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对》一文出自《贞观政要》。
唐太宗问许敬宗曰:
“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人有议卿非者,何哉?
”
敬宗对曰:
“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
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天地之大尤憾而况臣乎?
臣无肥羊美酒以调和众口是非;
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遭株,父听子遭戳,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绝,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别。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
帝曰:
“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
许敬宗当时任中书侍郎,深为唐太宗李世民所器重。
一天,唐太宗问许敬宗:
“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人有议卿非者,何哉?
”
意思是说:
“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
”
许敬宗对这个问题回答的很妙:
“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
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天地之大尤憾而况臣乎?
”
这就是说,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可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
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但是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尚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
以春雨和秋月打比喻,虽说明了一些问题,但给人的印象还不深。
于是,许敬宗接着又说:
“臣无肥羊美酒以调和众口是非;
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遭株,父听子遭戳,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绝,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别。
”
这段话回答得更妙。
许敬宗说,我没有好吃好喝的东西去堵塞人家的嘴,不让人家议论我。
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
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
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
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
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
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许敬宗一口气列举了六个事例。
说明了君臣、父子、夫妻、朋友、亲戚和乡邻之间,听信是非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恶果。
最后,许敬宗更深一层地点出了问题的实质: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
意思是说:
那些惯于颠倒黑白、造谣中伤、诬陷好人、美化自己的花言巧语者,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就像杀人不见血的龙泉剑,不可不防啊!
这篇短文的结语是,唐太宗说:
“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
”
从结尾唐太宗的回答,可以看出李世民不愧是一个善于采纳别人建议的一代明君。
从唐代到现代,1000多年过去了。
岁月如梭,往事如烟,世事变迁,但今天我们重温许敬宗答唐太宗问这篇短文,仍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