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污水处理基本知识
1、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就是采用各种手段和技术,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
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一般分为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
2、现在污水处理技术有哪些?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3、五个水的测量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氧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是
表示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指标。
理论需氧量(thoD):水中某一种有机物的理论需氧量。通常是指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和氢
元素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所需氧量的理论值(即按完全氧化反应式计算出的需氧量。
总需氧量(TOD):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
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化学需氧量(CO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
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
总有机碳(TOC):是指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4、沉淀:废水处理的技术方法之一。可分为物理沉淀和化学沉淀两种作用。通常所指的沉淀是物理沉淀,即重力分离的方法。
5、悬浮物(SS):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粘土、微生物等。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它是水样过滤后在103-105度温度下把滤纸上截留物烘干所得的固体量。单位mg/l。
6、曝气:使空气中O2转移到混合液中而被微生物利用的过程。目的是提供活性污泥等微生物所需的溶解氧,保障微生物代谢过程的需氧量。
7、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规定时间、规定温度、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在分解、氧化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通常所用时间为5天,温度20℃,简记BOD5,单位mg/L。
8、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氧量。废水检验标准一般采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单位mg/L。
9、格栅有什么作用?
格栅的作用:用以拦截较粗大的悬浮物或漂浮杂质。
10、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水温,水的pH值和碱度,水中的悬浮物浓度以及水力条件。
11、沉淀有几种类型?分别是什么?
沉淀有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是:
自由沉淀: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各自独立地完成沉淀过程。
紊凝沉淀: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其尺寸、质量及沉速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拥挤沉淀:颗粒在水中的浓度较大,在下沉的过程中彼此干扰,在清水与浑水之间形成明显的交界面,并逐渐向下移动。
压缩沉淀:颗粒在水中的浓度很高,沉淀过程中,颗粒相互接触并大部分地受到压缩物支撑,下部颗粒的间隙被挤出。
按池内水流方向,沉淀池可分为哪几种?
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斜流式、辐流式、竖流式。
二、纯水处基础工艺解释
1、粗滤
粗滤:指机械过滤,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浊度、色度、异味等。主要过滤方式有澄清池、快滤池、砂滤池、砂滤器、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盘式过滤器、高效纤维过滤器等。
2、精滤
精滤: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滤膜,过滤精度较高。常见的为微滤膜和滤芯过滤。
3、超过滤
超过滤:是一种膜过滤,去除大分子和胶体、细菌等。过滤精度高,常见的是超滤膜。
4、反渗透
反渗透:反渗透简称RO,其原理是原水在高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反渗透膜,水中的溶剂由高浓
度向低浓度扩散从而达到分离、提纯、浓缩的目的,由于它同自然界的渗透方向相反。
5、离子交换
水中各种无机盐类电离生成阳、阴离子,经过氢型离子交换剂层时,水中的阳离子被氢离子所取代,即阳床的除盐原理;经过OH-型离子交换剂层时,水中的阴离子被OH-离子所取代,即阴床的除盐原理。
混床是阳、阴离子交换树脂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填于同一交换柱内的离子交换装置。
三、重点难点解答
1、化学除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