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由腾讯网新闻中心出品的纪实图片故事栏目。用影像冲击心灵,感受事实的力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ython爱好者社区  ·  DeepSeek 被放弃了,阿里牛逼! ·  16 小时前  
中国安全生产网  ·  消除隐患获奖!近15万元财物奖励已发出 ·  15 小时前  
中国安全生产网  ·  速戳!第三批中级注安师注册人员名单 ·  昨天  
Python开发者  ·  微信 + DeepSeek = 王炸组合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互联网大厂年轻人:春节在北京抱团安放乡愁|谷雨影像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 2021-02-17 12:57

正文




摄影&撰文| 龙摄团 宋璐

编辑| 沐梓 周安

出品|腾讯新闻 谷雨 工作室



2021年春运开始一周前,就在大多数人还对“回不回家”犹豫不决的时候,晓强已经决定留在北京,做一个“原年人 (原地过年的人) ”。

像很多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一样,他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试着安放自己的乡愁。


腊月二十六,是晓强往年启程返乡的日子。今年的这一天,他和女友琳琳在北京提前开启了“错峰过节”。

这是他在北京的第五个年头。5年前,他从湖北大学新闻系毕业,北上入职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要闻编辑。

距离春节还有二十多天时,原本打算回河北邯郸老家过年的晓强,考虑到回家后可能面临居家隔离,决定留在北京。他在排班申请上填了“春节值班”。

琳琳选择留下陪男友过年。她是江西人,从事在线教育。这个春节,是他们在一起两周年的日子。

虽然不能回家,晓强还是为这个留守北京的春节做了精心的计划。

他把休息日调到除夕之前的5天,除夕至初四去公司值班。在他看来,北京年味儿要比老家淡得多,很多朋友也都回家了,所以不如提前休息,错开假期的人流高峰。

平时,晓强和琳琳的生活节奏都很快,下班后的业余时间,晓强也大都用在学习、读书和写作上,两个人很少有时间一起放松。晓强打算趁这个假期,陪琳琳做一些平时没机会做的事情。

休息的第一天,两人直奔西单,随后几天逛了北京许多知名的商圈。除了陪琳琳“买买买”,晓强也少见地买了一套西装和衬衫。换上西装的晓强对镜子里的自己挺满意。

琳琳的另外一个爱好是“吃吃吃”。为了增加过年的氛围,以前琳琳在家过年吃什么,晓强就下厨为她做什么。谈起自己的厨艺,晓强笑称全拜琳琳所赐。

过年的重头戏无疑是除夕的年夜饭。虽然当天晓强要到单位值早班,他和琳琳仍然邀请留在北京的朋友们到家里聚会。

为了准备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除夕前一天两人忙活了一天:打扫卫生,清理厨房,购买食材,还找出了许久未用的投影仪。当进行到最后一项工作——在黑板上写欢迎词时,两人发生了“分歧”,晓强“批评”琳琳不署日期,琳琳“笑话”晓强的字不好看。嘻嘻哈哈中,看着写满欢迎词的黑板和沙发上的玩偶,晓强感慨,和自己单身时的住所相比,这才是家的感觉。

一切准备就绪后,晓强回忆起在老家的春节:爸爸提前准备好的各式年货、小年夜的饺子、大年三十供族谱、贴春联、正月初一跟着家族队伍给长辈磕头拜年……一切都充满了仪式感。晓强说,虽然今年回不了家,但仪式感不能少。


除夕清晨6点半,晓强已经洗漱完毕,出门前往公司,回到了紧张的日常节奏中。在去公司的路上,晓强发现快车司机和自己是半个老乡,两人颇有兴致地聊起了家乡的过年习俗。

到公司后,晓强没有像平日那样急着进去,而是在门口拍了几段视频,记录下这个不回家的除夕的每个细节,留作纪念。

公司里空荡荡的办公区、玻璃上的新年贴纸以及值班同事间的过年问候,也以另一种方式让晓强感受到除夕的氛围。

91年出生的晓强几乎与互联网同岁,在这个行业里他已经不再是新人,公司的同事叫他“强哥”。作为早班带班编辑,晓强上班的第一项工作是和夜班编辑交接,了解当天有哪些新闻需要跟进。

临近中午时,发生了点状况,一篇重要新闻的标题出现了格式错误。幸好晓强和同事及时发现并修改了这个标题,事后晓强的同事感叹:“今天差点白干了。”

