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企业家杂志
多年来持续关注企业家阶层的生意与生活。打造最快捷高效的商业资讯交互平台,实现您的商业梦想与精神追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佰赞咨询  ·  从这5个角度入手让员工充满动力 ·  2 天前  
HR新逻辑  ·  AI+HR实战应用:用DeepSeek提升H ... ·  3 天前  
HR成长社  ·  裁员辞退全流程.ppt ·  3 天前  
HRTechChina  ·  【HRTech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企业家杂志

中央一号文件重磅发布,33条干货关乎每个人的生活,企业更应研读 | 附文件全文

中国企业家杂志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2-06 08:09

正文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农业供给侧改革到底在讲啥?


昨日(2月5日),备受市场关注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公布。今年的一号文件,毫无悬念的继续关注三农问题,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4年聚焦三农。


在今年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了最大的主题。


文件全文约13000字,共包括六方面33条:


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意见》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意见》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必须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推进“三大调整”,实现“三大激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去近两年来,这个词维持着不低的曝光率。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主任唐仁健接受了专访,全面解读文件精神。



唐仁健解释,改革背后,是农业农村形势的变化: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结构“调整”和“改革”两大板块。


他表示,三大调整,我们概括为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大宗农产品要突出“优质专用”,其他农产品突出“特色优势”。“调好生产方式”是突出“绿”字,就是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就是要培育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唐仁健坦言,改革的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激活市场”依赖于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收储制度等改革,“激活主体”需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吸引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等政策刺激,而“激活要素”,则要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等重大政策举措。


玉米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


针对玉米库存高企、价格倒挂,2016年,我国对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实施了9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国家不再进行临时收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将会继续来深入推进,重要农产品,粮食等重要粮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改革。特别是玉米,取消临时收储以后,怎么深化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这是一场硬仗。 ”


韩俊还指出,要让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稳定市场供需关系,是改革的核心。而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托底收购,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居高不下。但另一方面,国内外的市场价格却呈现倒挂,大麦、高粱、木薯干等玉米替代品进口量不断增加,导致国内种植的玉米卖不出去、库存积压严重。



一号文件对不同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作出相应安排,例如,对稻谷、小麦,要“坚持并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玉米,要“推进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这是政策对“种什么”的明确回答。



叶兴庆表示,稻谷和小麦,这是我们国家最基本的口粮品种,我们目前为止还是要维持最低收购价政策这样一种基本的制度模式。但是我们要增强最低收购价定价的弹性,让定价灵活一些。但是大的制度框架不会变。玉米,它是一个大宗产品,但它更多地作为一种饲料作物,我们希望通过市场定价,国内的市场玉米价格,能够有所下降,降到什么程度呢?能够跟进口的玉米相抗衡。同时对玉米的种植者他的利益会受到一些损失怎么办?我们就实行生产者补贴制度,今年我们还要坚持这样一个制度。


主要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有。”唐仁健说,“主要是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了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力跟不上。”


他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从根子上解决这些矛盾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唐仁健表示,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他特别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可能会经历大的阵痛,付出一些代价,但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必须守住三条底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亮点举措:盘活集体建设用地,打造田园综合体


唐仁健说,当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旺盛。因此,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文件强调,要认真总结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他指出,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利用中要注意两点:严禁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注意保护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防止集体资产被外来资本控制。


文件还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唐仁健表示,当前急需培养乡村建筑设计、乡村规划人才。文件对此提出,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培育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回顾


2016《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2015《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4《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2013《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1《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0《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09《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