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网
人民网官方公众号,每天为您提供最权威、最及时、最好看的新闻报道和热点解读。权威、实力,源自人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夜读】请珍惜朋友圈里那个爱做饭的人 ·  昨天  
央视新闻  ·  人生是一场巨大的后知后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网

还记得高铁网红院士吗?最近,又被他的书桌震撼到了…

人民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9-20 15:03

正文


  还记得这张曾经红遍网络的照片吗?


图片来源:@机工战略微博

  这张照片中的老先生,正是刘先林院士。当时,有人称赞他是高铁二等座中最尊贵的客人

  而时隔几个月,小编又被他的一张书桌震撼到了……


中新网 吴涛 摄


  书桌上只见一道道划痕,甚至有一整片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暗红漆色,只见黄黄的木色。


  明明是一张磨损得极厉害的书桌,却偏偏有人说:这是最“美”的书桌


  只因这张书桌的主人,是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

  

  他很少发表论文,也没有大量的理论课题,但是从电路板的焊接、现场的试验、甚至用户问题的解答都亲力亲为,他的实验室被称为“车间”,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工人师傅”。55年来,他始终从事测绘仪器的研发,用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量尺”做到了极致,将中国测绘仪器的水平推进到国际领先地位。


  他曾用很少的科研经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为国家节省资金2亿多元,创汇1000多万元


从被动垄断到国际领先

“国外能造的东西中国也都能造出来”


  “打破国外对相关仪器的价格垄断”是不少人对刘先林印象较深的一点。


  之前,测绘仪器市场属于半垄断性质,国内没有相关品牌,国际品牌好像也达成了某种共识,相关设备价格居高不下,但国内相关部门又要用,只能高价购买。


  工作人员说:“刘先林脾气很好,但唯一对这点不能容忍,就是国外落后的测绘技术卖到中国,价格还很贵。”


刘先林带领团队研发的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世界先进。中新网 吴涛 摄


  刘先林回忆:“八九十年代,我们生产的设备比国外同类产品便宜8倍。后续我们很多设备技术比国外的好,价格还便宜。”


  不过刘先林还说,“从近几年看,设备仪器价格太低的话,市场反而不认,所以我们有些产品现在和国外价格差不多了。比如,我们现在的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不太多,但是性能要好太多了。”


  据了解,目前,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后期处理的绝对精度可达5厘米,一公里数据的处理时间只需要5分钟,可以提取多达50种城市地物要素分类,而国外同类产品即便只提取一种地物要素,也需要半个小时。


一张书桌是他半生写照

“时间都用在发明创造上却没有论文”


吴涛 摄


  作为测绘人,结合生产搞装备研发是刘先林的原则。


  刘先林不看重论文、不关注专利,不单纯追求填补行业空白,他所有的创新成果没有一个躺在文件柜,全部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这一点,从刘先林的书桌中就可见一斑。


  而一说起这些“宝贝”,刘先林也立时神采奕奕,就连接受采访时,手还不时地摸一下办公桌上的剪刀。


  一位中国测绘科学院工作人士对记者表示,刘先林的动手习惯由来已久,“原来他这一层办公室经常掉闸,只要是掉闸了不用问,肯定是刘先林又在捣鼓什么物件,用电超负荷了。”


工作人员介绍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中新网 吴涛 摄


  几十年如一日,刘先林牵头的几个重大项目,从开始到成功,几乎每次都要经历10年磨砺、上百次的失败、无数次的起起落落。


  甚至,他曾为了解决空中测量程序的一个难点问题,在机房整整待了3天3夜。


  “他的时间都给了创造发明,专注到没有时间去写繁琐的论文。”刘先林的同事说。


  1987年,为了推广应用JX-3解析测图仪,他把单板机上面的驱动软件,一个个移植到系统机里面。


  恰逢春节,刘先林的助手们回家探亲,他觉得时间不等人,就拉着10岁的儿子帮忙。爷儿俩整个春节期间在实验室连续苦干,一共焊接了几百个焊点。


  就在这一年,JX-3解析测图仪实现了批量生产,并出口国际市场。

  

  “既要动脑,也要动手,要做到实实在在的贡献,做有用的科研,把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创新的精神传递给年轻人。”刘先林表示,这既是自己从事科研工作的感悟,也是自己对大国工匠精神的理解。


唯有平凡最动人!

