超发、局部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国家的货币蓄水池,
还是又添了一台货币当局驾驭不了的印钞机?
笔者毕业于广播电视大学,经济学课本上印着北京复兴门附近的一栋高楼,这是中央电大的建筑。有一台失控的印钞机在超发货币,电大高楼隔着长安街的那个建筑里的老爷会很捉急啊!需知,一国最重要的经济领域施政手段是制定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同样的,人们不投资实业,就投资这种放在那里就会涨价钱的东西,占用社会信贷量导致相关政策失灵,造成资源配置错配,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没有任何作用,那么当局会怎么想?是不是本着“谁火就灭谁”的精神,控制投资者对这货价格快速增长的预期(三阶导数啊)?至多手段温和一点,限制交易、锁盘;降低杠杆,在不引起大的波动的情况下抽出炒作资金。
偶尔,多余的货币流向民生,就有了“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之类 。当然,民生领域的多数东西生产要素调整周期较短,今年十几块钱一斤“姜你军”,转年不到一块钱一斤,姜农一亩地赔两千块,盖了大冷库准备当炒家的姜农更是想跳河。非法吸储炒钢材的山东于女士及债主不知情绪冷静否。
其他过热的东西也是花无百日红,这星期就连本地的交通台都在报道冬虫夏草不含抗癌物质了。冯唐老师通过“油腻中年男人”一文掀起了一阵话题,解构了文玩包浆。藏獒崩盘已经是完成时了。随着投资价值假象的一一破裂,几年前屡屡成为社会话题的“网红”投资领域,就是一些比较稀缺的古董和玉石风光依旧了。
想要钱包跟得上时代,投机炒作不是办法,必须努力创造财富。
房产,花无百日红
说完不靠谱的财富过山车,比较稳定的大宗投资项目就剩下股票和房产了。
股票就不说了,一茬茬的赌民……啊不,理性投资者应该都会渐渐学习到国家队不会救市,愿赌服输后果自负。
房产……首先,房产为什么值钱?房子不过是盖在一片土地上的一堆建材,土地我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适合盖房的地方足够全国人民都住上独栋(就像9亿农民一样)。建材我国更不缺,都在去产能了(墙上挂的那个老头,你又瞪我干什么)。房产的炒点在哪里?房产最关键的要素其实和肿瘤是一样的,都是location!location!location!(肿瘤表示不服,病理也是很关键的)房子不贵,贵的是依附在房产上的社会资源(含发展机会)使用准入资格。
高房价的本质是社会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
然而,这种不均的基础并不非难以撼动。除了京沪几个沾了"共建"光的牛校,多数社会资源尤其是公营的公共资源在同城是可以尽量均衡的。只要实施租售同权等一系列均衡措施,现在因为不均衡导致的价格畸高就要发生变化。当然,均衡有个过程,房子一间间的落实需要过程,新模式从一线城市推广到八线城市也需要过程。产权房毕竟占有相对黄金的地段,还是有自身优势的。已经上船的朋友如果是自住,请不要忧伤。
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过去的很长时期,我们国家的房产是城市化爱国税的征收工具。现在看来,这个工具给包税人阶层比如鹅城的黄老爷等大户漏下的银子太多了。过去二十年成长起来的中产,有许多是搭车房产增值中产起来的。由于开篇提及的原因,房地产的稳定过热前期即将改变。
之前一说降房价,人们就鼓吹地产税。
地产税是渴望“财务自由”的朋友们的噩梦,因为它伤害了以“流量小、存量大”为特征的“财务自由”完成时。
幸运的是,许多儿子不开公司,自己及家人也没有股份请人代持的清官在退休后也有类似特征,因为他们的退休金相对早年低成本获得的住房来说并不算高,所以笔者认为房产税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不会在近期推动。
笔者认为,近期城市化爱国税的征收渠道,可以从卖地转为收租。企业、集体、小产权,社会各界的闲置资源都可以用于新时代的经租房。经租房拉低房租价格,同时配合租售同权。然后就是空置税、房产税上马,房东们可以选择交税、降租、降价变现。当然,也可以由热心的政府指派中介部门用厚道的价格帮他们长期、稳定的租房,可以说是符合物权法法制框架的新时代经租房……
其间的利害,房价腰斩,对于很多地方来说不过是房价退回了一至三年。就算房价下跌,只是伤害一小撮最近上车的房奴,目前的社会管理能力可以驾驭。银行甚至不必追加抵押物,因为房奴会认真还债,虽然我们的房奴没有香港同胞的屁民意识啊不法制精神。至于大户,都是分散投资、多元投资。觉得舍得中国的大好前景,就移民到布局已久的新家乡;觉得无伤痛痒就继续玩,有钱人不会跳楼的。
请注意,时代不同了,
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落后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转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
针对我国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些不均衡的问题,我们将面对史无前例的高度重视和攻艰制胜。大家要认清时代发展的主线,这个主线就是三年决胜小康社会,再奋斗1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将过渡向发!达!阶!段!社!会!主!义!时代需要历史成就,除了解放台湾就是实现教育、医疗、住房三大免费。
当然
要立足国情,新中特社三大免费。我们正在亲身体验毛主席到时代领袖领导下的民族复兴之路催人振奋的部分,任何不思进取的想法都会让人落后于时代,最终付出代价。人人都向往美好生活,
但是阻碍了社会创造力和发展动力的“美好生活”必将碾压在时代进步的滚滚车轮之下。中产焦虑和抵消这种焦虑的各种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想法,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
最后是两学一做:
“实现中国梦,最终靠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