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成绩考研,你哪里考得上?”
你敢相信吗?这句话是一位考研党的朋友的爸妈,当着一群亲戚朋友说出来的话。
其实,很多研友从决定考研的一瞬间开始,“害怕”就找上来了。害怕嘲笑、害怕坚持不下来、害怕动摇、害怕失败……决定了考研的你,也在经历这种“害怕”吗?
“我怕,我不合群。”
想象一下这种场景:吃完晚饭,室友喊你来一盘你最爱的王者农药:“开一局吧,咱们今天五黑,今天别学习了,放松放松。” 你说“不了不了我今天英语题还没做”,室友马上就扔下一句话“那么爱学习,真是学霸啊,本学渣比不了比不了…….”
渐渐地,你为了合群,把复习计划抛到脑后,把准备考研时立的flag也忘得一干二净,流连在召唤师峡谷里不能自拔。
最后,他成了北大硕士、他成了人大学霸,你也完成了从倔强青铜到最强王者的完整蜕变。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句话:“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下降,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考研一直都是一个孤独的决定,有时候或许那点“不合群”会让你更加优秀。太多人在迎合别人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如果你能在独处中坚持自己,拒绝诱惑,或许才能收获自己真正想要的模样。
你为什么要考研呢?学姐认识一个高考失利但还有梦想的人。她从小学霸到大,常年全校第一,典型的别人家孩子。然而高考那天肚子疼导致发挥失常,可以进 985 的她只去了一所再普通不过的二本院校。
大学时绩点一直前三,她拒绝了所有对她有明确好感的男生,只为进入自己的梦校。然而,第一次因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连复试也没能进去;第二年顶着所有人的不解二战,这次进了复试,总成绩出来后,表姐排倒数第三遗憾败北。离开校园找了工作,工作了3年的她依旧没有放弃考研的想法。这个时候的她,已经 28 岁了。
这样的人少吗?
人来到这世上走一遭,不为自己拼一拼,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人羡慕那些毕了业就回家选择安稳生活的姑娘,那样的生活确实可以给人带来一份安定,以及一眼就能看得到的未来。但也有人羡慕那些满世界飞,看遍了这世间一切美好与缺憾,却依然心存热爱的人。
仔细想想,年龄与你想要的生活面前,不值一提。
每个有过考研失败经历的人,都会在得知成绩的短时间内对自己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为什么呢?是我不够努力,是我天分不够,是这条路不对,还是什么呢?”
然后接下来,就是无尽的心痛。如果你真的为一件事极尽努力过然后又事与愿违,你就会知道你的心可以有多痛。
“如果我没那么努力,或者我稍微不那么在乎这破考试,我可以不这样难过的。可我这样在乎,这样努力。是我努力的方法不对吗?”
然后开始无限反复“怀疑自我-无比心痛”的死循环。
生活的本质一点儿也不明亮,它永远需要你用千万倍的苦,去换来那么一点点并不能达成平等的甜。一旦失败,有人安慰,有人嘲讽。既然选择考研,就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
考研失败不可怕,最怕你失败之后,那些年少的冲劲儿和一腔孤勇已经钻出身体,再也不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