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龙语天下事
用质朴文字,记录时代脉搏;用历史视野,看世事沧桑;用独立思考,写原创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手游那点事  ·  停,别再动不动就吹牛「百万年薪」了! ·  3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一边被“骂烂”,一边冲畅销Top4,这款游戏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龙语天下事

【荐读】 王韶山|​松花江之魂

龙语天下事  · 公众号  ·  · 2017-08-02 21:49

正文

松花江之魂

 

王韶山(江苏)

 

松花江有魂么?

是的。我在东北松花江畔生活了近十年光景,真切地感受到它有魂魄的存在。

冰雪有魂。

松花江的冰雪是漫长的,铺天盖地的,轰轰烈烈的,荡气回肠的。

那连绵2000公里、冰期长达5个月之久的松花江,其流域内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山峦叠嶂,白雪皑皑,森林的鸟类、兽类在冰雪、雾淞中穿梭飞舞,甚为逍遥。冬日,松花江的冰层足有一米厚,冰面上开小货车,走冰帆、雪橇、马拉爬犁。那凿冰捕鱼也甚为有趣。头戴狗皮帽、身穿羊毛棉袄的渔民们,在摄氏零下30多度的冰面上,铁钎凿洞、冰下拉网,从冰窟窿蹦跳至冰面的江鲤、江鲢等,宛若出水芙蓉,谁见了都会笑逐颜开。还有,那松花江一带依山而建的大小滑雪场(诸如玉泉、双峰、亚布力、北大壶、五大莲池等滑雪场),每天都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那手执滑雪杖、脚蹬滑雪板的“哧哧”声,初学者在雪坡上的摔倒声、尖叫声,围观人群的欢笑声、呐喊声,汇成一种声浪,萦绕雪山之巅……

雕冰、塑雪,滑冰、滑雪,雪地足球,冰上舞会,冰灯游园会,冰雪艺术节,雾凇艺术节……松花江畔的冰雪项目真的令人陶醉。每年元旦、春节期间,驻扎在松花江畔的军营也皆会开展冰雕雪塑之类的比赛。战士们在白雪皑皑、寒雾弥漫的江面上割凿冰块,尔后,大的用机械起吊,小的用手臂搀扛,将一块块晶莹剔透的冰坯用军用卡车源源不断地运抵营区。那些日子,营区里每天都是锯凿声声、冰花飞溅,“老虎”“雄狮”“长城”“雷锋”“杨靖宇”“猫儿洞之夜”“巍巍兴安岭”,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冰雕、雪塑把北疆军营装扮得妖娆迷人。

漫天遍野的冰雪是大自然恩赐的人间乐园,更是磨炼人坚强意志的“尤物”。数九寒天,我曾多次光临松花江的冬泳现场,那真是勇敢者的游戏。这些冬泳爱好者大都为中年男子,有军队的,有地方的,也有“老毛子”(对俄国人的别称)。他们在白茫茫、冷飕飕的江面上,裸体跳进机械刨成的呵气成霜的冰水泳池里,蛙泳,自由泳,或表演跳水、水中抢球等。赤裸裸的冬泳者劈波斩浪,酣畅淋漓,穿裹严实的观众则看得浑身打颤,但心底里总会升腾起一种钦佩之情。

钻雪洞,搭雪窝棚,捧雪擦脸,嚼雪止渴,融雪水野炊,在没膝深的茫茫雪野上伪装潜伏,在冰雪丛林里负重滑雪、长途奔袭……我们部队经常选择极寒天气,在冰天雪地里进行高强度、超负荷的耐寒耐劳训练。战士们在“咔嚓咔嚓”的踏雪声、“呼哧呼哧”的喘息声中,锻造的是强健的体魄、顽强的精神。

那夜宿雪窝棚,我印象忒深。傍晚时分,战士们卸下身上的背包、枪械,在夕阳映衬的雪坡上或山脚下,就地取材,用树枝搭起框架,蒙上乌拉草、塑料布等,再用铁锹铲雪、双手捧雪,严严实实地遮蔽周围,一个个简易而隐蔽的雪窝棚就这样搭成了。入夜,脱掉军衣钻进雪窝棚的被窝里,虽然上下牙齿打颤,但比寒气袭人的棚外暖和多了。难熬的是清晨起床,谁也不愿将肉乎乎的双脚往那鞋袜里钻,因为那军用毛皮鞋里常有残雪,那白天急行军的潮袜子、潮鞋垫也早已冻得硬梆梆的。

