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恶魔奶爸
为谈笑风生的英语水平而努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文悦读  ·  推荐两个优秀的英语播客节目 ·  3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3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清晨朗读3086:Why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恶魔奶爸

“一考定终身”的时代结束了,但反智主义从未远离

恶魔奶爸  · 公众号  · 英语  · 2017-06-19 09:50

正文

每个聪明而上进的人,都置
顶了「恶魔奶爸Sam」




1977年,祖国恢复高考。


2017年,恢复高考40周年。


在这这样的历史节点,有关所谓的考试选拔,中国社会,阶级固化,等等各种话题的讨论,到现在基本也尘埃落定了。


我想也差不多是时候,对此话题稍微说两句了。





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已经彻底终结


1977年恢复高考,那个时代的高考所承担的意义,可谓真正的鲤鱼跳龙门。


网上有份非常详细的中国77-78年大学生名录,我随便抽前几个人,大家可以看看。


蒋巨峰,复旦大学,后担任四川省省长;

陈学亨,西北师范大学,曾任甘肃省政协主席;后任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蔡武,北京大学,后担任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
邢元敏,南开大学,后担任天津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陈建功,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现任中国作协第七届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王伟光,北京大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陈锡文,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学习。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李学勇,北京化工学院,现任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
李源潮,复旦大学,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


他们都是名校毕业固然不假,但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几乎全部都进入了国家权力的核心。


而现在的名校学生毕业,不要说有机会进入权力核心,能不能30岁前在北上广买得起房定居都是问题。



❷ 


为什么会这样?


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是个事实,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最近两年,其实大学生的数量在逐年下滑。


甚至到了未来十年,国内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会达到一个坡底——因为我们有计划生育和一胎制。


我老爹是小学校长,以他的亲身经验来说,每年的小学生越来越少,现在基本凑不齐一个班了,而且这还是在全镇撤掉所有村庄小学,一律在镇中心小学集体上课的前提下。


那么在年轻人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大学生会不会越来越值钱,未来的竞争不那么激烈?


并不会。


为什么?


因为国内的阶层在固化。


为什么阶层固化就导致年轻人靠学历翻身越来越不可行?


想知道这个答案,我们就得来回顾下高考的历史,和中国社会的变迁。



❸ 


高考的意义,在不同的年代,所承载的意义完全不同


单纯从鲤鱼跳龙门这个角度出发来看,高考对于年轻人的意义,是分不同年代的。


80年代到90年代是一档,

90年代到00年早期是一档,

05年之后到现在,是一档。


从年代上来看,高考对于平民子弟的加成作用,在变得越来越小,而且不仅仅是高考,任何与学历相关的事物,加成作用都在变得越来越差。


80年代时期,因为文革刚结束,国家初创,急需人才,各大政府部门都急缺一把手和领导者,而国内的特殊体制导致政学不分家,所以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包分配,就进入了党政学的关键部门担任显要职位。


这些大学生,是真正的一考定终身,考上的,就掌管了国家权力,考不上的,后来的一些事你们其实都知道,下岗潮,失业潮,房价潮等等。


而从90年代开始,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并且开创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口号,在七八十年代还被视为投机倒把的创业贸易行为,在90年代,就是最流行的下海大潮。


如果说80年代年轻人的特点是当官,那么90年代年轻人的大潮就是经商: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在机关吃饭是最好的,也是最舒服的,不论是做官还是当吏,跟着政府走总是没错的,但是80年代整个年代的人才,其实已经把党政学的重要岗位都占满了,到了90年代怎么办?没问题,国家大力引入外资,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同时扶持民族资本发展,各大私企如火如荼,现在出名的大公司很多都是在那个年代慢慢起来的。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90年代中期,甚至是00年左右,一个大学毕业生,只要会说英语,都不用多好,学校也不用多过硬,立刻就能月薪八千被大外企要走,那时候上海的房价才多少?等于工作一两年就能买房,然后慢慢马太效应扩大,随着房价的增长和政策的滞后,很多当年的外企经理人,现在都是富豪。


我在当猎头时候,遇到一位欧洲企业的总监,都还不算是高管,只是华东区的销售总监,40多岁,职业生涯基本到了尽头,但是他非常得意跟我说他有恃无恐,因为他一毕业工资就很高,在上海买了16套房子,现在粗略一算,至少身家过亿,他说他头上的全国总监是个国外名校商学院毕业的小年轻,但是论财大气粗,可远远不如他,光是房租就是个大头了。


