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WiFi万能钥匙
关注wifi万能钥匙,第一时间收取钥钥的信息,抢先知晓最强功能,还有活动领奖品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TikTok达成图片版权合作,腾讯旗下公司计 ... ·  2 天前  
阿里开发者  ·  什么才是架构师的真内核? ·  2 天前  
白鲸出海  ·  学霸夫妇辞职创业,卖空气净化器年赚4个亿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WiFi万能钥匙

这位89年的姑娘,辞职回家继承手艺,做出了东盟十国夫人御用包

WiFi万能钥匙  · 公众号  · 科技公司  · 2017-03-14 21:32

正文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

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心之城

微信公众号ID:jxzc681



锦绣云霞路,

阳关礼义邦。


丝绸画缋 [huì] 

刚入六七月份,

江南就是梅雨季节。

细细绵绵的雨,

网住了整个天空,

也网住了叶沣仪一家的工作进度。



这天是难得的晴朗日子,

叶沣仪要抓紧进度了,

一家三口分工明确,

希望能在一天里,

把这道工序做好。



一天的工作已经完成,

结尾检查的时候,

却发现了一点小问题。

毫无办法,

只有重新来过。

一整天的辛苦,

等同作废。



这样的情况算是常见,

丝绸画缋70多道工序,

环环相扣,马虎不得。

唯有尽力练习,

用心以待。



用心之物,

花开婀娜,

香远益清。



就这样等待着,

安静地听着手下,

笔端与丝绸磨合的声音,

从不惊扰外界,

惊扰的,只有人心:

大美震人心。



当人们看到,

送给东盟十国夫人们的礼物时,

许多人惊艳于这样的工艺,

却甚少人知道,

这就是由丝绸画缋制成。



而今国内,

还能拥有70道完整工艺步骤的,

只剩叶沣仪一家了。




叶沣仪,

这个生于89年的杭州女孩,

最初也与其他年轻人一样,

追着科技时代的步伐。

父亲虽是家里丝绸画缋第四代传人,

但她并没有要传承的想法:

“科技文化日新月异,

为什么还要固守着,

这样缓慢又枯燥的技艺?”



父亲对于这门技艺的热忱,

已经超出了一般程度,

甚至为了复兴它,

把家里唯一的房子抵押了。


叶沣仪与父亲叶建明


尽管父亲几次劝说,

让她回家继承手艺,

叶沣仪还是坚持己见,

去稳定体面的事业单位,

工作了一段时间。


叶沣仪母亲王孝琴


可是毕竟是家中的女儿,

从小的耳濡目染父亲的热爱,

加上父亲的一席话:

“你真不愿意做就算了。

我养它养到我不在了,

哪怕最后没了我也总算对得起自己,

对得起你爷爷和太爷。”

一种她称为“使命感”的东西,

最终还是把她带回家了。



这个世界,

少了一个普通的机关人员,

根本不会有什么变化;

而如果因为她,

一门传统手艺灭绝了,

该是何等的遗憾。



一段时间的思考后,

叶沣仪收拾行李,

决定回家,

改变这门技艺的命运。




丝绸画缋到底是怎样的一门手艺?

古帝王服饰十二章,

是使用丝绸画缋技艺制作;

日本和服上的绝美纹饰,

是使用丝绸画缋技艺制作;

名作《清明上河图》,

属于丝绸画缋的衍生品。



《礼记》:“缋犹画也,然初画曰画,成文曰缋。”丝绸画缋,顾名思义,是在丝绸上作画的一门手艺。其以真丝为底材,融合了染,绘,绣,泥金等多种工艺,属于我国早期平面艺术的一种。



它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周商时期,最初用于宫廷礼服上;唐朝已达到高峰;到了清朝,成为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



丝绸上作画,

看似简单,

却极度考验着画缋师的耐心。

70多道工序,

从选绢开始,

到最后的定型,装裱,

每一步都靠画缋师全手工经验的积累。



做一年,就是一年的功夫,

做十年,就是十年的功夫

完全没有捷径可言。



就是因为缓慢,艰苦,枯燥,

在叶沣仪之前,

父亲也收过不少徒弟,

可惜最终都坚持不住,

各自离开了。



看着祖传的技艺面临消失,

父亲才急忙要女儿回家,

好让她继承下去。



好在家里从小的培养,

叶沣仪对于色彩敏感度很高,

大学又是学服装纺织专业,

十多年的艺术积累,

让她有了不错的手艺基础。



跟在父亲身边学习,

父亲的叮嘱一直绕耳,

“心要静下来,

从浓到淡,

要有自然过渡感。”



这也造就了手工与机器制作的差别:

前者粗糙呆板,

后者自然灵动,

一笔一划,

一针一线,

都有着人特有的温度。



可是现实的情况让她很无奈,

国人对于她的手工作品,

全然不以为意,

认为手工制作,

只不过是个噱头,

没什么了不起之处。



然而国外友人,

却常常慕名而来,

他们欣赏这样的作品,

有时一下单就是几百几千件。



当这些作品远销国外,

贴个品牌又重回中国时,

人们顿时爱不释手,

马上买回家收藏。

此时的价格,

已经高出原来好几倍。



叶沣仪有些受不住打击,

甚至想要放弃本土品牌,

幸得父亲的坚持:

“只要脚踏实地地做好,

不怕别人没有看到。”



父亲的坚持,

终成叶沣仪勇气的来源。

一家人就在这丝丝缕缕的交织中,

守护着传统的技艺,

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



不仅制作了大量的

丝绸画,丝绸扇,丝绸屏风,

还开发了

围巾、披风、手包、服装等品类。



两年多的坚持,

终于没有被辜负,

他们的许多作品先后引起轰动,

又屡次获奖。

2015年,

丝绸画缋被记入了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

他们一家用半年时间,

完成了《龙喜迎客》,

喜迎杭州G20峰会。



这幅作品长308厘米、宽56厘米,

完整画下了代表杭州的标志建筑,

西湖十景,钱塘浪潮,

金龙腾跃,祥云兆喜,

最后嵌上G20标志。



仅这条腾飞金龙,

就要经过画缋,泥金,刺绣等

多步复杂工艺,

才得以栩栩如生地,

展现于世人面前。




叶沣仪的梦想,

不是把自己的作品,

呈放在冷冰冰的博物馆里,

而是让它们,

走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丝绸画里会是一个有故事的世界,

而非高高在上,

不食人间烟火。

服饰,手包,屏风,披肩上,

带着每一个人的温度,

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

是民族的,又是个人的。



使用丝绸的东方女性,

身上会有光彩,

那光彩并不十分耀人,

却自有一番气韵,

甚至,

会附上沉甸甸的民族仪式感。



这条漫漫的“丝绸之路”,

每画下一笔,

叶沣仪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使用着同几千年前祖先一样的手艺,

那时的他们,

会在想着什么?



走过两千多年的历史,

从宫廷到民间,

从贵族到百姓,

既然丝绸画缋能够来到今天,

那就不应该在这里结束。



叶沣仪静静地接过这一棒,

用一个人相对短暂的一生,

去延续这漫长寂寥,

却又令人美到心醉的丝绸画缋的生命。



这样的生命,

何尝也不是令人,

美到心醉?


- END -

(动图来自吴晓波频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