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CA
热爱生活 喜欢文化 关注艺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康石石  ·  收到SVA插画offer后,我GAP一年去伦艺了 ·  昨天  
康石石  ·  亲身经验整理出的保研避坑指南T.T ·  2 天前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周末演出|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胡桃夹子》 ·  3 天前  
康石石  ·  国内视觉传达保研方向及录取难度详解! ·  4 天前  
康石石  ·  留学前,请务必知道这些“信息差”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LCA

即便全世界都是凉的,我的笔也不会失了温度

LCA  · 公众号  · 艺术  · 2017-03-27 22:05

正文


少了他,民国将不会那么耀眼。


如果把晚清中国置入全球化的视域中,与章太炎等量齐观的只能是尼采、康德、黑格尔这样的思想家,他的那些激进立场使中国的声音异常嘹亮。没有任何人能为章太炎的笔指明方向,他的每一篇文字都是宣言,谭嗣同读过章太炎的文字后,曾说“读其文,真巨子也”。


章太炎是以中国之心,问世界之大。他先于五四一代人,把原本无法衡量的异质文明放置到同一标准之下,营造出一个“不齐而齐”的新世界图景。章太炎对西方思想也多有评述,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柏格森、孟德斯鸠、达尔文等人的学说都有涉猎。值得称道的是,他是中国少有的率先挣脱西方灵力的文人。


提起章太炎,他“国学泰斗”的地位毋庸置疑,他早年的十大弟子,如黄侃、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个个名满天下。但作为一位政治家,章太炎伟大却不高明,充满着爱国者的心酸,革命者的颠沛。他大胆褒贬人物,口无遮拦,常被人视为“疯子”、怪人。


民国系列第七期,再识章太炎(前六期为李叔同、萧红、梁漱溟、胡适、林风眠和梁思成,见文末的“精彩回顾”)。


1


章太炎


章太炎 1869 年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因为反清意识浓厚,同时又钦佩明末思想家顾炎武的为人行事,所以改名为绛,号太炎,后易名为炳麟。他所处的时代,正当鸦片战争以后,内政腐败,外患纷呈。


他 15 岁时因患病免予应试,使他得以摆脱八股文的约束,同年爆发了中法战争;17 岁已经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献,同年爆发了甲午战争;接着在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中,中华民族岌岌可危;他 23 岁入杭州诂经精舍,随著名学者俞樾攻读经书,俞樾是从顾炎武、戴震、王念孙、王引之等一脉相承下来的清代著名朴学大师;至 30 岁前,章太炎已对中国古代文化作了系统研究,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


甲午战争后,他放弃了书斋生活,加入康有为组织的“强学会”,并任《时务报》编辑,宣传维新变法。无奈变法失败遭到通缉,章太炎避地台湾,后又出走日本。


章太炎初入日本时,作为“革命党之骁将”,在留学生心目中是个大英雄,七千多中国留学生在东京神田区锦辉馆为他举行了欢迎大会,那是鲁迅第一次见到章太炎,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后来成为章太炎的学生。


章太炎对鲁迅的影响有多大,看看鲁迅的作品便知。鲁迅后来那些震耳欲聋的发韧之作,可以说是章太炎思想的“开花结果”:《药》,是章太炎“国民性积弊”的文学化;《狂人日记》,铁屋里的呐喊、旷野上的招魂、废墟中的怒号,其中活动着一个若隐若现的疯子,分明就是他的老师章太炎。


也难怪郭沫若曾说:“太炎先生早年的革命精神和治学态度,无疑是给了鲁迅先生以深厚的影响。”


2


日本期间的章太炎


在日本横滨,章太炎还结识了孙中山。在日本流亡数月后,回祖国,隐居家园,认真总结变法失败的教训,探索中国革命的理论,删订《訄书》。


他还努力学习西方新思想,对欧美经济学、政洽学、文学、社会学进行了研究,并把这些西方进步学说引进中国。他翻译了《斯宾塞文集》、《社会学》等著作,其中《社会学》是我国第一部社会学译著。


