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文学、艺术、体育、历史、旅行等题材的文字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年轻时学点独门秘籍,将来就能一劳永逸走上人生巅峰……吗?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5-07 18:4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之前被人问过,年轻时做点什么,会对将来有益。

我回头想了想,想不出所以然。因为我小时候做的许多事情乱七八糟的,好像并没有参考价值。


我小时候爱读书。小学时作文就写得还行。后来在大学里想写书了,从此以后,就靠写作过日子了。

我小时候爱吃东西,会记住所吃的许多东西。然后2012年和2014年各写了一本吃东西的书。

我小学五年级时读《三个火枪手》和《高老头》。十七年后跟签证官聊天时,就跟她聊这两本书。

我小时候随我爸一起看篮球,看NBA。23岁开始就写球评专栏过日子了。

我大学学电子商务,完全不喜欢这个专业,而且已经决定做自由职业者了,但因为答应了父母,还是读完了,拿了学士学位,回去锁起来,以为一辈子不会用到了。后来要申请出国了,掏出来,那时心想:哎,还有点用途的……

我小学时看乔丹打球,看迷了,把能找到的录像和数据都翻了,背得滚瓜烂熟。那时肯定不知道,十六七年后会写一本关于乔丹的书。

我小时候爱看伦勃朗的画,对荷兰的航海时代有兴趣。当年我编辑建议我写《伦勃朗1642》时,回去一翻,小时候积攒的各色17世纪荷兰社会生活材料,都还在阁楼上。

我小时候爱听父母和外婆讲他们的故事。之后长大了,写出了《爱情故事》那本书。


类似的事情,着实不止一桩。

当时喜欢上,并没抱太深的心思,就是喜欢了,花时间琢磨了。

许多年后,忽然被翻出来。哎,还能当个事儿做呢!哎,居然还能拿来挣钱呢!!

倒不是我小时候有多聪明,未卜先知;只是小时候放了一把乱枪,长大了,捡到了乱枪打下来的鸟:

“哎!赚到了!”


我估计不少人有类似体验: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以前只是因为 兴趣 ,因为喜欢,种的因,不知怎么就成了果。说到最后,就慨叹一声:

“哎!还是有兴趣有爱最重要!”


————————————


前几天有朋友跳槽,打算换个不同领域了,有些不安。

我如此劝慰:

别在意。好好学习就是。

这个时代资源发达,学什么都快。

这个时代变化也快,没多少东西是真能做一辈子的。


日本那类业精于勤,一个活儿做一辈子的职人,我佩服。但即便坚持如他们,也得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打磨自己技巧。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普通人,是出卖自己的时间与劳务,得回足够物质与精神食粮的酬报。职业的神圣与专一,是农业社会和旧工业时代的产物了。

我们接受的通识教育是干什么的?就是让我们适应现代社会的呀。


年轻一些的人,都希望能够自己做的行当能中个头彩。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用父母们的表述就是,“学个热门专业,将来好挣大钱。”


但时代行进太快了。谁知道今时今日的热门专业,将来会如何呢?2003年,还在用猫上网用诺基亚打电话的你,料得到今时今日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么?也未必想得到移动互联网居然会让直播行业和影视业这么发达吧?同理,我们也未必想得到2030年的世界是什么吧?

伦纳德-巴伯认为,社会科学的意义在于控制与预测。但因数据有限,最多能够控制预测到一个范围之内。再具体细节,则 人算不如天算


所以,企图学个什么,赶上风口,然后一劳永逸,从此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大现实。

普通人有多少从事的工作,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呢?至于说一劳永逸……看看过去半个世纪,我国一度风云过的人物,最后都如何了呢?


多的就不好说了。


————————————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 这是个终生学习的时代。换言之,得不断调整,琢磨新东西的时代。

关于终生学习,其实不止我们。

我们的父辈,多少人是从乡郊进城,学习了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到四五十岁还学了电脑打字,甚至玩起朋友圈的?


年纪越长,越会明白 世上并没有通用的秘籍 。千年以来各色教导人的言论,归根结底,都是 努力学习、锻炼身体 ,如此而已。

年轻人看了类似指导,常会不屑一顾,总觉得一定不这么简单,一定有什么秘籍练了就能通任督二脉,瞬间飞天。

但事实上,许多人的跃升,也许并没掌握什么秘籍,仅仅是先天(也许是天资,也许是出身)过于出色而已。

而真坐下来做过事情的都知道,许多人甚至都不需要多聪明,仅仅是 注意力集中,能对抗不良情绪持续做一件事情,就已经是了不得了 ——而注意力和对抗不良情绪,得靠好身体。


所以了:决定日后前程的,不是你当下某个时间段的某点成就,而是 身体状况,与,学习效率。


我到巴黎前,在上海呆了十年。说实在话,生活习惯不算健康。起居时间、饮食习惯,都不太稳定。在上海最后两年,胆囊有了问题,还有点季节性抑郁。

这两年呢,跑跑步,做做无氧,早睡早起。工作量比以往大了,但精神和身体好许多。偶尔也想:如果早点儿保持好身体……估计会更好些吧?


至于学习效率……我知道,年轻人都指望能学到对的东西,挣笔大的;如果能预测对,当然好;但如果预测不对,那么,从长远来看,多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效率最高:自己喜欢的东西学来效率高,容易精深,也不容易废弛。要捡的时候,捡得起来。


就是如此。

多说几句。


国内相当多自我修炼的方式(精神和身体上),都可以找到 免费替代品

越是现代城市,越有类似的公共设施,只要善于寻找和分辨。


比如一个大城市青年,那么:

公共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有浩如烟海的文献,等着你去学习。

自体重无氧活动,加一双跑鞋,够一切非职业运动员的锻炼。

剩下的,也就是投入时间去做而已。

短期是否有效,不一定。但长期来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用上了呢?


所以了。

年轻时,如果还一时找不到目标?那就锻炼身体,好支持生活,和,学习。

学习未必得多有指向性,许多事,只要喜欢,就无意间留心着,学着,不一定有用。时代变化这么快,也许到了时候,自然才显出来呢?那就算赚了。且,自己喜欢的事嘛,有乐趣,乐趣能改变心理和生理,然后身心愉悦,就能更高效地做事或者享乐了。哪怕不产生利益,拿来愉悦自己也挺好啊。


——真放开玩儿过的都知道。你想享乐,也得有把好身体,才玩得动。

——反过来:为了寄望发达,逼着自己做一堆并不喜欢的事,其实有赌博性质:结果身体和情绪都很糟糕,临了也也没用上,偷鸡不着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憋屈之极,只能靠自我说服“我这么做其实很有价值”,到了心理扭曲终于要靠代偿心理来调节的地步,那才是真倒了霉。



最后一件事。恕我直言:如上所述,这个互联网时代,无数的科研论文和无数的职业运动员锻炼经验都在网上放着。锻炼身体和自我学习,都是有据可循的。

相比起来, 国内相当多的所谓收了费后,可以帮助你自我提升瞬间达到人生巅峰的独门秘籍,都是收智商税——有独门秘籍可以飞升了,还卖秘籍过日子干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