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当其冲的是潘基文自身及其家人的贪腐嫌疑。据美国检方的说法,潘基文的弟弟和侄子涉嫌参与一起行贿案,行贿金额为50万美元。对此,潘基文在第一时间声称毫不知情。另有韩媒爆料称,潘基文在卢武铉政府任外交通商部长官时曾接受一名朴姓商人的贿赂。对此,潘基文坚决予以否认,并要求媒体道歉。
不过,像这种基于连带关系或基于传闻性质的贪腐嫌疑,越早曝光或许对他越有利。如果等到投票前夕、在他根本来不及辩白的时候,再曝出这种传闻,损害就可能难以挽回了。更何况,任何政治人物都要经受里里外外的“透视”,潘基文本人对此应有足够的自觉。
而最致命的一点在于潘基文所在的政党基础缺失严重。作为职业外交官,潘基文身上的党派色彩历来不重。目前,在韩国政坛,偏左进步派政党的候选人已经占据优势,潘基文不可能挤进他们的阵营;偏右保守派政党则受朴槿惠拖累,已经溃不成军,潘基文又未必乐于接收。
对此,潘基文曾表示,下届大选的时代精神是“大统合”,因此需要“大妥协”。他在接受采访时称,现在不会很快加入某个政党,“直到有支持我的政党和组织出现”。有分析称,潘基文的这一策略意在最大限度地吸收原执政党“非朴派”以及在野党阵营中的“非文(指文在寅)派”资源。同时,他可能采取将各党派中主张修宪的力量聚集起来的方法,以“修宪派”之名合纵连横,超越左右之争。
无论变数几多,而今时间紧迫,潘基文在决定是否参选问题上每拖延一天,就会多流失若干张选票。从民调支持率来看,他正在逐渐被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文在寅拉开距离。
韩国按原计划将在2017年12月举行总统选举,但受到总统弹劾案影响,有可能提前举行。这意味着,各党派在结束总统弹劾案争斗后,要在最短时间内转入繁杂的竞选备战工作,包括竞选人阵营筹备以及制定选举规则等。随着时间不断推进,各党派围绕总统选举展开的较量想必会逐步升温,竞选人之间的角逐也会日趋激烈。
无论如何,韩国总统都可谓是“高危职业”。竞选不易,且行且珍惜。
潘基文认为,
如果没有朝鲜核威胁,
本来不应该部署“萨德”,
但是安保问题没有后悔的机会,所以他支持在韩国部署“萨德”。
你对他的印象是否改变了?
来源:新华网、环球网、新京报
编辑:孟灵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