午饭的时候,晓强终于离开了工位,和几个同事坐在休息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一身西装的“强哥”被同事们打趣为“后厂村丁真”。

除了放松的午餐时间,晓强始终紧盯着面前两台显示器上打开的若干个界面,不断刷新各家官方媒体的网站,准备第一时间获取重要消息,同时还要对发布的新闻进行审核。

在5年多的职业生涯里,晓强始终处在这种精神时刻紧绷的工作状态,就连上厕所都是大步流星地快去快回。

在工作之外,晓强的时间安排更加严格。家里客厅被推拉门隔出一个4平米左右的工作间,工作间里的书桌上堆放着从心理学到名人传记等各类书籍,贴在墙上的便签记录着近期各种计划,从日常工作安排,到如何不让春节打乱自己的生物钟……晓强经常坐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学习到深夜。

选择这种自律到近乎苛刻的生活方式,源自多年互联网大厂的工作经历。高压并且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让他意识到,只有持续学习,才能保持与这个变化的时代同步。

晓强至今仍记得当初来北京面试,在早高峰的地铁里,第一次体验包都被挤扁了的感觉。他也记得面试时那些毕业于人大、北大、清华等名校的“竞争对手”给自己带来的紧张感。好在,经过几年的打拼,如今30岁的他逐渐有了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

准备下班的时候,晓强穿过公司高大的前厅,想起自己刚到北京时,公司还是在北三环办公呢,时间真快。


从公司出来后,晓强发现根本叫不到车。看着天黑前就已经空荡荡的街巷和家家户户逐渐亮起的灯火,晓强骑上一辆共享单车,穿行在每天上下班熟悉的街道上。晓强说,老家县城很小,骑电车从最东边到最西边,最南边到最北边,都不会超过1小时。相比之下,北京太大了,去哪里都是一小时车程起步,朋友能保持一个月见一次,就算是“真爱”了。

回到家,朋友们都已经到了。大家几乎都是因为疫情选择“原地过年”,共同的“命运”使这个拥挤的小屋充满了温暖。“大厨”琳琳已经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

除了给朋友们展示精湛的厨艺,琳琳和晓强在年夜饭的名字上也下足了功夫。用西兰花和胡萝卜拼成的发财树取名“恭喜发财”;口感和颜色都十分热烈的辣椒炒肉叫“红红火火”;清炒龙利鱼则是“金玉满堂”……

晚上8点,晓强和朋友们很有仪式感地准时围坐在餐桌边,把投影仪打开,熟悉的春晚旋律响起。晓强打算把客厅的灯关一下,让投影仪更加清楚,但被朋友劝住了,“不要不要,春晚听个BGM就可以了”,把电视打开,甭管你看不看,听着它的声音,吃着年夜饭,才是过年的样子。

朋友们谈工作、感情、未来规划,看春晚认演员,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中,时间在滴答滴答流逝。随着夜色蔓延,某一个时刻,席间突然寂静无声,每个人都低头看着手机,而后,房间里此起彼伏地响起视频通话铃声和各种方言。

看着视频那边的家人,晓强说每年春节回家都会给爸爸妈妈买衣服、给小侄子和小侄女带玩具和零食。每年正月初五,他会组织家人拍全家福。当5年、10年过去,这些被定格的瞬间便会成为最珍贵的回忆。每到初六、初七准备回京时,箱子里都会被爸妈用烧鸡、香油、咸鸡蛋、牛肉卤、烧饼、包子、饺子等等塞得满满的。


初一的清晨,晓强在同样的时间,出现在同样的那条上班路上。

由于要早起,前一晚晓强并没有像往年除夕那样守岁。还没等零点的钟声敲响,他就去睡觉了。

但他并不觉得遗憾。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很多人来说都很特别,晓强也不例外,他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写道:

要知道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精耕细作,慢慢培育,等它开花结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Python爱好者社区  ·  DeepSeek 被放弃了,阿里牛逼!
16 小时前
中国安全生产网  ·  消除隐患获奖!近15万元财物奖励已发出
15 小时前
中国安全生产网  ·  速戳!第三批中级注安师注册人员名单
昨天
Python开发者  ·  微信 + DeepSeek = 王炸组合
4 天前
飘荡的果壳  ·  伊东丰雄:建筑的短暂和流动
7 年前
阅读社会  ·  “南京大屠杀跟我有什么关系?”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