1903 年,他应蔡元培邀请到上海爱国学社任教。章太炎在《苏报》撰文与保皇派论战,他在文中最激烈的一句话是公开辱骂光绪帝的,叫“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载湉是光绪帝的名字,他骂光绪帝是个小丑,连豆子和小麦都分不出!这要摆在满清早期,定是个凌迟或者腰斩的死罪。


清政府大怒,在与美国租界沟通,查封了《苏报》,并最终达成协议,引渡章太炎和邹容,《苏报》主持人陈范逃走,蔡元培力劝章太炎和他一起出逃,但章太炎死也不走,蔡元培只能孤身逃难。


1903 年 6 月 30 日,租界巡捕冲进《苏报》编辑部时,只有章太炎照常去报社上班,巡捕头领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拘票,高声念着章太炎等人的名字时,章太炎起身,指着自己的鼻子说:“其他人都不在,要拿章太炎,就是我!”最后,只得入狱。


世人感叹章太炎的“疯”、“癫”、“狂”,其实在当时的社会,只要你敢于说些对社会不同于他人的话,人家就说你是疯子。章太炎用这种世人难以理解、看起来疯癫不经的举动,大胆表露了一个文人的风骨和正气。


3


章太炎(中)与孙中山(左一)、胡汉民(前右一)、汪精卫(左四)等人合影


1906 年 6 月,章太炎刑满获释,被逐出租界,孙中山派人把他接到日本,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总编辑。他以犀利的笔锋发表了《革命道德说》、《箴新党论》、《排满平议》、《讨满洲檄》、《中华民国解》等文章。这些文章为辛亥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1908 年 10 月,日本政府在清政府授意下,制造借口,“封禁”《民报》,并传讯章太炎,横蛮地判处罚款一百十五元。而这时章太炎生活十分艰苦,炊烟时断,哪里有钱偿付罚金,结果日本当局判章太炎服苦役一百十五天以代罚金。由于鲁迅和许寿裳等及时资助,使他被关押一天后得以释放。


他在日本流亡期间一面从事革命宣传,一面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学,鲁迅称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他认为革命者必须从祖国文化宝库中汲取一切民族主义的养料。他本人就是这样,一边革命,一边从事学术研究。他“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上,是自成宗派的巨人”。


1911 年,武昌起义成功,章太炎欣喜欲狂地回到祖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章太炎虽然在许多问题上与孙中山发生过矛盾,但孙中山还是邀请章太炎为总统顾问。后因陶成章被暗杀,章太炎没有赴任。


第二年,章太炎任袁世凯政府东三省筹边使,他抱着兴办实业的热情去了东北。章太炎一到东北,到处张贴布告征求人民对政府的意见,派人丈量土地、绘制了精细的黑龙江全图......正当他醉心办实业之际,宋教仁遇刺,又加上“二次革命”的失败,许多革命党人再度流亡海外,章太炎却到总统府门前,大骂袁世凯心存祸心,结果遭到袁世凯软禁。


软禁期间,袁世凯下令要好好伺候这位名士。1915 年夏,袁世凯准备称帝,派人游说章太炎,以上书“劝进”作为释放他的条件。章太炎不仅不肯劝进,还写信痛斥袁世凯是“民国之叛逆”。当时章太炎早已自书了墓碑,选择了墓地,宁死不屈。


章太炎被软禁了 3 年,在 1916 年袁世凯死后获得自由。


4


章太炎书法


1919 年,已是民国最鼎盛的几年,少年中国学会邀请 50 岁的章太炎演讲,这次演讲的内容就是至今都被奉为经典的《今日青年之弱点》。轮到 28 岁意气风发的胡适开讲时,胡适说章先生是消极的忠告,在结语中好似挑战地用荷马史诗来结尾:“请看吧,我们已经回来,未来的世界应该从此不同了!”如今来看,章太炎虽言青年的弱点,内心实则饱含对青年的期许。


