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很挑衅是吧。
前段时间,airbnb女网红 angela zhu发了一篇北京分公司招聘的文章,被圈内各位大牛疯转,很抱歉,我没转。不过这事完美的体现了我一直的观点,公司里有个技术网红,能省多少猎头费。
那么没转的原因很简单,我对她文章中的一些描述,并不认可,比如说,针对大家常说的那个关键问题,美国巨头在中国到底行不行,有没有机会,对方的说法是,airbnb有很多中国员工,也经常仔细阅读和分析中国用户的反馈。似乎这是能够跨越文化魔障的一条通路,然而,很抱歉,并不是。 中国人和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差异之大,不弱于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差异,硅谷中国人试图证明自己很懂中国,在中国互联网的历史上来看,基本都是笑话。
那么,airbnb中国到底行不行,有没有机会。
好了,问题来了,什么算行,什么算不行。
比如说,uber在中国算行还是不行,一个观点是,uber在中国卖了个好价钱,从发展到结束,账面赚了不知道多少倍,当然很行。这说法从财务层面,是对的,但是我们再琢磨一下,uber的高估值基础是什么,是对其全球拓展的预期,而中国市场,败于滴滴后,其全球拓展预期受到的打击,远不是这点账面盈利所能弥补的。
受滴滴的影响,东南亚叫车软件领头羊 Grabtaxi最近获得巨额投资,估值快速上扬,那么很简单的道理,全球出行市场的空间,大家都知道有多大,grabtaxi估值上扬,对uber意味着什么。
另一个八卦是,uber跟滴滴合并前,通过一个中央控制软件,销毁了中国区业务人员的大部分数据资料和内部信息,请问,战争中,谁会销毁资料,是胜利的一方,还是失败的一方?(话说这一手到是很中国)
所以,从财务层面,uber获得的回报似乎很不错,但从品牌层面,输了就是输了。
同理,雅虎在中国行不行,从财务层面,投资阿里赚翻了对不对,但从品牌层面,雅虎可以说就是完败。
财务层面,品牌层面之外,还有第三个层面,就是从打工者层面,去跨国巨头合适不合适,这个要看层级,简单说就是,比较中高级的,跨国巨头的员工还是很吃香的,国内巨头还是比较认可的,初级的可能就比较差点,比如这次uber,那些情怀满满的实习生们,嗯。
好了,回到主题,airbnb行不行呢?
airbnb和uber都是分享经济的翘楚,但是和uber不同的是,airbnb涉及大量的跨境生意,而uber只有本地交易,那么,这里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google和facebook都是著名的404网站,但是,他们在中国市场,说真的,业务规模非常大。前段时间新加坡一个政府机构的官员对我们用中国代理商投放广告感到怀疑,打电话问我,我说中国的fb投放代理有返点,而且服务很专业,对方就奇怪,说,我听说facebook在中国是被屏蔽的,怎么会有中国公司做facebook业务,我只能解释,您知道中国企业海外业务拓展的规模么。
所以,其实,我们看airbnb成不成,我会把这个市场,分为三个场景来看。
第一,外国人来中国。
第二,中国人去外国。
第三,中国人在中国。
那么三个场景下,各有两种角色
出行者,房间供应方。
场景1:外国人来中国,airbnb的优势地位在于,西方人出行的市场地位确实很高,所以,需要加强的是,中国这边优质房源的供应能力和对接匹配能力。
1、提供更多英文和其他语言的房间供应能力。
2、提供英文或其他语言的客服中心,方便处理和优化房东和旅游者的沟通交流。
3、与第三方合作提供英文导游服务。
这事,是非常值得做的,而且从政策和市场方向来说,也会是政府非常鼓励和支持的。
场景2:中国人去外国,airbnb的优势地位在于,外国的房源资源是无可匹配的,所以,需要加强的是,便于中国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自由行对于中国人来说,还并不普及,语言关是非常大的障碍。但我们都知道,自由行其实增速是非常快的,而且,讲真,越来越多尝试过的朋友会发现,其实语言不过关问题也不大。比如我这样英文词汇量退化到高中水平,听力从来都只有初中水平的,也习惯一个人去陌生国家溜达了。但我不会考虑airbnb,原因很简单,沟通上还是比去酒店复杂一点。
所以,可以做的事情是
1、提供更多可以讲中文的房源和房间供应能力。(以中国人全球买房的热情来看,我估计其实不少,需要针对中国的产品做额外的甄别和标注即可)。
2、提供中文的客服中心,方便协助处理和优化房东与旅游者的沟通交流问题。
3、提供一些本地中文导游项目,这个可以和第三方合作。
4、基于如上,做一些经典案例,在媒体上分享,鼓舞一些具有沟通障碍的朋友去拥抱自由行的勇气。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怕沟通不顺畅才考虑跟团的。
出境游是目前中国一个增速非常快的市场,而自由行虽然比例很低,但增速尤其的快,能解决沟通障碍的痛点,机会和空间都是非常大的。
以上这两块,我认为是airbnb稍微用点精力,花点功夫,可以做好的领域,这两个场景做好了,其实就非常非常有价值了。
场景3:中国人在中国
国人境内出行的市场。
放弃吧,讲真一句,没戏,铁定打不过中国本土企业的,舍不得放弃的话,找个接地气的团队战略投资一下,然后放手不要管,兴许还行。
中国的商业竞争和本土化的事情,绝对不是mba和西方那套规则可以玩的起来的,也不是一群留学生和高学历海归可以搞得定的,具体血泪史数不胜数。
那么,结论是啥?
看上去,3个场景,有2个场景都很有机会,但我们知道最大的一块是国内出行,要远超其他两块之和。所以,这个事要看airbnb官方的心理诉求是啥,如果他们只是把中国区当作增强其全球其他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区域,满足于做好跨境的生意,我倒真觉得这事完成不难。但如果他们妄想杀入中国本土市场,在巨头中分出一杯羹来,那多半不会超过其他美国前辈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绩。
最后的结论,作为打工者,看到对方的offer,去还是不去?
一句话,待遇好就去。别学uber的实习生,为了情怀和梦想陷里面。
我就不放angela zhu 的招聘原文链接,我还要放广告呢,哼。
说是广告,其实也是典型的出海案例。
印度市场,虽然人口众多,但是语言复杂,而且基础互联网设施并不发达,看上去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真要动手,却总是面临各种实际的困难,无从下手。
然后,所谓问题即机会,既然,基础互联网设施很差,WIFI覆盖率不高,甚至3G,4G覆盖率都不足,那么,从中也就产生了新的机会,来自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品牌Xender(闪传),基于手机的点对点传输服务,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和其他跨国巨头往往一款英文扫天下的打法不同,Xender为了争取尽可能多的本土市场份额,一古脑上了12种语言,整整12种当地语言!
前几天我在对方公司特意看了现场的实时数据,涉及商业机密具体数字不便透露,但从传输规模和使用频率来看,还是相当让人震惊的。而且这种传输模式也是天然的app分发途径。其app分发占比也是相当可观的。
那么,如果读者中,谁也想开拓印度市场,或者只是想深入了解印度市场的机会和挑战,都可以直接和他们联系,点击原文链接是对方的企业公众号文章。给对方留言即可。
或者按此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