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22度社区
深圳热爱生活的小伙伴团结起来,这里每月都有精美的福利派送,每周都有好玩的活动推荐,每天都有地道的生活指南!引领深圳青年新生活,一起关注深圳22度社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大件事  ·  深夜,深圳一电箱突然起火!消防紧急出动 ·  4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护肤事半功倍的秘密,藏在这个瓶子里! ·  4 天前  
深圳宁南山  ·  (华为)不太可能赶上(台积电)––台积电董事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22度社区

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知乎这条回答获两万点赞!

深圳22度社区  · 公众号  · 深圳  · 2017-04-11 17:00

正文

在中国,对于年轻一代来说,

战争和死亡,我们都没有经历过。

因此,在知乎上,曾有这么一个提问

我们总说要勿忘国耻,

可“南京大屠杀”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吗?


有一条回答,被赞了近两万次。

这可能是年轻一代牢记历史,

最深刻的方式之一了。


在揭晓答案之前,

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




2004年11月9日,

美国加州高速公路旁,

一位年轻的华裔女子,

用一把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世界,

据不完全统计,

仅在美国,

就有230多家媒体播报这一消息,

并向这位华裔女子致以敬意。


她的名字,叫做张纯如。



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孩,

何以能引起如此巨大的震动?


故事得从1968年3月28日说起,这是张纯如出生的日子。身为第二代美国华裔,她出生在一个双博士后家庭,父亲是物理学博士后,母亲是生物化学博士后,都曾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成长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家庭,张纯如的童年可谓无忧无虑。



突然有一年,父亲张绍进从台湾探亲归来,给张纯如带回一张蚕纸,孵化蚕卵后教她和弟弟养蚕。对这神奇的生物着迷后,张纯如对东方的遥远国度,产生了巨大的好奇:“为什么我们会来到美国,而不待在中国呢?像我和弟弟这么大的时候,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听到女儿问这样的问题,母亲张盈盈黯然神伤。“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啊,中国饱受战乱,家人颠沛流离,疾病、饥饿、战火,随时可能丧命…”



17岁那一年,张纯如考入伊利诺伊大学,攻读数学和计算机双学位。有着强大理工基因的她,如果顺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很可能成为一名杰出科学家。但在大二时,张纯如忽然转到新闻系,看似出人意料,却也有迹可循。


张纯如从小酷爱写作,在她看来,写作是传播社会良知,真正的作家,绝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通过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1988年10月  20岁的张纯如与布瑞特·道格拉斯(后来成为她的丈夫)约会,她告诉聪明帅气的布瑞特,自己有写作南京大屠杀的愿望。



母亲张盈盈建议女儿说:“现在很少有描写二战时,中国境况的英文书籍,你能写一本,最好不过。”


张纯如听完母亲讲述的事,心里不禁产生了怀疑,尤其是对于“南京大屠杀”:“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事吗?当时的中国真的那么惨吗?”她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些景象,那是被描述成人间地狱的南京城,还有被鲜血染红的江水和大地。但写作者的立场让她保持清醒,她必须亲眼看到证据才行。


接受了母亲的建议之后,她开始关注中国抗战的素材。在加州看到南京大屠杀图片展时,张纯如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的确有这样一段历史,但为什么还有人会否认它?为什么所有英文书籍里面,对这样残忍的事只字未提?”张纯如感到一阵心悸。


张纯如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档案馆


1995年1月的一天,张盈盈接到女儿的电话,张纯如在那边失声痛哭。在此之前,女儿告诉母亲,自己一定要写出历史真相。下定决心后,她便四处寻找资料,但她再一次惊讶地发现,世界范围之内,竟无一本专著,提到人类历史上这段骇人往事,相关资料如同散沙,几近淹没。最后,她一头扎进图书馆中。


那些文字带来的悲痛,万箭穿心一般引起她的共鸣。“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那个时间,我也就是其中的一具尸体了,一具无名的尸体,在半世纪之后,没有人会关注,犯罪者甚至会说,这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这尤其让我感到恐惧。”


