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79
这一年新浪潮继续爆发之势,最重要的新团是The B-52's,同时一堆 受朋克影响的二代Power Pop团发首专,比如The Knack、The Beat、20/20;
而英国的这一年,最重要的新乐队集中在 Ska Punk 领域的也被称作新浪潮的那些团。
老团里面,Blondie、The Car继续前作风格,变化不大。
另外补充下,The Clash、The Jam 这一年的作品,被成为新浪潮(美式含义)毫无问题,只不过很多人不这么说,往往扔到后朋了事,其实抛开偏见,光听他们的79年作品,妥妥的新浪潮。
试听在这里
虾米音乐 - 编年史 美式新浪潮 79
www.xiami.com
-
The B-52's发行著名首专The B-52's
79年新浪潮最重要的新晋乐队,就是The B-52's,佐治亚州雅典城的乐队。和其他新浪潮团一样,他们一样带着朋克、后朋的音乐元素,同时好听、流行化、时髦化。
首专获得 US #59,UK #22,销量白金,著名单曲Rock Lobster获得#56,并且得到了列侬的喜爱。日后这张专辑被滚石500选为#152。
音乐上,女主唱Kate Pierson的加分因素很高。编的也挺随性丰富的,确实值得仔细听听。后朋的底子,跳舞朋克的节奏,时髦的键盘,神经质的女主唱,强烈推荐。
-
Blondie 发行大热专辑Eat to the Beat
这张继续延续平行线风格的作品,在美国在榜一年,虽然最高只有 US #17,总销量却破白金。
英国则是#1。
这张专辑的特殊之处,就是还出了一张视频专辑,为专辑12首歌都拍了 MV。这是摇滚史上一张全部拍了 MV 的专辑。结合 MTV 在美国的热播,这张专辑在80年的美国年榜上都占据了前十的位置。
制作人继续是平行线时候帮他们获得奇迹的Mike Chapman。风格和平行线差异不大。
-
Talking Heads发行转型之作Fear of Music
这是一张蛮奇怪的专辑,在二专流行化之后,本专反而又强化了多样性和神经气质,抖腿神作少了,但是多了Memories Can't Wait这样的我喜欢路子的歌。首专更偏艺术朋克,二专更偏流行一点的艺术朋克,三专就更后朋一些了。
这张专辑一开始,是乐队自己找录音棚去写新歌,但是总是找不到感觉。
于是他们回到自己出道时候一起排练的地方:鼓手、贝斯手夫妻的家里(他俩77年就结婚了),喊来上张专辑他们合作的很愉快的 Brian Eno。
在楼下录音车里面两次录制之后,歌曲基本成型,后期再仔细制作、录制乐器就很顺利了。
KC 的Fripp 有在第一曲里面弹吉他哦。
但是这张也是他们乐队内部矛盾的开始。老规矩,闹矛盾的,是主唱主创 Byrne,和其他所有乐手们。
创作者署名,Byrne甚至想写Byrne、Brian Eno 和Talking Heads,其他几位反对才作罢。
销量类似之前,依旧US #21,UK #33。
-
Tom Verlaine 发行单飞首专 Tom Verlaine
Television在78年解散后,吉他、主唱Tom Verlaine在80年代还是发了很多的个人作品。
这张听起来挺像他们之前的乐队的作品的,其实三首就写于乐队解散前,Television的 Bass 手也参与了这张专辑的录制。新的作品,淡化了以前的艺术朋克感,其实更流行化一些,不过也没流行起来。Last Night 这首歌很好听推荐听听。
不过他的个人作品影响力都不大了,风格变化挺大,随便听听吧,我没啥特喜欢的。
这张 US #3的专辑最终卖到4白金。音乐上比首专更浪漫化一些,作为双主唱的乐队,Ocasek主唱的作品我普遍会更喜欢一点。
整体上,这张比首专要差口气。不过这也是新浪潮重要的一张作品。后面作品之后就不写了。
-
The Knack发行大热榜首首专Get the Knack
洛杉矶Power Pop、新浪潮名团 The Knack 的首专,是史上最火爆的首专之一:头两月销量就达到百万(最终双白金),霸榜首5周。单曲My Sharona,榜首6周,年榜#1。
这张专辑的制作人依然来自 前面说的制造了大热专辑:Blondie 的平行线的 Chapman。这也是国会唱片自64年披头士之后,最成功的首专。
不过,这张唱片并没有得到乐评届的青睐。尤其是乐队的炒作、傲慢态度,拒绝接受采访也让业界并不喜欢他们。