所以现在备受名校生鄙夷的什么四大,宝洁之类的offer,在当时就是金光闪闪,拿到了等于立刻麻雀飞上天变凤凰。


但是这样的好运,到了05年后,基本全部消散了:


03年以后入学的大学生数量达到了历史以来的峰值,

不论是党政军学,还是企业的领导职位,都被占满,机会前所未有的少,

外企的起薪其实越来越高了,但房价也开始节节攀高,当你以为房价不可能更高的时候,它就还是能再高一点——工资的涨幅,永远跑不赢房价。


尤其是最后一个因素,房价。

在中国所谓的阶层固化,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大城市年轻人的收入,无法抵充掉房价的上涨,继而无法拿到户口,无法在大城市立足,安家,定居,继而无法享受到大城市的福利和优越条件以及各种机会,继而导致自己的孩子和下一代,也无法留在大城市。


月薪三千和月薪两万,其实已经没什么区别,都买不起房,三本毕业和一本毕业,也都一样,都在为着一张大城市的入场券而苦苦挣扎。


权贵阶层以下,在大城市有房的就是中产,无房和一线以下城市的,全是蝼蚁。


至此,国际化大都市,新天地的大门,对平民子弟,彻底关上了。



❹  


反智思潮的涌动


早在05年,我没上大学时候,就已经有报纸报道了一轮退学潮,尤其是在农村和小镇地区的子弟,家长对子女求学的态度,和大城市中产的焦虑,明显成了反比:


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考不上大学,考上了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工作,找得到工作的也拿不了高工资,拿得了高工资的也买不起房。


既然这样,还费那么大力气让他去读大学干嘛?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改变命运的从来都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历。


也正是因为选拔和学历改变命运,而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所以才会出现大量的舞弊和弄虚作假现象,我自己知道身边的就有很多,通过作弊或者后台操作手段来拿到名校学历,如果知识真的是力量,这样的人毕业后应该迅速被淘汰才对,然而现实并不如此。


国内的考试选拔制度源远流长,从隋朝开始试点,到明清达到顶峰,重考而不重学的传统自古有之,考试,从一开始,就是为了选拔人,而不是为了教化,培养人。


所以李世民那句著名的“天下英雄尽入我吾彀中矣”才能被载入史册。


这种对学历的无限崇拜和热爱,当然有好处,能够一定程度上全民的普及教育。但是一旦有一天,学历的硬价值缩水,升学带来的利益无法满足考生和家长心中的期待,这时候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将会非常恶劣。


而现在,正是学历价值缩水,升学利益降低的时候。


在这个时代,不论是学历,还是知识,其实都已经没有人特别重视。所以高考成了轻松的段子儿戏,考前一晚,还有人在打王者荣耀。



❺ 


这是最坏的时代,但更是最好的时代


上面已经提到,在国内社会,知识和技能对人的加成作用,远远低于学历,所以导致有真才实学,没有学历的人无出头之日,而靠作弊进入大学拿到文凭的人飞黄腾达。


这种情况,我估计,以后再难发生了。


原因很简单:


1)学历的价值在不断缩水,即便是靠作弊拿到了学历,所获得的平台,机会,和起点,其实比别人高不了多少;


2)教育产业化导致拿学历的难度越来越低,成人自考,专升本,考研,等等各种途径都有,比八九十年代要容易的多,彻底告别了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后,普通人拿学历的成本和难度都越来越低,换言之,越来越多的人,将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3)多元化的价值观,让评价人才的标准越来越宽松。


知乎这种大垃圾网站学历歧视非常严重,无数的大学生天真的认为现在社会仍然是过去老一套,论出身论排名论学历,连第一学历的歧视言论都出来了,但事实上,整个社会的人才的评价标准正在变的越来越多元,只要满足了基本学历(本科),基本上人人都有机会。我在做猎头时候的亲身经历,大公司招人,尤其是招有经验的熟练工,只要贴合满足职位描述,那么学历要求一律放宽,达到本科即可,哪怕是成人自考,专升本,专科考研都没问题——这个趋势,可以说是不可逆的,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对人才的评价标准越多元,人才冒头的机会也就越多。