1995年盛夏,张纯如来到了南京。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开始探寻那段带血的历史。小时候,她以为长辈口中的故事,血染江水的残酷图景,是一种心血来潮的夸张讲述。但抵达这座城市之后,走进幽深的巷子,拜访幸存者,听完激动的老人滔滔不绝的讲述,深重的苦难变得轮廓清晰,张纯如感到切肤之痛。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左二)合影,左一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副馆长段月萍

1995年夏,张纯如在南京


“南京天气很热,她不顾身体,大部分时间都在采访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翻阅国内资料,每天工作时间达10小时以上。”帮助翻译的杨夏鸣副教授回忆说:“她不能读懂中文资料,需要我逐字逐句为她翻译。她的工作态度十分严谨,常常将中英材料反复核对。听不懂方言,她就全程录音。任何一个细小问题都不放过,连我这样做学问的人,都觉得她有些偏执。”


在南京采访幸存者时,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问张纯如:“你为什么想写这本书?”


张纯如说:“纳粹屠杀犹太人,这件事全世界家喻户晓,但是在美国,在西方,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无人知晓,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后裔,写出它是我的责任。


张纯如在采访中


1996年4月,《南京大屠杀》进入写作阶段,张纯如仿佛开了一个洞穴,顺着那里钻进了1937年的南京,在漆黑、幽暗、血腥的历史中摸爬,血染的江河,分裂的尸体,恐怖的哀嚎,让她噩梦连连,体重骤降,写作中的痛苦把整个人撕裂。


但面对人类历史上骇人的暴行,她给自己的母亲写信说:“我现在所承受的这些,与大屠杀中的那些遇难者的遭遇,完全无法比拟。作为一名作家,我要将遇难者从遗忘中拯救出来,替那些喑哑无言者呼号。”



1997年12月,《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正式在全北美推出销售。



张纯如十分忐忑,怕它被忽视,结果一个月不到,在全球最权威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这本书一下子攀升到第15名,她成为首个如此年轻就登榜的华裔作家。


此后,《南京大屠杀》疯狂加印,张纯如四处签售,不断演讲。



《南京大屠杀》在西方引起极大反响,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10周之久,至今再版10余次,印刷近100万册。众多学者给予它最高评价,专栏作家乔治·威尔曾说:“晚到的正义不一定意味着,正义不被承认,对大屠杀的遗忘,等于第二次杀戮。”



张纯如的人生,在2004年,突然画上了一个句号。


张纯如最后一次,为采访而离开家,是在2004年8月12日,去采访一位幸存的美国老兵。在此之前,她连续4天失眠,几乎没有吃任何东西。等到回家时,她精神崩溃了。她被诊断为躁郁症发作,随后换了三位精神科医生,病情却丝毫未见好转。


11月9日,在加州的公路上,用一把买来的古董枪,张纯如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36岁。




  

斯人已去,好在我们没有遗忘。4月8日,@Jiangsu China 在推特(Twitter)上发布了一条消息:



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古淮河北岸,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布展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张纯如纪念馆4月7日正式对外开放。



这座纪念馆正是以张纯如的名字命名↓↓↓



有人说:没有她,世界将不知道南京大屠杀;也有人说:很多人知道南京大屠杀,却不认识她;还有人说:她发现了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进而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日本成为联合国常务理事国......



她向世界人民全面展现了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反人类罪行。


这就是为什么说,没有她,世界将不知道南京大屠杀。



认识了张纯如,

我们不妨再看看那条被赞近两万次的回答。

回答如下:(节选)


“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


回答:客观上,没关系。


你是一个独立的人,独立的个体。没有任何人有权力可以把你与这类历史事件绑架在一起,你完全可以选择不关注,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你的自由。


可是,南京大屠杀又和她有什么关系呢?




