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小助手
科研总是太无聊,文献天书亦乏味,实验也不要不要,paper之路总遥遥。科研小助手旨在解救广大同胞于此困扰。我们会每天分享实验心得,传递最新科研资讯,解读各类专业文献,总结各类科研方法与思路,希望我们能成为各位给力的科研小助手,科研助动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城市规划  ·  理论研究 | 县域统筹乡村建设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  9 小时前  
中国交建  ·  TOP20 | 二公局三公司:坚持稳中求进 ... ·  6 小时前  
中工国际  ·  元宵纳福 | 谜语藏智慧,花灯映团圆 ·  8 小时前  
中国交建  ·  王海怀会见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董事长毕湘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研小助手

基金申请四大忌

科研小助手  · 公众号  ·  · 2024-02-18 23:24

正文

基金忌讳:实际无需求 方向无特色 团队无影响 条件无特别

冯培忠 中国矿业大学

最近基金委新政一波又一波推送,但是要认识到,作为个体,我们还是要从本质上做好自己的科研,顺应时势、长期积累、不断修正,做有辨识度的科研,然而,结合多年的所见所闻以及近期的思考, 有些申请书总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 ,实质是犯了基金的忌讳,而这几点忌讳广泛存在。

1、实际无需求 无论学术会议还是学位论文答辩,开场白总是天花乱坠、热闹非凡、影响深远、意义巨大,地球、人类、环境、飞天等,好像每个人都做着开天辟地的大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里装着全世界,消除化石能开辟宇宙能,突破相图获得稳定超结构等,非我莫属。但是,实际需求到底是啥?这个世界只有一种需求是永动的:一味追求高性能,例如结构材料追求更高的力学性能,电池追求更高的容量等,不需要调研,也无需差别,纯粹的无人区前沿探索。然而,地球村有着更多的美景,例如北方南方有温差、海边内陆有湿差、井下地面有风差等。只要有美景,那就需要清楚的描绘出来,探究美景的来源,气候、水、土等关系。例如光催化,除了基础研究的进展外,实际应用的进展如何?真实的各种有机物如何降解?需要到污水处理厂、水处理展览会调研,和一线技术人员一对一的交流,甚至多次交流探讨。也许最后得出的结论现场太 low ,但至少我们知道当下的现实需求,清楚到底是面向未来 0 10 20 50 or100 年的研究。再如航空航天,从机翼到机头、从发动机到蒙皮上万个零件,到底哪个零件需要耐高温;汽车的轻量化,到底哪个部分可以先轻量化,目前做的怎么样?电动汽车压铸一体化成型?前期背景是啥?为什么早期一直干不了?这些都需要 带着小本本到现场调研、分析、研判、批判、总结、反思,寻找准确的切入点,从而找到准确的答案 ,而不是一味的大需求,大需求永恒正确,但实质是不知道具体需求或小需求,属于 无需求的吹牛

2、方向无特色 大家都在做科研,但你的科研方向是啥?为什么做这个方向?全国有多少单位做?你的水平咋样?学校是否支持你的方向?这几个问题的核心是申请人从事的方向是否有特色,是否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构想,是否属于简单的跟风,还是密切的服务学校主流学科,或行业或区域特色产业的需求?例如博士阶段做锂电池,工作了继续锂电池,热点、未来、好发论文、 IF 高、有绩效等,全赢,看似正确,实质懒惰,在用锂电池 获得学位后,并没有从创新性职业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要做? 如果当地没有类似的产业,学校没有类似的团队,那就属于类似 “妈宝男”“导师宝” 自己不会独立做科研,只会无原则的延续 ,所以每个人都可能涉及转型发展,转入和学校主流学科交叉的方向,转入地方优势产业的方向,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特色,例如在安全 A+ 学科高校做锂电池的安全,在矿业 A+ 高校做锂电池的资源相关;另外,做锂电池的热管理、回收利用、泄露侵害、电子摩擦起电、仿贝壳结构电池等都是非常有特色且有意义的工作,或者面向不同场景,例如井下防爆锂电池、低密度储能电池、多循环储能电池等,这些都让自己与众不同,学会了独立,彰显了特色。

3、团队无影响 小时候家里有一种经济作物 - 大葱,自我感觉我们村的葱是临近两县最好的,后来才知道,也许就自己村里人觉得出名而已,甚至仅仅自己觉得出名,没有第三人知道。科研的影响力也是如此,就是你或你们或团队做的这个方向或领域有多少人知道,就学院人知道?就本校人知道?还是就本省,或者全国人都知道?也就是标签的影响力有多大?如果本校知名外面无名,说明团队做的要么很小众、要么不认可。小众不可怕,细分领域、小有特色、甚至不可替代,加大宣传,还有希望,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小国家,每个都是一个国,平等对待、互帮互助、聚焦发展。如果不被认可,说明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外面有更好、更大、更适合的团队,这时候不是宣传能解决的问题,而需要超越, 发挥团队人口红利、技术红利、设备红利等作用 ,如果都不具备,估计只能做到 墙内香 而已。怎么做到墙外香?做有组织的科研,面向学校主流学科、面向地方特色产业, 有目的的调整改变团队的方向,把团队契合到学校、地方的主流工作中,不断地发声 ,慢慢的自热而然就会建立影响力。团队无影响的另一个表现是单位没人做一致的方向,只有自己一个人甚至个别人干,组不起团队,例如面上项目骨干都是拼凑的人员,大家各做各的,方向完全不一样,怎能体现影响力!所以新教师一定要融入团队、组建团队, 利用学校、学科、团队的影响力开展工作,让他们给你的工作加分 ,否则一个人单打独斗,要么入错了行 ( ) ,要么校耽误了你,估计很快泯灭于大海之中。

4、条件无特别 基金撰写有一个内容是特色与创新,思想、思路、思维的创新很重要,但世界不仅只有思想的创新,例如诺奖就有三分之一属于仪器的创新, 1895 年伦琴在阴极射线实验时,观察到未知的 X 射线并很快应用于医学方向, 1901 年获奖, XRD EDS XPS X-CT 等系列装置获得了多个诺奖,占据了高校分析中心半壁江山, 2023 年和 X-ray 相关的 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 获奖。然而 奇技淫巧的思维在我国流传了千年,看不起技艺,导致整体先进装备有些落后,拿来主义多,发明制造少 ,例如球差造就了大量 NS ,但啥时候我们能造球差!如何形成特色的条件,就是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实验条件,买全球独一无二的最先进设备,或自己组装、搭建、自制一些独一无二特色功能的设备,做一些特殊的制备、施工、测试和表征。所以在大量购买工业标准化仪器设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特别的条件,开展特别的加工、测试与分析,也许粗糙,好用就行,特色就行,例如 组装一个全透明的炉子如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