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摄影报
《中国摄影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是中国摄影界的权威动态信息刊物,是中国发行周期最短、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摄影类专业报纸。新浪官方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cppclub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Tiffany的英语教学反思  ·  2025年春季学期教师专属日历 ·  昨天  
Tiffany的英语教学反思  ·  2025年春季学期教师专属日历 ·  昨天  
搜猪  ·  生猪现货日报|全国均价15.1元/公斤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摄影报

王超英:黄河儿女

中国摄影报  · 公众号  ·  · 2024-07-23 17:00

正文

温情的黄河,滋润着大地,也时有肆虐咆哮。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站,穿行至这里的黄河已是悬河,上游洪水倾泻,下游波浪滔天。作为菏泽新闻媒体的一名摄影记者,我守望黄河,用真心真情,记录发生在这片土地上黄河儿女的奋斗故事。  ——王超英

黄河儿女

王超英 摄影  钱捍 文


1993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和强龙卷风多次袭击山东菏泽,造成百万群众被洪水围困,她,以最快速度赶到了灾区……1996年和2003年两次洪峰突袭菏泽,又是她,像一个战士,背起相机,奔向千里洪水,第一个赶到抗洪现场。在菏泽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里,还是她,用真情实感和娴熟的技艺拍摄了一幅幅新闻摄影精品,发表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大众日报、菏泽日报等报刊上,成为永恒的瞬间,定格在读者的心底……她,就是菏泽日报原摄影部主任、高级记者王超英。

王超英的摄影50年,就是她留给这个时代难以忘却的记忆。在新媒体和手机摄影突起的时代,王超英已退出公众的视线,但这位女摄影记者却用她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沉入基层,勇于拼搏”的经历,让我们折服、敬羡。她的影像从这片土地上自然生长出来,已成为时代发展进程中的符号。


王超英是一位持续用镜头关注黄河儿女、百姓生活的摄影家。在她眼里,处处是新闻。她的灵感来自每一个偶然的机缘,像夜空里的闪电,她总能从别人不经意间发现独有的瞬间。她曾说:“战争年代,我会是一颗子弹,射向敌人;和平年代,我会做一粒沙,融进祖国的高楼大厦;在家乡中国牡丹之都菏泽牡丹面前,我会化作尘泥呵护家国,丰厚牡丹芬芳荣华。”几十年后的今天再读王超英的作品,我们发现:好的照片像盐巴与面包一样简单,但它述说的却是深刻的人文气息与时代大变革的历史。正是这些历史影像,使寂灭的东西在时间深处得以存留,截留了文字无法表达的人类生存的痕迹与信息。摄影发声,最终要与文化和历史融在一起,存留、作证、发言。没有摄影,历史可以随意篡改涂抹。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足够理由感谢当年只有二十几岁的王超英,感谢她用“独特的眼睛和心灵”存留下饱含记忆的历史。


1982年,山东菏泽吴店公社许楼村,农民许洪义赶上了好政策,幸福粮满仓。


1985年2月,山东菏泽庞王庄乡,万元户受到政府重奖。


1989年,山东菏泽王浩屯乡,村民渴望外面的世界。


1993年,山东郓城,洪水围困了沿河村庄,百姓互助自救,向黄河大堤转移。


1993年,山东菏泽拉开冬季水利施工序幕,以实现黄河水“上能通下能排”的土地灌溉。


1994年12月,山东定陶聋哑学校。为关爱每一位聋哑学童,让听障孩子获得良好教育,学校老师手把手进行语音教学,帮助175名3至7岁孩子说话发音。


1996年6月,山东曹县大集镇。正在建设的乡村学校因资金匮乏停工,学生顶着太阳露天考试。


2021年8月,山东菏泽牡丹区,烈日下的花农管理牡丹花。2023年菏泽牡丹产业产值达108亿元。


2024年4月16日,山东郓城,一代代“狗娃”走向全国。 1994年,《狗娃闹春》不仅开创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武术舞蹈的先河,也让农村的孩子登上春晚舞台。


相关评论

纪实人生 以真写情   潘鲁生

王超英是我的同乡,她深受鲁西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家乡的文化资源为丰富养料,以纪实的方式记录和呈现着菏泽50年的发展变化。家乡的人事物、社会历史、人文景观在她的镜头中富有情感与真实的震慑力。

首先,她拍摄的对象是我们的家乡,她用镜头记录了从上世纪70年代直至今天菏泽的变化。在越来越多人尝试摄影的当下,记录时代格外不易。记者出身的王超英,视角不同于一般的摄影艺术家、摄影师,她以纪实摄影的方式,客观地面对社会,记录生活。新闻摄影注重真实性,从记录抗洪一线的珍贵画面到以农村为主的实地采访,王超英的摄影始终关注时代与生活的真实面貌,呈现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在《度过寒冬最知暖》《和衷共济两农家》《黄河故道科技热》《户户粮满仓》等一幅幅生动写实的新闻摄影力作中,王超英把社会温情与摄影媒介相结合,传达出专业记者坚守现场的信念与留心生活的感悟。


王超英的摄影呈现视角具有系统性,始终以人和社会为主要对象,从社会、历史、生活、环境等角度全面刻画记录对象。这种不加人工干预与处理的真实性,使王超英的摄影作品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她的作品,作为地方发展历史文化资源的记录,能够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作为社会变迁的见证,能够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王超英借助影像讲述文化,讲述变化中的历史与生活的场域,传递出现实时空的人文关怀。“沉入基层,勇于拼搏”是她记录与拍摄的足迹,是对摄影的专注,更是为家乡文化建设的投入。


不同于其他新闻照片的强烈客观性,王超英的作品带有一种浓浓情感,这种情感来自对家乡的了解,对家乡重大事件的关注与记录。很多新闻照片只是抓到了瞬间,但是对美的捕捉,对心灵的碰撞是抓不到的,王超英的摄影创新之处在于“以真写情”。这种真实性与情感性融合产生的表现力,是在责任感与使命感驱使下,对时代现实与社会生活长久的观察,对摄影恒久的热爱。王超英的摄影语言,记录和选取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时代的变化,记录社会情感,反映了一位摄影家对时代细致入微的观察。作为记者和摄影家,她在同一个时空中探求艺术性和新闻性的高度吻合,靠的是她的审美理想,是她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判断和描写。通过以小见大的视角,细致严谨的观察,讲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故事,自我情感的投入与社会情感的摄取相碰撞,启发人们对生活与社会的关注,正是王超英摄影作品中情感运用的巧妙之处。


在王超英的作品中,能看到一位摄影家人民至上的坚守。到民间去,记录社会变迁中的人民,捕捉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身影,记录人与人之间的温情。50年来,王超英对人物的形象、时代的记录和事件本身瞬间的抓取,非常鲜活,是写实与美感融合的完美表达。从社会人物到菏泽牡丹,看似差异巨大,实则共同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菏泽牡丹作为菏泽文化的象征,更寓意花开盛世的社会面貌,牡丹摄影作品是王超英对家乡发展与祖国昌盛的美好祝愿,更是对摄影本质的探求。


王超英是黄河儿女,她扎根生活,关注百姓,记录家乡,执着坚守,传递情感,与黄河相依,与牡丹相伴,是真正的人民摄影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