详见:本科出身是否决定一切


4)知识,技能,经验的重要性,开始真正凸显。

当学历开始贬值,阶层开始固化的时候,普通人能够依靠的只剩下了三个条件:


拼爹

好运

自身素质


拼爹其实也是个人好运的一部分,这个就不多说了。


但是好运还包含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科技的发展。


尽管阶层固化,但不要忘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变化风起云涌,无数高科技公司纷纷冒头,勇猛前行的时代。


从03年开始互联网大热,到后来的移动互联网,到O2O到现在的共享经济,任何一次的科技发展,只要赶上了,都能够彻底实现阶层跃升。


现在随着人工智能和VR之类技术的发展,中国很可能会成为这个领域发展的大国,未来的机会只会变多,而不是变少。


任何一个小鱼虾,不用成为什么弄潮儿,只要能站在这个时代浪潮的尾巴上,吃些残羹冷炙,都有可能获得财富地位的大翻身。


追随科技发展的浪潮,一个人十年的努力,就能完成别的家族几代人上百年的积累,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那么怎么抓住科技发展的好运?


只有依靠个人的素质。


这时候有人又要问,高科技我们玩不转,成年人怎么学编程,学技术,太难了,不感兴趣,也没辙啊。


这里我需要和大家提出一个,新瓶装旧酒思维


新兴科技一般会催生出新兴行业,新兴行业一般会催生出新兴职位,但其实你如果认真仔细的细心研究,你会发现所谓的新兴职位,其实还是老一套。


所谓的365行,其实不是行业,而是365个不同的工种,也就是,所谓的职位。


而任何一个行业,看着是新瓶子,其实装的仍然是旧酒,它的商业逻辑,仍然还是最传统的:


需要有人研发出产品,需要有人维修产品,需要有人做商务,做市场,做销售卖出产品,需要有人做运营保持公司良好运作。


很多人认为新行业就意味着高科技就意味着门槛高就意味着进不去,但并不是这样。


精通技术固然有好处,但是精通商业,懂得人心和做生意,一样能让你在新行业里游刃有余。


至于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的,那就是大神级别,类似乔布斯比尔盖茨雷军这种人,这超过了普通人的范畴了。


我认为普通人通过自我锻炼,高科技可能掌握不了,商业技能是一定能够熟练甚至精湛的。


2005年时候,做快消行业的销售,奋斗十年,成为全国销售总监一年最多百万到一百五十万,


而通信IT行业的底层销售,工作两三年后可能光提成就拿到了百万。


现如今,实业全都完蛋了,就算是全国销售总监又如何?


而互联网行业的销售吃香喝辣。


一模一样的工种,为啥差距这么大?无非是行业不同,更本质的,你的行业,是否站在了科技发展的历史潮流之上。


所以选择商业职位职能,一定要往科技发展的方向靠拢。


记住,在进行人生规划的时候,要始终坚持这种新瓶装旧酒思维。


新瓶,指的是新行业,旧酒,指的是旧职位。


不论这个社会的科技怎么变,行业怎么发展,它的基本运营模式不会变:有研发职位,也有商务职位。


研发就是高科技,要高智商名校,要开发产品。


但是只有产品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人宣传,有人销售,有人做渠道卖出去,这才是一个合理靠谱的商业模式。


最重要的是,任何一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基本都遵循二八法则,两成的高科技人才,开发的产品,必然需要八成的商业人才,帮忙塑造品牌,卖出去。


所以商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是庞大的,是很难饱和的。


而商业技能,正是我等屌丝普通人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时代里,普通人所掌握的能力,知识,从未如此的宝贵过。


因此对于你们来说,大学四年的一纸学历已经完全不重要了,


在大学四年里学到的知识,对自我的锤炼,对技能的培养,你真正掌握了多少本事,才是最重要的,


在大学毕业后,能否坚持长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充电,不断学习,不断磨练工作技能,才是最重要的。


指望通过学历翻身已经不可能,终身学习和务实技能,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阅读:

请和我一起做一位终身学习者

如何成为一位终身学习者

房价高涨的今天,年轻人如何做才可能在大城市立足?


更多好文,扫以下二维码,欢迎关注

苹果用户请扫码赞赏,数目不限


奶爸时刻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9600,将会得到我在分答有关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的全部回答,文字版精心整理好,献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