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秦小明
金融界最会写段子的,段子界最会写时评的,时评界最会搞金融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Steam开放游戏录制功能# ... ·  2 天前  
槽边往事  ·  小作文摆我一道 ·  1 周前  
刘润  ·  所谓领导力,就是问对这5个问题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秦小明

最惨双十一!蒸发2万亿!股价暴跌,监管突变!中国互联网自由野蛮时代落幕

秦小明  · 公众号  ·  · 2020-11-11 22:41

正文


2020年的双十一,已经不再是以往的样子。

微观上,各家主要互联网巨头,从11月1日开始,就拉开双十一的战局,充分显示出存量市场博弈的残酷。

宏观上,继蚂蚁事件之后,政府对互联网的强监管立场,持续发酵。多个文件出台,多名喉舌发声。这又显示出中国互联网面临的宏观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巨变。

这些,将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有何深远影响?互联网公司的前景又该如何重新评价?为什么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突然但似乎又都是必然?

金融市场总是最聪明的。

当普罗大众还沉浸在双十一的购物狂欢(好像今年也没有多狂哈)中时,金融市场已经完成了用脚(钱)投票:

中国主要互联网巨头的股票,在过去两三个交易日,连续大幅下跌。仅阿里、腾讯、京东、美团四家公司跌去的市值,就超过2万亿。

2万亿是什么概念呢?中国2019年全年创造的GDP是99万亿。

仅仅过去两天,我们来观摩一下这几家公司的股票跌幅:

阿里,下跌14%
腾讯,下跌11%
京东,下跌17%
美团,下跌20%


其实,除了中国互联网巨头的股票在大幅下跌,全球科技公司,这几天的表现都比较差,这与辉瑞一则有关疫苗90%有效性的消息有关。详细的逻辑,我在昨天的文章里已经提及,可参考:

疫苗会带来暴涨吗?

从上个世纪末互联网在中国兴起,作为新兴科技行业的典型代表,政府对其的监管,一直都是比较宽松的。然而,时日至今,以蚂蚁集团上市的搁浅为发端,监管的态度发生了疾风骤雨式的转变。似乎从一个宽松监管,变成了严监管的态势。

本轮中国互联网公司股价的大幅下跌,直接的导火索是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在10日出台了一个《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

而就在早两日,中国市场和网络监管部门,“邀请”了相关互联网公司召开专门会议,这些公司包括:


是不是比较大的甚至一些中型的互联网公司,全都囊括其中了?

而一定程度上代表政府立场的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前财政部长楼继伟,均在不同场合对数字经济开炮,直指当前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可能对当下国家发展产生某些阻碍作用。

很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是现在?难道都是因为马云的一篇演讲?

当然不是。

看上去突然发出的密集的监管声音,实际上有着深刻的社会和经济背景。

这些背景,我在解读五中全会的公报(刚刚,大会公报发布!释放六大信号)时,曾提到过:今后的发展,各个领域的领导,都会加强。至于为什么要加强,不多讲,留给各位自己去品。

另一个背景,是国内大循环的战略。

国内大循环,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内涵。

第一个当然是要搞内需,要提振消费。那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当然就不可能再让你扩张下去,所以房地产会比较难受。

你看,许老板前段时间自导自演了一个苦情戏,最终也未能敌得过这个大势所趋。恒大重组深深房的并购,最终还是宣布夭折。要知道,老许可是喊出“恒大的一切都是D给的”的男人。他为什么选择放弃这个重大交易?不言自明。

第二个,是要降低对国外的依存,事实上也没办法依存。

这当中一方面包括对出口的依赖会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还有最近几年感受到的切肤之痛:科技的短板。这里的科技,是硬核科技,是源代码,不是应用层的科技。

对外需的依赖降低后,需要靠内需承接,特别是就业。周小川的话里有一个“结构性失业”,他认为互联网巨头的过分发展,可能引发结构性失业。这就是说,国家必须限制大巨头的垄断,进而激发中小微企业的活力,这样才能承接国内大循环战略之下的就业目标。

此外,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发展,更多是依靠商业模式和应用层技术的创新,但在底层技术,源代码级别的硬核科技上,建树乏善可陈。但反观中国互联网行业,又借着垄断优势,快速实现财富暴增,这对于踏踏实实搞技术研发,是有伤害的。

一个常识是显而易见的:赚钱太容易,就没人想着吃苦努力了。(看看现在的我,更文的频率和速度,哎

因此,要服务新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前的自由野蛮生长的发展模式,就不再合适。从这个意义上,监管的强势介入,与大的战略调整,是一脉相承的,有其必然性。

十四五规划的详细建议稿里,有这么一段话:

畅通国内大循环。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以上这段话,各位细品。

而对于行业本身来讲,就算不提监管,早在前两年,中国互联网也已经进入增量转存量的发展转折期,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面临的内生矛盾。

以前有增量的时候,大哥小弟一起玩,不亦乐乎。但现在只有存量,需要你争我夺,需要流血牺牲的时候,大巨头利用流量优势,建立一些垄断性的壁垒,排除竞争,也是商业发展的一个自然逻辑。

当拼多多已经囊括小镇阿姨,快手已经让乡村大叔爆红,中国14亿人口,还有多少没有接入互联网?

C端市场的彻底赤化,逼迫互联网巨头开始考虑往B端转移。往后看,服务传统产业,赋能传统公司,才是互联网巨头的新方向。互联网本身作为一个行业的时代,也已经结束了。

那么,具体回归到各家公司的股价,暴跌两日,是否提供了良好的买入机会呢?

我的理解是否定的。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宽松的监管是很重要的因素。如今,无论是行业本身的内生发展周期,还是外部监管的强势介入,都从中长期改变了这些公司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对应地,这些公司的估值,当然也得重新评价。

如果反垄断指南出台,且执行较为严格(我理解的一个基准假设),那么具有“平台”性质的互联网公司,后续股价仍有可能继续下跌。因为它们的盈利增长前景,遭到了不能忽略的破坏。

而对于那些“平台”性质弱一些,不构成垄断,或者自身通过调整内部经营,更多将发展转向到B段,赋能服务于传统产业(解决就业!)的方向,则其股价在未来仍然可以继续上涨。本轮“错杀”,可能提供买入机会。

最后,无论如何,2020年蚂蚁集团的上市搁浅,都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自由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互联网很难再有过去二十年的高增长神话,互联网的“实体化”,将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最后,借用中山先生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推文: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支持小明,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