1989年从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后来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写作硕士学位。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评,赢得了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平与国际合作计划奖”。前途一片光明。


在她的那本书出版之前,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这一浩劫知之甚少。他们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知道被纳粹屠杀的百万犹太人、波兰人、苏联人、吉普赛人、德国人,可如果不是她选择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话,他们并不知道,二战期间,日军在金陵古都,犯下怎样的暴行。


1997年是南京大屠杀60周年。在这一年,她出版了算是人类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语出威廉·柯比,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本书的序言也是他撰写的)。



《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难以想象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研究下去。


翻阅了一篇篇文献、报告、日记、记录稿的她,心中又是何等的悲愤?何等的震撼呢?


请看书中原段:


“在他的前面两排俘虏中,有一位孕妇开始为自己的生命抗争,她拼命的抓打那个试图将她拖出去强奸的士兵,拼命反抗。没有人过去帮她,最后,那个士兵将她杀死并用刺刀剖开了她的肚子,不仅扯出了她的肠子,甚至将蠕动的胎儿也挑了出来。”


这一幕在书中不是孤例。  


“1937年12月13日,30个日本兵来到位于南京东南部新路口5号中国人家里。他们杀死了前来开门的房东,接着杀死了跪下来求他们不要杀死其他人的姓夏的房客。当房东太太质问他们为什么杀死她的丈夫时,他们也把她打死了。夏太太抱着她1岁的婴儿藏在客厅里的一张桌子下面,日本人把她拖出来。


他们剥光她的衣服并强奸了她,然后把刺刀刺入她的胸膛。这些士兵们还用刺刀杀死了那个婴儿。当他们走到另一个房间时,他们发现了夏太太的父母和两个十几岁的女儿。那老奶奶为了保护两个孙女免遭强奸,被日本兵用左轮手枪打死了;那老爷爷紧紧抱住妻子的尸体,也立刻遭到枪杀。

……


“几乎没人知道,日本的士兵用刺刀挑起婴儿,活活把他们扔进开水锅里,”永富说,“他们结帮奸淫12岁到80岁的妇女,一旦她们不再能满足他们的性要求,就把她们杀死。我砍过人头,饿死过人,也烧死过人,还活埋过人,在我手下死去的人有200多。这真可怕,我简直成了动物并干了那些无人性的事。实在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我当时的暴行。我真是个魔鬼。”


这是永富角户,曾经的一名日本士兵的原话。

难能可贵的是,她在这本书中并不是一味的指责或发泄,而是更深层次地分析日军为什么出现这种反人类的暴行,分析当时日本军队中的情况。

她在研究中,还发现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这更加有力地佐证了日军所犯下的罪行。


在《南京大屠杀》的写作过程中,她经常“气得发抖、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




她面对的是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是一部酷刑百科全书,这些她都要具体面对,还要叙述出来:砍头、活焚、活埋、在粪池中溺淹、挖心、分尸……


成书后,她又得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


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这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经对朋友说,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后来她患上忧郁症。2004年,她在自己的车中开枪自杀。


她叫张纯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高材生。家庭幸福,婚姻美满。


死去的时候很年轻,只有36岁。




有人说,对人类的绝望是纯如自杀的主要原因。


张纯如说,写作使她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既有做出最伟大事业的潜能,也有犯下最邪恶罪行的潜能。


而对于同是从事写作工作的我来说,能感同身受的是:她看透了人性穷凶极恶的一面,她的眼里满是阴霾与疮痍。


到底是什么能让人在拿起刀宰杀同类的时候,是那样的随意?


她说:“人性中扭曲的东西会使最令人难以言说的罪恶在瞬间变成平常琐事。


她深刻地了解了历史,铭记了历史,而那些深入地了解让你发抖,让你崩溃,让你绝望。那些东西沉重地让你无法再对生活面露微笑,心中只剩下悲痛与疮痍。


于是自杀,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




她完全可以选择不走这样一条路,她可以在有生之年好好做别的研究,实现众人们所羡慕的“美国梦”。南京大屠杀本于她,没有半分关系。


鲁迅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张纯如选择去研究这一段历史,并且以这种方式呈现给世人,直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是史学研究应有的担当,也是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多少应有的一份担当。


哦,对了,你说张纯如的贡献?


