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牧夫天文
中国最早的天文社区网站,成立于1999年,这里是牧夫天文论坛的官方交互电子刊。通过本微信公众订阅号,您可以及时了解天文、航天和牧夫论坛的最新资讯,并可深入学习天文器材和双筒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全球华人一起交流分享使用经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深海一号”气田累产天然气超百亿立方米 ·  4 天前  
科普中国  ·  看懂食品标签,关注这 4 点就够了! ·  5 天前  
果壳  ·  收下这个转运RNA,果壳给大家拜年啦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牧夫天文

52倍亮的标准烛光

牧夫天文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9-18 07:01

正文

周一  ·  最新发现        |        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太空探索        /        周三  ·  天文测试

周四  ·  观测指南        |        周五  ·  深空探测

周六  ·  星空的诗        |        周日  ·  天文周历


52倍亮的标准烛光

天文学家首次通过引力透镜观察到了一个Ia型超新星。通过已知的超新星爆发光度能直接确定引力透镜的强度,因此不再需要复杂的模型计算。

Ia型的超新星可以说是一个几近完美的标准烛光。因为它们的绝对光度十分的相似。从这个已知的数值和实际测量的光度就能知道它们距离地球的距离。

 

天文学家们认为,它们几乎相同的光度与其爆发机制有关:当一个白矮星爆发,它会与另一个白矮星合并,或者在双星体统中与一个正常的恒星进行物质交换,由此点燃。与其它的超新星爆发不同,Ia型超新星在爆发后会被热核反应彻底毁灭。由于Ia型超新星的标准烛光的性质,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为宇宙的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该项成果获得了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Ariel Goobar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在Ia型超新星的帮助下首次成功确定了引力透镜的放大效果。2016年9月5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帕洛玛天文台用1.2米望远镜发现了这个20星等的点状目标。它与intermediate Palomar Transient Factory项目中的目标都不相同。它位于水瓶座位置里一个暗弱星系的中心附近,初步命名为iPTF16geu。10月初,光谱的研究确定其为Ia型超新星并更改命名为SN2016geu。

 

SN2016geu所在的星系的红移令人惊讶:z=0.09。星系和SN2016geu距离我们有53亿光年远,在这样远的距离超新星应该会变得十分暗弱。除非目标本身十分的明亮,大约应是52倍的亮度。Goobar的团队猜测这是因为引力透镜的作用。若是引力透镜没有这种性质,那么差异仅仅来自超新星预计和测量的光度的差异。

在2016年9月初,iPTF2016被发现。来自SDSS(Sloan Digital Spy Survey)的数据背景图像显示了其所属星系SDSSJ210415.89-062024.7在其爆炸之前的位置,之后成为了甚大望远镜自适系统修正的路标。上图是由帕洛玛1.2米望远镜在658纳米红色R波段拍摄的模糊的超新星影像。下部的图像是在2.19纳米K波段由甚大望远镜的NACO相机运用自适系统所拍摄。虽然NACO相机的分辨率更好,但是引力透镜的图像首先是由夏威夷Keck10米望远镜OSIRIS仪器在1.63微米的H波段获得的。在图上,透镜星系,超新星以及其所属的扭曲成环状星系清晰可见。

引力透镜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个必然结果,在天文学中已经存在了数十年之久。对于SN2016geu的情况,天文家们认为,在地球与超新星之间必然存在一个星系,起到了引力透镜的作用。它不仅将超新星的光度加强,还能其扭曲并形成多个影像。然而,帕洛玛天文台的望远镜不能更详细的呈现点状的来源。因受到大气的扰动,其分辨率大约只有2角秒。因此,Goobar和他的同事们使用了夏威夷W.M Keck天文台的望远镜和智利的ESO甚大望远镜。这两台望远镜都装有自适应的光学原件。这种元件能修正大气带来的影响,从而呈现更清晰的影像。

 

事实上,特别是Keck的望远镜,分辨出了4个超新星的影像。4个影像的亮度略有不同,它们距离超新星所在的星系中心大约0.26-0.31角秒之间。它们的方位几乎是90度,看上去就像一个十字架一样。星系被强烈扭曲的图像也能在图中看到:透镜外围环状的区域。


被放大的Ia型超新星

因此SN2016geu毋庸置疑的被确定为第一个引力透镜的Ia型超新星。为了检验通常引力透镜模型的准确性,科学家们通过使用引力透镜的模型,对四张图像分析得出的亮度增益系数结论进行了比较,透镜星系视作一个均匀的170亿倍太阳质量的椭圆星系。然而光度的预测与实际观测之间差了3-4倍,显然,这个模型过于简单。

之后由哈勃太空望远镜在2016年10月底至11月初拍摄了分辨率更高的图像。超新星被引力透镜扭曲成了4个图像,这就是所谓的爱因斯坦十字。超新星大约在43亿年前就爆发了,那时我们的太阳系还在摇篮里。作为引力透镜的星系将超新星的光度加强了52倍,以至于它足够亮而被我们发现。SN2016geu扭曲的所属星系呈现出弧形的结构。

在一个现实的星系中,物质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呈现颗粒状的分布。 恒星的分布结构和暗物质的分布也能产生微小引力透镜现象。这反过来又会是光度发生轻微的改变,而不会产生多个影像。而且,在星系中可能存在星际尘埃,它们会吸收超新星发出的光。因为尘埃的数量和吸收光线的强度是未知的,所以无法直接的测量出星系的放大能力。考虑到星系不同的尘埃分布,整个星系对超新星的放大系数大约在4.1-4.8之间。

 

像SN2016geu这样的多重超新星对于宇宙学意义非凡。通过精确测量光通过四个图像的路径到达地球所需的时间,天文学家可以确定一些宇宙系数——例如哈勃常数,同时这也可以侧面印证宇宙大爆炸理论。

 

这个方法是挪威天文学Sjur Refsdal家在50年前提出的。在2014年首次观测到的引力透镜超新星就是以Refsdal的名字命名的。然而,与SN2016不同,超新星Refsdal属于ll型超新星,因此不适合进一步研究。


原文载于《Sterne und Weltraum 》2017年第8期

    作者:JAN  HATTENBACH

   德文翻译:系外行星地瓜君  

校译:王    坤

编排:邱煜欣

责任编辑:解仁江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专栏打赏


〖天文湿刻〗牧夫出品

微信号:astronomycn

Saturn Night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