1922 年,直奉战争爆发,孙中山再次北伐,民国世界乱作一团,章太炎痛骂总统、议员和国会:


约法偏于集权,国会倾于势力,总统等于帝王,引起战争,无如此三蠹者。三蠹不除,中国不可一日安也。


整个 20 世纪的前三十年,章太炎一直积极的参与各种革命及民主活动,直至 1925 年孙中山去世。


孙中山去世时,日本外务省主办的中文版报纸《顺天时报》发布了题为《为孙中山留永久纪念,议改南京城为中山城》的报道。两天后,中华民国各团体联合会代表也作出了十项决定,其中第十项决定就是:南京因辛亥年孙中山先生就任大总统,应改为中山城,并再建中山公园,以为开国元勋纪念。


十日后,《申报》登出采访章太炎的报道,详细陈述了章太炎反对此提议的三大理由:


首先:国家非一人之私,虽一省城亦不应施号以自伐。

其次:孙中山本人“亦知虚号不足重也”。

最后:“中山”两字“始借东人氏族,此本不为典要,尤不宜以易城邑正称也”。


章太炎认为:把南京改成中山,是想学美国华盛顿命名城市,孙中山功勋固然卓著,但比当年建都于此的明太祖朱元璋相比,还是差了点吧?朱元璋都不敢做这事,孙中山就更不应该了。民国元年,孙中山把自己老家香山县改为中山县,但等袁世凯当了总统,中山县就又被废除,改称了香山县,后来孙中山再去广州,并未恢复。章太炎最后说孙中山本来是叫孙逸仙,中山是他避居日本时借用的日本当地姓氏,这“中山”二字,怎么可以用来命名一个城市呢?


经过章太炎的反驳,将南京城改名为中山城的提议,从此无人再敢提及。


5


晚年章太炎


上世纪 30 年代后,章太炎活动限于上海、苏州一带。


1935 年,在蒋介石资助下,他于苏州锦帆路开设章氏国学讲习会,招收最后一批学生。


1936 年 6 月 14 日,章太炎病逝于苏州。周作人与钱玄同等送挽联曰:“素王之功不在禹下,明德之后必有达人。”


章太炎的一生,生活在风云际会的特殊时代,他的人际交往繁杂得让人眼花缭乱。学术上他师从俞樾、谭献、黄以周等饱学之士;交往的友人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邹容、章士钊、蔡元培、刘师培和苏曼殊等;结交的政要、名流有袁世凯、黎元洪、孙传芳、蒋介石和杜月笙等。面对这些大人物,他或放言无忌,举止无束,或荒诞怪异,让人看不懂。章太炎在政学两界结交的人士之广之杂,地位身份之显要,堪称民国之最。他本人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七次遭通缉,三次被幽禁,从容应对,面不改色。


章太炎的一生配得上一部伟大的传记,也配得上那些苦难。这些苦难在他的文字中愈发纯粹,从未遗失:从《訄书》《中华民国解》到《俱分进化论》《五无论》《四惑论》,之后融入了《齐物论释》。


长期以来,章太炎被置于革命范式中理解,冷度日益强化,热度渐失。我们耗尽心思挖掘章太炎作为革命者与批判者的成就,却忽略了他作为一个文学家的广阔与博大。


你还可以看:

李叔同 | 萧红 | 梁漱溟 | 胡适 | 林风眠 | 梁思成


- END -

LCA 整理 可随意转发至朋友圈

公众号及其他转载请提前告知

新浪微博:LCA的家



LCA:热爱生活 喜欢文化 关注艺术

您有任何建议、供稿都可发至邮箱

邮箱:[email protected]

▼▼ 点击【阅读原文】,LCA 独家出品的纪念版帆布包已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