那就是:日本追求政治大国的步伐也因此被打断。

2005年,在日本递交入常申请后,一场由韩国发起的,在全球范围内共有四千万人参与的,反对日本入常的签名请愿活动开始了。联合国收到了这份请愿书。请愿者要求日本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罪行公开道歉并作出赔偿,否则就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而日本政府至今是没有道歉的。其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活动也昭示其心中并无悔意。战后日本政府并没有正式道歉,其参拜的靖国神社中仍供奉着侵华战争中的甲级战犯。


可怜的日本人民也活在一种“集体失忆”中,并不是因为苦难太过痛苦而选择遗忘,而是人为地把它删去。


可日军留下的证据,足够了。


今日,我们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受难者的尸骨,孩童的衣物和小鞋子,被强迫去做慰安妇的中国妇女的影像,以屠杀为乐的日军的黑白照片,清晰可见,更不用说那些浩瀚如云的史料和卷宗了。



你说南京大屠杀到底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想关系就是: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现在站的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大屠杀,迄今为止,只过去了短短的几十年。


我们会把它刻进骨子里,融入血液里,永远严肃看待,永远心怀悲痛,子子孙孙,千秋万代,永世不会忘记。


今年是中华全民族抗战和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用一篇情感鸡汤引起当代新媒体读者的共鸣很容易,但需要怎样的努力,才能唤醒中华儿女乃至全人类对一段惨痛历史的回忆?


所以,请记住,张纯如!这个被称作南京城的女儿的人。



她用自己的一生,为三十万沉睡的亡灵奔波,自己却永远在海外漂泊。


她的一生仅有三本书《蚕丝》、《南京大屠杀》和《美国华裔史录》,却担起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儿女的责任。



张纯如纪念馆收藏了张纯如父母捐赠的129件实物,是首个全景式展示张纯如一生经历的专题馆。



这是缅怀她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永久性纪念,也将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铭刻国耻、珍爱和平的交流平台。



她让世界不忘“良知”二字的写法,

请让我们接她回家。




看完这一篇长长的文章,相信有不少年轻人跟二爷一样,在此之前,根本不了解这个值得所有中国人纪念的伟大女性,也不知道有这么一本值得世人卒读的书作。所以,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二爷决定提供10本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借寄给希望读这本书的网友。希望我们年轻一代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媒体专家热评

该书读来令人心碎......扣人心弦的一本书。书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引发了我们对许多根本性问题的思考,不仅包括日本的军国主义,还包括那些虐待狂、强奸犯和谋杀犯的心理因素。


——魏斐德

加州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所长



任何对战争、自以为是和人类精神之间的关系感兴趣的人,都会发现该书的重要意义。它是一项激动人心的学术研究,也是一本充满激情的著作。该书的很多章节令人不忍卒读,但我们应该阅读,因为只有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驾驭未来。


——罗斯·特里尔

《毛泽东传》的作者



这是一段不容否认的历史,该书的意义在于,它既记录了人类在实施暴行时的冷酷无情,又通过个人的英雄主义行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圣何塞水星报》



张纯如提醒我们,不论发生在南京的种种暴行多么令人难以理解,它们都不应该被遗忘——至少不能让遗忘危及文明自身。


——《底特律新闻报》


看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触?

欢迎在文末评论处留言,

二爷会随机挑选10位幸运网友,

参与深圳22度社区图书漂流活动,

赠送1个月免费阅读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福利。

(寄送图书来回包邮!)



·End·



来源:人民日报 现代快报 知乎

深圳22度社区整编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 
二爷的工资就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