其实,松花江的冰雪也潜藏着诸多危险的。每年冰雪消融之际,皆会有人冒险涉江而掉入薄冰区的冰窟窿。我们部队雪野生存训练、大兴安岭国防施工,参加《雪城》《赵尚志》《大决战》《荒原城堡731》等影视片的拍摄,因雪频路滑、寒流袭击,都曾有战士不同程度冻伤或摔伤。一次,一辆军用卡车在大兴安岭侧翻,满满一车厢的战士被倾倒在陡峭的雪坡上。幸运的是,雪坡上有甚多的大树,战士们在滚落的过程中,依靠大树的支撑,你抱着我,我拽着你,一个个死里逃生……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荒原水畔夜难眠。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这些悲壮激昂、如泣如诉的的抗战老歌,在东北的松花江流域流传甚广。尤其军营集会或歌咏比赛,这些经典老歌也总是在营区里回荡。

在北疆军营服役期间,我曾到过松花江沿岸的许多城市,而这些城市似乎总荡漾着一股英雄的气息。那些以抗联英雄名字命名且伴有人物雕塑的城镇、乡村、街道、学校,星罗棋布。像“一曼村”“靖宇小学”“尚志大街”“兆麟公园”……漫步其中,崇敬之情会油然而生。

我曾拜谒过位于哈尔滨市一曼街的东北烈士纪念馆(曾在伪满时期作为警察厅关押过抗日英烈),这里陈列着数百名抗日英烈的黑边白底照片及英勇事迹,馆藏的各种文物多达5000余件(包括那些震撼人心的烈士头颅等)。瞻仰这些锈迹、血迹斑斑的枪械、战刀、毡靴、狗皮帽、皮坎肩、乌拉草垫被,拜读这些纸页发黄、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国忠诚、对家眷恋的烈士信笺,聆听那些“八女投江”“十二烈士”“抗联敢死队”等悲壮故事,我的心灵总在震颤,都会感慨万千……

是啊,当年,那三万多抗联将士(除汉族外,还包括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在缺乏给养、武器落后、生存环境极端恶劣的境况下,与装备精良的三十多万日寇,在松花江流域的青纱帐、冰雪丛林里,喋血抗战十余年之久,其间,他们忍受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煎熬生活,动辄以野菜、草根、糠皮、树皮等充饥,并顽强坚持频繁作战,结果,近三分之一的抗联将士战死、饿死、冻死,这是何等的气概,何等的“亮剑”精神!

诗人臧克家曾有一著名诗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这句话用在这些为国捐躯的抗联将士身上,甚为贴切。

赵一曼、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魏拯民、陈翰章……这些常年战斗在松花江流域,并长眠在白山黑水间的抗联英雄们,他们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已成为激励国人奋发图强的精神丰碑:

——在冰天雪地与日寇战斗八年之久的杨靖宇将军,被俘时,日寇残暴地将其割头剖腹,结果令人瞠目结舌:他的胃里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

——“东北抗联总司令”赵尚志,杀敌勇猛、所向披靡的威名令侵华日军恨之入骨。他的头颅被日寇用钢锯锯下,尸段被塞进松花江的冰窟窿;

——怀有身孕的朝鲜族战士金顺姬被捕后,敌人逼她说出抗联战士,她咬断舌头,敌人逼她写出名单,她将手指掰断,日寇将其活活烧死;

——冷云、胡秀芝、杨贵珍等八名巾帼英豪,在弹尽粮绝、被日寇重重包围的情况下,摔断枪支,手挽手臂挽臂,高呼着激昂的口号,集体沉入湍急的江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十分钦佩宁死不屈的杨靖宇。当时整个东北沦陷,惟有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冰天雪地里与日军“死嗑”。因叛徒出卖,日寇捣毁了抗日联军藏匿在雪山密林的储存着衣物、粮食、弹药的一个个地窖。断粮断炊、缺御寒衣服、弹药愈来愈少,队伍被打散了,得力干将也叛变投敌了,剩下杨靖宇一个“光杆司令”,但他仍在冰雪丛林里与日寇周旋。饿冻得实在受不了,杨靖宇悄然出山找吃的,邂逅一老乡,他掏出身上仅有的几块银元,拜托该老乡帮忙捎些干粮、棉鞋。那老乡见杨靖宇蓬头垢面,憔悴得不成样子,劝其投降,并说日伪政府已公开许诺给他高官厚禄。杨靖宇十分骨气地说“老乡,你我都投降了,那我们的中国还有这个国家吗?……”

