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几乎都是在疯人院里度过的,但那也恰恰是他最高产的一段时间。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梵高这么说道:能怎么办呢?有些人即使精神失常了,也依然热爱着自然与生活,因为他是一个画家。
热爱自然与生活的梵高,一生中创作了八百多幅油画,也写了八百多封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寄给提奥的。他在信中和这位人生知己畅谈一切,绘画的心得,人生的感悟,看了什么书,或者是又发了什么病,事无巨细。
▲ 给提奥的信中梵高都会附上几张素描或者油画
从这些信中,可以勾勒出一个更多面饱满的梵高:虽然疯癫,但也不乏理智的一面;天赋卓越,但努力更甚;不仅画技出众,文笔也很优美,他书写的浓烈的自然风光,同他那些名画一样,让人心驰神往。
想象一下,如果用这些优美的画和文字,拍摄一部电影,来讲述梵高一生的故事,会是什么样的?
这件疯狂的事,还真的有人做了。这部正在制作中的电影《致梵高的爱》,时长 80 分钟,其中每一帧都是一幅「梵高的油画」,一共有一百多个画家,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为它创作了 6 万多幅油画,平铺起来不仅能覆盖整个伦敦,还能再加一个曼哈顿。
这些油画或者是临摹梵高的作品,或者是仿照他的风格创作的新画——总之都很梵高。通过特殊的制作技巧,这些画在电影中都动了起来:
《麦田里的群鸦》展翅;
《罗纳河上的星夜》闪耀;
《唐吉老爹》也抽起了烟;
画面来自梵高,故事也取材自梵高的亲笔信件,而电影中的人物也都曾出现在梵高的肖像画中,比如加歇医生。
在 1890 年 5 月离开圣雷米精神病院之后,梵高到了奥维尔。当时他并没有完全康复,不过他厌倦了被囚禁在疯人院里,寸步难行。所以在他出院后,提奥给他介绍了加歇医生,替他定期诊治。
▲ 梵高在奥维尔住的就是这栋《黄色小屋》
很显然,梵高并不觉得这对他的康复有益,因为在他看来加歇是个糟糕的医生,就跟自己画画一样糟糕。他甚至觉得加歇医生病得比他还重,让他给自己治病,就相当于让一个瞎子给另一个瞎子带路,结果只能是两个人都掉进沟里。
即使如此,梵高跟加歇医生还是成为了要好的朋友,因为加歇医生不仅爱画,而且懂画。他是为数不多的、在梵高生前就欣赏崇拜他的人,他曾拍着胸脯对提奥说:你哥哥是个旷世天才,一定会永垂不朽,只要看看他那些向日葵的黄颜色就可以知道了,艺术史上还从来不曾有过那样的东西。
梵高也很喜欢加歇医生,他认为这个表情悲伤的男人,有一种属于这个时代的迷人特质,在将这种迷人的、沉重的悲伤记录在画布之后,梵高断言:「人们也许会长久地凝视这幅肖像,甚至在 100 年后,带着渴念追忆它。」
梵高的话真地应验了。在他逝世 100 周年的时候,他创作的《加歇医生》以当时创纪录的成交价格被一位日本收藏家拍得,而在这位收藏家过世之后,这幅画的去向也成了一个谜。
庆幸的是,梵高为加歇医生画了两幅肖像画——这两幅画差别甚微,画中的加歇医生都带着一顶白色便帽,身穿一件蓝色的大礼服,衬着一块钴蓝色的背景,靠在一张红色的桌子上;最大的区别是桌上的书和指项花。而另一幅则被收藏在巴黎的奥赛博物馆,供人们参观,近距离感受这位天才画家特殊的笔触,和狂热的用色。
像加歇医生一样,被梵高画进画里的人,都和这位伟大的画家有过什么样的交集?他们又是如何看待梵高的?
每个人物的故事和讲述,都能帮助塑造一个更具体的梵高:他是如何走向癫狂的?为什么能创作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是不是也曾对爱情和婚姻心生向往?还是一心投入绘画这唯一的事业?在 1890 年那个夏天,他又为什么对着自己扣下了扳机?这些问题都是《致梵高的爱》要致力于去解答的。
因为全部采用油画制作,所以这部电影也是有史以来最费时费事的电影。费力到什么程度呢?
比如一个简单的人物移动镜头,从桌边
移到门边
前后不过两三米,在银幕上呈现的时间不超过 10 秒钟,却耗费了整整 3 个月的时间制作。
因为要让静态的画「动」起来,就得保证每秒钟内闪过足够多的画、且每幅画之间的差别要足够细微——可能只是手移动了几毫米,又或者头稍微倾斜了几度。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不然画面就会跳跃,不连贯。
这就好像我们平常看到的翻书动画:在本子的每一页都画上一幅画,每幅之间差别很小,然后快速翻动,就变成了连贯的动画。翻完这样的一本本子,大概也就几秒钟,而《致梵高的爱》不仅是一部完整的长片,用的还是更精致也更耗时的油画。
为了让画面连贯,画家的每一笔都要十分精确。所以电影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制作方法,帮助画家们更好地掌握每幅画之间的细微差别。
▲ 画家们别具一格的工作间
制作过程中,先是让演员在绿幕前进行表演,用摄像机捕捉下整个过程;然后将这个运动的过程投射到一幅油画背景上;再将每秒钟的画面分解成 12 帧,画家们就参照着这 12 帧,分别画出对应的 12 幅油画;最后用摄像机陆续拍下这 12 张静态的画面,连贯成动画。
出来的就是这么酷炫的效果:
听起来都让人头大对不对?也难怪连画家们自己都说整个过程就是折磨。但是他们也很享受这样的折磨。让「梵高上身」,进行创作——对于这些画家来说,大概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和体验。
至于为什么要采取这么费力的方式,导演的想法是:没有人能真正懂梵高在想什么,所以用他的艺术来展现他的一生,才是最恰如其分的表达。对于一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画家,有什么比通过凝视他伟大的画作,「带着渴念追忆」、感受、解读,更接近他的呢?
▼ 戳预告片,先睹为快
电影名:《致梵高的爱》
发行时间:2017 年内(预计)
- END -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文|文茜大姐大
- 商务联系 -
寿小姐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