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普华永道
普华永道中国官方公众平台,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销售与市场  ·  传统小店“失守” ·  昨天  
黑马营销  ·  今年春节营销,这个品牌玩法进阶了 ·  2 天前  
最爱大北京  ·  2月16日 | 京城事儿全知道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普华永道

疫情后的第一个“双十一”

普华永道  · 公众号  ·  · 2020-11-11 00:01

正文



今年“双十一”第一阶段销售早在11月1日开启,消费者们 提前 登陆各大电商平台下单。本届“双十一”从以往的11月11日集中下单,改为11月1-3日和11月11日两波销售期,各大平台纷纷提前开启购物节,甚至将之升级为购物狂欢季,更有利于消费者和商家参与。 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今年的“双十一”已不只是单纯的电商购物节,更是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复苏的晴雨表。



毫无疑问,今年天猫取得一个不错的开局。 11月1日1时51分,刚刚开局111分钟就已经录得100个品牌成交额突破1亿元的佳绩 ,其中,美妆和计算机类、通信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等“3C”家电品牌贡献了最多业绩。现在,“双十一”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能够在疫情之后再创佳绩,复盘本届“双十一”的成功原因,其实在更早的时间线上便有迹可循。


国家统计局在10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324亿元,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个百分点﹔ 其中三季度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95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8月份加快2.8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增长。


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80065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6477亿元,增长1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3%,市场销售明显改善,网上零售持续较快增长。 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复苏上升,录得72.9分全球排名第一。 这也引出了本篇文章的主要话题——消费趋势如何促进中国新零售业转型。



运营模式升级,

私域流量抢占高地



普华永道将从市场的供需两端出发,探讨消费趋势如何促进中国新零售业转型。第一个话题是消费者如何获取“双十一”资讯。除了销售平台官方及媒体新闻之外, 私域流量也在“双十一”乃至中国新零售业转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品牌销售增长的新机会。


作为一个相对于公域而言的社交电商领域概念,私域流量运营一般指品牌、商家或个人经营者通过社群和移动社交的方式,直接和反复地触达到用户。无论商户有没有在传统电商平台上实现销售,私域流量运营通过常规推广、针对私域平台的价格优势、以及开发各类签到工具或小游戏等活动,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帮助商户引导客户、汇集流量。


近两年,天猫就鼓励商家在“双十一”应用私域流量;而今年,腾讯宣布通过联合27家品牌在官方小程序首次参与“双十一”,活动期间用户可通过微信直达智慧零售小程序主会场。预计私域将成为品牌自主发展、全面掌握自己和消费者之间关系、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一个新生态。商家应更多地了解和更好地通过私域流量运营,在今年及未来的“双十一”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消费者热衷网购,

数字平台日新月异


中国变化最大且在“解封”后最有可能继续使用的前三大媒体渠道


与社交媒体同步演化的,还有日新月异的数字平台。现在, 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通过社交媒体的方式,直接购买产品。 它使用户能直接在当下正在使用的网络中购物,无需从一个平台切换到另一个平台,简化购物流程。


普华永道认为,零售商应将社交媒体互动能力嵌入自身组织中。此外,它们还应重新调整中国的数字营销策略,尤其是KOL(关键意见领袖)及KOC(关键意见消费者)策略,以驱动销售及打造品牌。与KOL通常会基于收费来推广某一品牌或产品不同,KOC是产品的早期使用者,会根据自身需求决定对哪些产品进行评论及推荐,而且KOC提供的内容通常较为真实可靠,因此能够对粉丝的决策过程产生重大影响。各大品牌正在通过使用评论排名机制,培养KOC社区,充分利用KOC营销。



网络新生代崛起,

新机遇伴随新挑战



网络新生代是指1996年后出生的年轻一代。这一群体手上有较多可支配现金,工作之余有更多闲暇时间,对未来充满希望,对于消费不带犹豫。


网络新生代占中国人口25%,而整体消费增长的60%得益于这一群体。阿里巴巴数据显示, 天猫和淘宝快销品最快的人均消费增长亦来自于这一群体,从2016年至2018年,每年人均消费增长达30%。 了解这些活跃在社交媒体和网购平台的网络新生代人群特质,找出相应方式吸引该等新一代消费者成为零售商所关注的事情。


普华永道认为,零售商们必须 更加关注新生代消费者在价格标签之外所看重的诸多其他属性,比如款式、便利性和功能性。 此外,为了更好地管理情绪驱动消费的影响,品牌面临着将文化元素融入其产品和服务的压力,从而应对当今时事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



两极分化,

“报复性消费”依然可见



新冠疫情后消费支出的复苏不平衡,因此不太可能遵循过去的模式。随着当前健康危机逐渐消退,消费有望再度回升,但不同类别的支出规模差异很大。普华永道看到, 奢侈品和大众品牌的需求出现了两极分化。事实上,中国的奢侈品市场销售额已经迎来V型复苏。 随着中国内地奢侈品商场店铺外排长队的“报复性消费”场景持续存在,一些知名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额正在增加。


虽然中国奢侈品的市场需求和销售额将继续强劲增长,然而 疫情下人们对于必需品的消费观念也在悄然发生转变 。考虑到在线食品杂货店的显着增长、实体食品杂货店的恢复力,以及消费者需要一定时间恢复出门购物的信心,食品杂货店明年的增长前景似乎非常光明。向网上食品杂货店的大规模转移也凸显了快递模式创新的迫切需要。



更多普华永道对2020年“双十一”和新兴消费趋势的相关洞察,“双十一”后继续呈现。



欢迎 扫描二维码 或点击 “阅读原文” ,细读普华永道《2020年全球消费者洞察调研》中国报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