除刘先林外还有很多"朴实先生"


  在我国的各个领域中,都有一些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很低,却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倾尽心血的“朴实先生”。


退而不休的陆樑老先生


  这是一位已退休20几年的94高龄的老先生。但陆老似乎并没有闲下来,自1994年来到中山市板芙镇敬老院以来到现在,陆老每天一大早锻炼完后就回到门卫室拿报纸,把所有报纸看一遍后再夹到报夹上供大家取阅。他的衣物被子也都自己整理得井井有条。

94岁的陆樑老先生(图片来源:新快报)

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常年穿着一件一件褪色的棉质T恤和一条银灰色长裤的老人,从每个月20多元到退休前200多元,却为他供职的板芙中学捐赠了25.8万元,这25.8万元是他毕生的积蓄。

1990年至1993年期间,陆樑老先生是中山市板芙中学的英语英语老师,也是这所学校年纪最大的教师。一生未娶的他,无儿无女却桃李满天下。与陆樑老先生共事三年的黄炳培院长说:“因退休后仍有学生向他请教英语方面的问题,他也爽快答应从不拒绝……人多的时候他的房间有七八个学生。直到去年他的耳朵基本听不见,视力也下降好多,才拒绝接受学生辅导。”

陆老说,当时工资虽然不高,但很开心,是党给了他机会,他要回报学校、感恩师生。“其间,校长也跟我说,给我评高级教师,我说不要了,自己都快60岁了,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屠呦呦

今年01月09日,刚刚过完86岁生日的屠呦呦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2015年10月5日,她因为发现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确定青蒿素对人类的有效性,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整天泡在实验室,甚至以身试药。她还曾因乙醚得了中毒型肝炎,而她团队中的钟裕荣,则切除了部分气管和肺叶,另一位研究人员崔淑莲,则很早就过世了。

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在经历191次试验后,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目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已经将青蒿素系列研究列入中药所发展的重点任务,将阐明青蒿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及其控制方法,以及临床应用。

若不是因为这些奖项,以及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厅发表的主题演讲,这位常年身着白大褂的老人,可能我们到现在也不认识。

而在生活上从不讲究的屠呦呦还在86岁生日那天捐资100万元人民币设立了“北京大学屠呦呦医药人才奖励基金”。屠呦呦说,自己有今天的成绩,要感谢母校的培养,自己还有很多研究没有完成,希望北大、北医的年轻人能够接过接力棒。


高而不冷的许渊冲老先生


央视的一档文艺气息浓厚的节目《朗读者》在第一期,让一位96岁的翻译界泰斗许渊冲瞬间上了热搜榜。他和主持人的对话,感动了无数人。

而这位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的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此前几乎鲜为人知。

而就是这样一位96高龄的老人,直到现在还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对于“熬夜”,他贡献了一版颇文艺的说法,“从夜里偷点时间。”一生翻译了无数译诗译文的他,自己生活却过的十分简陋,有网友晒出曾与许老的一段往事:

2007年,许先生得了直肠癌, 医生说他最多只有7年生命。但就在2014年,医生说的那个生命的终点,许先生获得了世界最高翻译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在《朗读者》舞台上说:“让中国文化得到认可,我要走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干春松对许渊冲记忆深刻:“他不仅翻译了《牡丹亭》,还把《诗经》《楚辞》《宋词》等翻译成英语和法语,将许多中国古代的典籍以一种十分优美的方式呈现在世界面前。同时,他也积极介绍西方的经典作品给中国的读者。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回归有着重要意义。”


默默耕耘的梁西教授

我们可能很多人对法学没有什么概念,对这位如今已93高龄的梁老也不太熟知。但上过他的课的学生都知道,没有充分准备与研究,绝对不上讲台,这是梁西教授在多年教学中的首要原则。梁老先生曾说:“我做了一辈子‘教书匠’,就专心种我那‘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终身不怠,但我无怨无悔。”

梁西教授(图片来源:荆楚网)

而这位带着老花镜,胡子长了也不刮的老人家,还是著名的国际法学家,是中国国际组织法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也是新中国上世纪50年代大学教师中最早的兼职律师之一,曾多次出席最高人民法院与北京市法院重大涉外案件的庭审。

梁老潜心研究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组织,日复一日,夜以继日,视力急骤下降。著作等身却依旧家境清贫。提起自己近两年编著的《法学教育方法论》,88岁高龄的梁西老先生谦逊地说,这本强调大学生“自我塑造”的书,主要来自对自身点滴的具体回顾,是一些“实用”的经验之谈:“现在年纪大了,想把自己的经验和走的弯路总结出来,给年轻人作参考。”

如今,他当年协助韩德培教授创办的武大国际法研究所已成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这种“穿戴朴素而有声誉,胜于自诩富有而默默无闻”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名字和穿着都不起眼,或是对我们来说很陌生,甚至到如今几乎无人知晓,却在各自的领域里,默默的打拼着,永不倦怠的为自身、为自己的领域、为国家创造价值。

可能他也是某位老学者,抑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老先生,但让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并不是他们身上的光环,而是他们朴实无华、淡泊明志的精神,不是吗?


大家都在看


8天长假去哪玩人少?这份“非热门旅游线路”请收好!


一张军训照火了!今年各校军训亮点频出,最后笑岔气…


这个行业平均月薪6万!这可能是今年最扎心的数据了…


(人民网微信ID:people_rmw,综合中国新闻网  记者:吴涛、中国日报网 记者:陈姝、中国之声 记者:徐啸



主 编丨杨鸿光 编 辑丨张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