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
: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我穿过夜夜夜的街,
只为闪亮亮的心,
遇见最好的自己,
然后狠狠拥抱你。
——花姐《夜之光》
在京东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北商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互联网夜经济报告中,上海被列为夜间订单最高的城市。
但是,上海发达的夜经济,没有遇到最好的自己。
2018
年度,上海
GDP
为
32679.87
亿,仍未全国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12668.69
亿元,
仅增长
7.9%
,远低于全国平均的
9%
;
而
消费品零售总额与
GDP
的比值,更是仅为
38.8%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42.3%
。
与十大城市中的消费重镇武汉、成都比,更是差距甚远。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并不是全口径的消费,但可衡量一个城市对于实物消费和实体经济的拉动能力。
以此衡量,上海的实物消费严重不足,商品零售能力非常差。值得强调的是,上海的钱非常多,金融机构仅次于北京,外企众多,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
121112.33
亿。是中国存款超过
10
万亿的两大城市之一。全国各地有钱人都跑上海送钱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实体消费还如此萎靡,背会原因值得深思。
(1)
上海消费萎缩——
内有社会严重失衡,外有南京杭州反杀
上海实体消费严重不足,内外两个原因。
首当其冲的是,高房价压抑了消费。
市民的钱都砸到地产里了,削弱了商品消费;上海的基尼系数也比较高,贫富不均,制约了大众阶层的消费。
房地产与金融等与权力勾兑严重的行业的畸形繁荣,对于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部分伪自由市场学者经常鼓吹房地产带动经济带动了局部产业,却闭口不提因为地产抽干了国民财富,压抑了多少行业的发展。
大哥惹祸,二哥背锅。
大哥大房地产抽干了国民财富,但是地产行业却因为有权力的庇护和捆绑,不好下手,于是,作为老二的汽车消费,出现了巨大的萎缩。
2018
年,全国汽车消费下降
2%
。为几十年来首次下降。上海的汽车消费,
2018
年也出现了了萎缩。
至
2019
年,上海的汽车行业萎缩更为猛烈。
2019
年
1-4
月月,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分别同比下滑
9.2%
、
16.6%
、
26.5%
和
15.4%
。
作为二哥的汽车行业,都消费萎缩,其它的小弟行业,就更不用说了。
有趣的是,基尼系数与消费能力有内在逻辑关系。过去十年左右,是中国基尼系数最高的时期,
2008
年达到顶点,消费占
GDP
的比重,也萎缩和徘徊,一直到
2009
年下降到最低点,而最近几年,
随着国家整肃贪腐势力,打击红顶商人,基尼系数下降,消费能力也上升。
在城市之间,基尼系数大的地方,消费能力也受到制约,特别是北京上海,
贫富分化严重,富人的消费多落脚到国外以及奢侈品市场,对于大众消费拉动作用不大,而平民财富不足,也制约了大众消费,尽管有的城市
GDP
总量很大,但是过度贫富悬殊导向消费不足。
共同富裕,不仅是道义要求与国家使命,也是国家经济强盛的理性选择。
上海消费萎缩的内源性因素,基本可以得出结论。
贫富分化严重:富人拿着钱跑国外买奢侈品,钱流向了国外,穷人无钱消费。房价太高:小资中产的钱被房地产压住了,无力再进行其它消费。
归根结底:失衡。上海是一个阶层、产业、消费严重失衡的城市。
上海消费不足的第二个原因:
南京与杭州的阻击。
南京和杭州一方面因为离上海太近,被上海死死压住,难以独立担当国家中心城市。
但是同时,也正因为离上海近,南京和杭州的消费市场对上海也有反杀作用。
南京经济发达,科教文化繁荣,商业兴旺。分流了部分上海客源,尤其是江苏本土消费市场,南京把得住。
2018
年,南京零售总额
5604.66
亿元,与
GDP
的比值达到
47.8%
,远高于上海,消费市场发达。南京是中国重要的时尚之都。江南遗韵,两岸三地共追怀。不输上海。
同样,杭州也反杀上海。浙江经济发达,中杭州是浙江省会,消费能力强劲。零售额达
5715
亿。作为阿里巴巴的诞生地,杭州的网络零售能力,也非常突出。
北京可以在华北独霸一方,收割京津冀消费市场。上海周边的南京、杭州,均为经济重镇和商业重镇,也是全国有名的时尚之都,“截胡”了上海的消费。
(
2
)上海最急迫的挑战在哪里?
消费极度萎缩,只是表象。
上海之弊病,更在失去活力,失去包容能力,压抑了改革和创新能力。
虽然浦东被认为是深圳之后的第二代改革开放基地,但是,
上海更像是一个精美的管理者,而非开拓者。
上海的改革,并没有出现颠覆性的成果。
直辖市的地位,利弊各半,利在获得资源,弊在政治地位过高,稳定压倒改革,导致改革锐气不足,胆略不足。当下上海人口老化,活力减退,值得警惕。
长于江浙,成于上海。是均瑶等众多长三角企业巨头的选择。杭州、宁波、无锡等却既能汇聚企业巨头,也能诞生和成长企业巨头。上
海只是收割之城,
难以成长出本土巨头,民营经济活力不足,是收割者而非播种者。
更为严峻的是,虽然上海非常注重创新,且研发强度超过了
4%
,但是,上海的先进制造业,以及高技术制造业,与国内发达城市,差距巨大。上海的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尚不足深圳的一半。也低于众多江苏城市。上海
2018
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6.7%
,比上年仅仅提高
0.3
个百分点。
低于大多数沿海城市。
过去几年,全国各地兴起了抢人大战,而京沪的户籍壁垒,似乎仍高耸入云。相对于众多城市抢到青年人都当做宝贝,京沪似乎只要高端人口,精英人口。
上海最大威胁,是开放性还不够。改革与创新力度不够,作为海派城市代表,上海需要恢复百年前的开放度,而不是三十年前的开放度。
与诸君共勉,祝上海未来更美好。
——往期经典回顾——
内陆七雄决定中国未来
中国城市产业战略的五大迷局
中国最重要的十大战略城市(组)
中国十大城市创新能力排名
广东VS江苏:谁能胜在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