这个团的二专以后就都没那么火了,昙花一现。乐队内也开始矛盾连连,81年主唱负气出走,82年乐队解散。
后来,乐评圈对这张首专的评价没那么负面了。当然了,这种偏流行的专辑,没有造成摇滚史太大影响的,乐评再翻案,也覆水难收了。
有俩The Beat,洛杉矶这个是 Power Pop向的新浪潮,而英国那个是 Ska 向的新浪潮,80年发首专(互相发现重名后,美国这个 The Beat 半改名叫Paul Collins'Beat)。
这张专辑也同时被誉为 Power Pop 的经典之作
。之后几张作品都不错,但是一直不红,到89年解散,主唱Paul Collins继续单飞出了好几张专辑,后来复合出了一些新歌,有兴趣的自己去听下好了。
Power Pop 么,好听是很好听的,抽个昏昏欲睡的下午听一圈不错。
走在最前的自然是Paul Collins
这个团也是 Power Pop,同样在洛杉矶。主创是受坚果里我前面推荐的Dwight Twilley的影响搬到洛杉矶的,当然Dwight Twilley我想来想去还是在本篇删掉了,因为实在音乐上属于第一代 Power Pop,不同于新浪潮这一代的二代 Power Pop。
第二代 Power Pop 和一代有啥区别呢?你听听他们就挺明白了,明显的朋克影响。要说和流行朋克的区别呢,其实也没啥太大的区别....更流行化、技术稍微更复杂一点吧.....
他们首专并没那么惊艳(当然也有 Sheri 这样我很爱的曲子),我更爱的是二专
Look Out!
,里面好几首我超爱的曲子。
不过成绩不好,首专 US #138,二专#127,82年三专没上榜,然后就解散了。之后几个人都在音乐领域继续工作。
这也是个 Power Pop 团,不过音乐上更偏后世的 Indie 一点,之前已经自己自制、自家厂牌发行了四张专辑(看怎么看了,真正意义的首专做了4张,这张之前那张做了1000张),签约Elektra后发的这张,US #50。
其实听感上,你会想起将来的 C86一代
。
在Elektra旗下发了三张专辑后,被解约,他们重回自己的厂牌Black Vinyl继续坚持发唱片,90年代沉寂过都是发的旧作重制和未发行为主,不过到了12年还发过全新写的新作品专辑。
-
[英] The Clash发行名作三专 London Calling
这张专辑大家说新浪潮经常不会提,不过从音乐意义上,朋克影响下的流行摇滚,这张太有资格了,而且绝对有资格竞争美式新浪潮 Top 10席位。
具体不多讲,太出名的作品了。
-
[英] Nick Lowe 发行二专 Labour of Lust
UK #42,US #31
这张专辑回过头看,真不稀奇。还算好听,乐评也不错,后面几年的作品评价一般,一直到90年代再次口碑不错,就不一张张数了。
而他组的乐队
Rockpile
,则在80年发了唯一一张
Seconds of Pleasure
,乐评也不错。UK #34,US #29,和他自己的作品差不多。
他的重要性作为制作人和词曲作者,要大于自己的作品。晚年一些作品也都挺好听,回头推到坚果那个专栏,正当年那些,感觉略有名不符实。
-
[英] Graham Parker发行名作Squeezing Out Sparks
这是他最受好评的作品,滚石500的#335(他唯一一直入选作品),UK #18,US #40。
前面说过,他是 Pub Rock 运动的最主要的代表,也被归入新浪潮的概念里面。
-
[英] Joe Jackson 发行首专 Look Sharp!
他的这张首专,几乎囊括了他在新浪潮时期的所有热门作品。后来81年就转型偏流行的爵士和布鲁斯了。后来更出名吧,82专辑Night and Day获得 UK #3,US#4。
首专 UK #40,US #20,乐评不少好评。同年发的二专的单曲"It's Different for Girls"获得 UK #5。
后面不多介绍了。
右二是他
美版叫S.O.S.,同一张。这也是个 Power Pop 为主的团。英国未上榜,US #179。这张被誉为 Power Pop 经典,评价不错。
两专后解散。
-
[英] Madness 发行著名首专One Step Beyond...
这张 Ska 风格的作品,也是当时 Ska 开始流行,融入朋克和流行乐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