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研之成理
夯实基础,让基础成就辉煌;传递思想,让思想改变世界。“研之成理科研平台”立足于科研基础知识与科研思想的传递与交流,旨在创建属于大家的科研乐园!主要内容包括文献赏析,资料分享,科研总结,论文写作,软件使用等。科研路漫漫,我们会一路陪伴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社会学理论大缸  ·  芝加哥大学教授:3种方法快速读懂学术文献! ·  21 小时前  
募格学术  ·  想要AI助力科研?这些ChatGPT隐藏功能 ... ·  昨天  
NaturePortfolio  ·  多余的人 |《自然》科幻专栏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研之成理

乔世璋/凌涛/胡振芃:新型 V 系氧化物 Co2VO4 应用于高效氧还原反应

研之成理  · 公众号  · 科研  · 2020-02-11 07:00

正文



▲ 第一作者: 母川; 共同通讯作者:  凌涛、胡振芃、乔世璋
通讯单位:天津大学、南开大学、阿德莱德大学
DOI: 10.1002/adma.201907168

全文速览
过渡金属氧化物是常见的电催化剂。然而,它们往往受到电子传输和催化能力的限制。天津大学凌涛教授团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 V 系氧化物 Co 2 VO 4 ,兼具高的本征导电性和优异的催化活性。

背景介绍
在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再生能源技术中,过渡金属氧化物是最有希望替代贵金属的催化剂。Shao-Horn 等人提出氧化物活性与过渡金属阳离子 e g 电子填充数密切相关。随后,研究者通过减小材料尺寸/晶体尺寸,杂原子掺杂和缺陷工程调节氧化物的 e g 电子填充。然而,这些氧化物材料的实际应用仍然受限于氧化物低的电导率。在碳材料上原位合成氧化物催化剂是解决低电导率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氧化物的本征导电性并没有增加。

钒系氧化物是一类特殊的材料。在这类材料中,d-d 电子关联(通过阳离子-阳离子相互作用调制)决定了 d 电子是定域还是巡回的。Goodenough 提出,当 V-V 距离小于 2.97 Å 的临界距离时,d 电子沿 V-V 原子链传输,氧化物呈现金属性行为。如果将钒与电化学活性的过渡金属阳离子的结合,可以同时实现高本征导电性和优化 e g 电子填充。

本文亮点
作者设计了一种新型的 V 系氧化物 Co 2 VO 4 ,兼具高的本征导电性和优化的 e g 电子数,获得了优异的 ORR 活性。作者将 Co 2 VO 4 电极应用于金属-空气电池,峰值功率密度达到 380 mW cm −2 ,是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高值。

图文解析
Co 2 VO 4 晶体结构:反尖晶石结构,一半 Co 2+ 离子占据氧八面体,另一半 Co 2+ 离子占据氧四面体;V 4+ 离子占据氧八面体。V 原子链中 V-V 间距为 2.965 Å,小于临界值 2.97 Å(图1)。
▲ 图1. Co 2 VO 4 晶体结构

Co 2 VO 4 电子结构:导电性测量结果证实,与单一的钴氧化物相比,Co 2 VO 4 的导电率增加了 3~6 个数量级(图2a)。实验和模拟电子能量损失谱结果表明,氧八面体中的 Co 2+ 离子处于低自旋状态,3d 电子构型为 t 2g 6 e g 1 ,只有一个 e g 电子(图2b-2d)。

图2. Co 2 VO 4 电子结构

催化理论和实验研究:DFT 计算揭示(图3a),对于高自旋 Co 2+ ,决速步骤为 *OOH 的形成,能垒为 0.94 eV;对于低自旋 Co 2+ ,中间产物吸附增强,*OOH 的形成明显得到改善。此时,限制步骤是 *OH 的解吸,其能垒小得多,为 0.59 eV。这些计算结果表明,ORR 反应途径和催化活性与 Co 2+ 的自旋态密切相关,氧八面体中 Co 2+ 低自旋状态更有利于 ORR 热力学。因此,Co 2 VO 4 获得了优异的 ORR 性能(图3b - 3d)。

图3. Co 2 VO 4 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金属-空气电池性能研究:由于具有高的 ORR 本征活性和导电性, Co 2 VO 4 电极在 0.67 V 时其峰值功率密度达到 380 mW cm −2 。这个值显著大于 Pt/C 催化剂和最近报道的金属、金属氧化物和碳催化剂电极。

总结与展望
作者成功地合成了一种新的尖晶石 Co 2 VO 4 催化剂—将V原子链与低自旋 Co 2+ 结合,从而显著提高了氧化物的导电性和催化活性,获得了优异的 ORR 性能。这种策略有望拓展氧化物催化剂在其它电催化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 Mu C, Mao J, Guo J, Guo Q, Li Z, Qin W, Hu Z P*, Davey K, Ling T*, Qiao S Z*. Rational design of spinel cobalt vanadate oxide Co2VO4 for superior electrocatalysis. Adv. Mater. 2020, 32, DOI: 10.1002/adma.201907168.

  • Ling T, Yan D Y, Wang H, Jiao Y, Hu Z P, Zheng Y, Zheng L R, Mao J, Liu H, Du X W, Jaroniec M, Qiao S Z* . Nat. Commun. 2017, 8, 1509.

  • Ling T, Yan D Y, Jiao Y, Wang H, Zheng Y, Zheng X L, Mao J, Du X W*, Hu Z P*, Jaroniec M, Qiao S Z*. Nat. Commun. 2016, 7, 12876.

  • Ling T, Da PF, Zheng XL, Ge BH, Hu ZP, Wu MY, Du XW, Hu WB, Jaroniec M, Qiao SZ*. Sci. Adv. 2018, 4, eaau6261.

  • Ling T*, Zhang T, Ge B, Han L, Zheng L, Lin F, Xu Z, Hu W-B, Du X-W, Davey K, Qiao S Z*. Adv. Mater. 2019, 31, DOI: 10.1002/adma.201807771.

  • Li Y-J, Cui L, Da P-F, Qiu K-W, Qin W-J, Hu W-B, Du X-W, Davey K, Ling T*, Qiao S-Z. Adv. Mater. 2018, 30, 1804653.

  • Meng C, Ling T*, Ma T Y, Wang H, Hu Z P, Zhou Y, Mao J, Du X W, Jaroniec M, Qiao S Z*. Adv. Mater. 2017, 29, 1604607.

  • Z hang T, Wu M-Y, Yan D-Y, Mao J, Liu H, Hu W-B, Du X-W, Ling T*, Qiao S Z*. Nano Energy 2018, 43, 103-109.


原文链接: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达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1907168


研之成理各版块内容汇总:
1. 仪器表征基础知识汇总
2. SCI论文 写作专题汇总
3. Origin/3D绘图等科学可视化汇总
4. 理论 化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