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砍柴网
国内知名科技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知乎瞎扯|人可以后知后觉到什么程度? ·  5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知乎图书新品上新——给 6-12 ... ·  昨天  
知乎日报  ·  有哪些东西是被过度设计的? ·  2 天前  
知乎日报  ·  想紧跟 AI 时代浪潮,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  2 天前  
Quora文选英语  ·  Quora_你最近最快乐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砍柴网

把手伸入美团腹地!外卖业务之后,滴滴又放出一员猛将!

砍柴网  · 公众号  ·  · 2020-03-13 20:57

正文

来源:互联网头条(ID:topwww001)

作者:木易

有人逆势爆发,有人坚持到底。无疑,这次疫情使得线下商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我们也看到各家迅速转变经营思路,前有餐饮业和盒马“共享员工”、可临时转行,后有书店们纷纷接入外卖平台,接入外卖模式。


而同样依赖于线下场景的网约车赛道,滴滴竟然去干起了跑腿。

除了违禁品

什么都可以帮你买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常规操作当中,使用滴滴就是为了叫车,顺风车、专车、代驾等等,万万没想到,滴滴还隐藏了更多技能。 就在3月9日,滴滴上线了跑腿业务,先从杭州和成都两个城市试水。


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帮我们买东西的跑腿业务。


与别的平台直接招募骑手不同,滴滴的跑腿小哥则是由代驾司机兼任。 换言之,就是司机们可以做两样事情。如果你是一名滴滴代驾司机,在空闲或者是无代驾单可接的时候,去跑腿买东西还能增加收入。


目前,只要打开滴滴APP,把地点切换到杭州或者成都,我们就能在主页看到“跑腿”的入口。根据滴滴的解释,除了违禁品之外,其他东西都可以帮助用户跑腿,买菜买水果买奶茶买药等一应俱全。



在价格方面分为三个档次:4公里内跑腿费用为12元;4-10公里为20元;10公里以上为30元。 这样的计费,其实和其他平台不相上下。以美团为例,基础跑腿费是9元,0到3公里内,每公里是增加一元。最重要的是,可能由于刚刚上新,滴滴还搞了小补贴,新用户首单可立减8元。



讲真,在疫情到来,网约车行业受到一定冲击的背景下,滴滴的这个动作无疑是帮助司机们赢得更多收入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人们足不出户,对配送和跑腿的需求量猛增,跑腿小哥不够用。两厢结合,也算是一箭双雕。


当然,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跨界,回归到滴滴身上,又是在打什么如意算盘。

以出行为支点

滴滴暴露生活服务野心


按照滴滴的说法,跑腿业务是滴滴在疫情期间推出的新服务,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还帮助代驾司机增收。


诚然,滴滴这次跑腿的上线,和疫情脱不开干系。


疫情对网约车有多大影响,相信大家深有体会。相对于以往,你可以看到接单的人变少了。又或者是疫情防控的担心,人们往往都不再首先考虑网约车。木易一位亲戚就是滴滴司机,上个月就经历了两天只有一单的情况。尽管没有具体的数据参照,但这估计是很多司机的一个缩影。



而代驾业务在滴滴以往的业务板块中,都曾担任着重要角色。有资料就显示了,在平常的日子里,滴滴代驾的订单量一般在几十万笔左右,代驾司机为十万多人。 如今随着订单量的减少,让司机灵活转变,也是美事一桩。说到底,也是滴滴创收的一种方式。


况且代驾司机的标配一般都是迷你折叠电动车,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能在跑腿小哥和代驾之间无缝斜接。 一边是 可以和外卖小哥一样,骑着电动车进行配送; 另外一边是 车子发挥原本的作用,迅速位移到代驾用户的停车位。只要有订单来,两边的业务都可快速完成。



而除去疫情因素之外,滴滴想要以出行为支点,覆盖到我们生活当中更多领域,也不是第一次暴露了。


时间临近一点的,我们可以把指针拨回2018年春,滴滴上线外卖业务, 一边是网约车,一边是送外卖,双线两开花。 再把时间往前推,还有滴滴在2015年之时,曾上线过一个叫“吃货专车"的推送美食、酒店、餐厅等午餐券或晚餐券, 用户只要购买其中一家之后,还能获得滴滴的专车优惠券。


所以,这次还有跑腿业务的到来,也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行业的越发没有边界,巨头们都想筑起自己的护城河,从出行领域为出发点,其实可以覆盖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见,滴滴的野心不仅是要构建起一个出行的良性生态,未来估计还会在我们的”衣食住“,看到滴滴的身影。


不过,当滴滴一脚踏入跑腿领域时,难免会与该条赛道的选手狭路相逢。尤其跑腿业务是近年来,美团重点业务之一, 在2018年之时,滴滴正是和他还轰轰烈烈上演了一场外卖网约车大战。

欲与美团试比高


都说人们容易健忘,互联网却是有记忆,那么在互联网史上,美团和滴滴的混战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实同为TMD小巨头,美团和滴滴一直都相安无事,两位创始人在公开场合当中,多次谈笑风声。 打破这一平衡的转折点,正是在2017年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