古松参天,荆棘满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曾与战友一起到过杨靖宇牺牲的那片丛林,并在他的牺牲地转悠了许久。我明知道历经数十年的风霜雪雨已不可能寻觅到任何痕迹,可我仍试图能发现点什么,哪怕一抔疑似血土,疑似残留物,疑似他躺过的大树根部……我在一簇红彤彤的野生山果旁蹲下身子,采撷了两枚山果攥在手心里摩挲着,我想,这野生山果下的土壤说不定就浸染着杨靖宇的鲜血哩。

诞生在松花江畔的英雄,可谓林海雪原的树木,又宛若前波后涌的滔滔江水。

在我的脑海中,那些在开垦荒野中奉献青春,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拓荒者;那些冒着被烈火吞噬的危险,与大兴安岭火魔鏖战数十昼夜的扑火官兵;那些驯服松花江的惊涛骇浪,竖立起巍峨防洪纪念塔的军人和百姓;还有,那东北大地上涌现的“世纪英模”雷锋、“雷锋传人”郭明义、“大庆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愚公”马永顺、“平民教授”方永刚、舍身救人的“炮兵少校”苏宁、生擒黑老大的“孤胆刑警”彭兰江……他们都是名副其实、彪炳千秋的英雄。

松花江畔的英雄城市哈尔滨,每年都要评选“勇敢市民”和“勇敢市民标兵”,数十年来,荣膺这些荣誉称号的见义勇为者数以百计。这种评选活动虽然物质奖励有限,但影响力甚大,意义深远。如今,CCTV“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每一两年也都会有松花江流域的英雄儿女。从公安部“英模库”可以看到,在全国公安英模中,松花江流域的人民警察甚多(仅1980年以来,东北三省的公安一、二级英模就达230多名)。记得在大小兴安岭及原始森林缉捕逃犯,在松花江畔清剿“乔四”“郝瘸子”“杨馒头”等黑社会犯罪团伙的过程中,就有不少军警战士受伤或殉职……

苏宁,冰城军营一出生高干家庭、不想做纨绔子弟的少校参谋长。他潜心钻研军事战术,曾发表过十余篇颇有影响的军事论文。在担任作训参谋、参谋长期间,他数十次组织官兵进行雪野实弹训练,并多次化险为夷。然而,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实弹训练却未能虎口脱险。一新兵因过度紧张,“嗤嗤”冒烟的手榴弹掉落在掩体壕坑内(手榴弹从拉环到爆炸约3.5秒),就在苏宁推开新兵捡起手榴弹扔出壕坑的一瞬间,手榴弹爆炸了,数枚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颈……

我曾有一位出自英雄世家的战友,其爷爷是“老抗联”,父亲是珍宝岛的战斗功臣,然而,他做梦也未曾想到,有一天他也会成为英雄。那年,他退伍脱下军装仅两个月,便在松花江畔的哈尔滨街头与一持刀抢劫的歹徒殊死搏斗。歹徒被擒获了,而身中数刀的他却生命垂危。当我和战友赶到医院去探望他时,他口鼻上套着呼吸机,浑身裹满了纱布和绷带。战友们相视无语,只是潸然泪下……

雄浑、深邃的松花江,冰雪与英雄交相辉映。夏日,英魂伴着水流,川流不息;冬日,英魂则化作一尊尊冰雕雪塑,神采飞扬……

我眷恋松花江,迷恋它的景色,崇拜它的精神,敬仰它的魂魄! 


王韶山,男,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北疆军营服役,现在家乡公安机关工作。从军、从警以来,在军警内外报刊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文学作品,并有数篇作品获奖。


让阅读无处不在      让悦读丰富人生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同步悦读》公众号


         倡导全民阅读     打造书香中国


《同步悦读》微刊是一个面向全国的新媒体,宗旨是“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设有【名家名作】【美文欣赏】【好看小说】【诗歌在线】【热点评说】【教育随笔】【同步素描】【故事传说】【图说社会】【传记纪实】【最新发布】等专栏。投稿作品必须是微信公众平台原创,稿件(后附作者简介)word文档和作者彩照(横幅)均通过添加附件方式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付酬机制:作品80%赞赏付给作者。

声明:《同步悦读》发表的所有作品,其他公众号若要授权白名单,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茅仙洞风景区(国家三A级风景区),系安徽省三大道观之一,内有淝水之战古战场、四千年茅仙古洞道观、华夏人文洞府、千里长淮第一硖、黑龙潭等景观,是全国极为稀有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圣地。地址:安徽省凤台县城南3公里,竭诚欢迎四海宾客前来观光探幽!旅游热线:(0554)231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