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汉曲优®,
复宏汉霖
另一款生物类似药H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也是一个出海“潜力股”——去年12月,汉斯状®成功登陆印尼,
成为首个在东南亚上市的国产抗PD-1单抗。
当各大国产PD-1都在争相进入欧美市场时,率先选择东南亚,是复宏汉霖的策略之举。
东南亚各国情况复杂,来自当地合作伙伴的助力显得尤为关键。目前,复宏汉霖出海的产品几乎都是在不同的地区选择与其战略匹配的合作伙伴。其中,仅是汉斯状®的全球市场布局,复宏汉霖就与3家药企达成了合作。在走好国际化的道路上尤其注重出海后的当地化布局,成了复宏汉霖与多数创新药企不同的地方。
斯鲁利单
抗(汉斯状®)首批海外发货仪式
(图片来源:复宏汉霖)
今年1月,得益于合作伙伴的助力,复宏汉霖完成了汉斯状®首批海外发货。而在“下南洋”的路上,印尼仅仅是汉斯状®的第一站。目前,复宏汉霖已将市场布局的眼光瞄准了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并递交了H药上市许可申请。
无独有偶,除了复宏汉霖,还有一众张江创新药企业瞄准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持续扩大各自产品的商业版图。在前不久密集披露的2023年药企财报中不难看出:
不少企业都在2023年加快了出海的进程,不仅拿下欧美药品认证,还在东南亚等新兴国家市场加快营销布局。
普华永道《2015—2023年中国企业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投资回顾与展望》报告显示:去年,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医疗市场的直投事件达到13件,较前一年翻番。经过一轮“欧美认证热”的国产生物医药行业,正在上演新版的“下南洋”,并通过授权出海、自建渠道等方式,逐步扩大中国药企在新兴国家的品牌影响力。
例如,
君实生物
计划将其出口美国的特瑞普利单抗以及多款临床候选产品,平移出口到东南亚。
“国产药企的创新能力强于印度或东南亚企业,这是我们的优势。”
君实生物副董事长李宁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生物类似药或创新药等专利产品在东南亚的市场空间更大。
从商业上来看,创新药的边际利润更高,投资效应也更好。
这也是很多国产药企选择先赴欧美完成高标准注册,再到东南亚等区域上市的原因。
目前,主流的出海模式有两种:
“
借船出海”
和
“
造船出海”
。“船”就是营销网络,前者是海外授权其他公司进行商业化营销,后者则是依托自己的营销网络进行海外直营。
针对这两种策略,君实生物都在尝试:在新加坡计划进行独立的商业化运作,使用产品在美国注册的品牌进行直营,在东南亚其他9个国家则选择合作销售。去年3月,君实生物与康联达生技在新加坡举办签约仪式。双方宣布,将设立合资公司在东南亚地区9个国家对PD-1特瑞普利单抗(商品名:拓益®)进行合作开发和商业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