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频道”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内容发布的自媒体,涵盖视频、专栏和测试。视频部分与爱奇艺合作,每周四推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财经  ·  国家发改委发声!加大支持力度→ ·  16 小时前  
数据宝  ·  杠杆资金大手笔加仓股名单! ·  昨天  
第一财经  ·  争相入局!DeepSeek引爆这门“新生意” ... ·  2 天前  
经济观察报  ·  黄金价格涨到位了吗?重磅买家入场在即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晓波频道

故宫当家和MUJI掌柜都在喝的茶,究竟什么来头? | 百匠大集

吴晓波频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1-10 07:12

正文


三年找茶路,32道定制工序,她做出了连从不喝茶的人也想收到的茶礼。在门槛较低、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她靠什么异军突起?


口述/陈陈  整理/萧萧

1


我是陈陈,做了十几年的广告人,专跟茶叶打交道,为各种不同的茶品牌做策划和推广,渐渐习惯茶、爱上茶。工作之余,我常跟茶友们结伴去云南、广州的茶区,既是游玩,也为找茶。


2012年4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其官网发布《2012茶叶农药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北京、成都、海口等地的多个知名茶品牌的产品都在抽检中被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本就常被讲究的老茶客们嘱托买茶的我,每次代买的量越来越大,被茶友们戏称“茶叶的搬运工”。




在代买茶的过程中,我常常想起那些在澜沧江边世代以茶为生的山民。记得一次在一位山民家中做客,主人在灶台前生起火,从院子里的竹席上随手抓一把茶叶放在瓦罐里烤,一边烤一边加水,反复抖动,茶就泡好了,然后倒在杯子里给我喝。


那是一种很真实的生活方式,他 们觉得茶就应该是这样,就像小时候家门口菜地里的白菜、辣椒和番茄,质朴自然


而在万里之外,茶已被异化,人们在喝茶时总揪着一颗心,怕喝到被农药养大的茶。另一方面,因为常年出入茶区,我知道有许多一辈子守着一面山、一亩茶的茶农,他们种出最棒的茶却因山迢水远找不到买家,最终只获得低廉的回报。 在难遇伯乐的茶农和追求好茶的饮茶人中间,我究竟能够做些 什么,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


2014年年初,我和朋友们又一次踏上了找茶的路。这一次的起点选在了滇西的凤庆。


凤庆靠近西南边陲,是滇红的发源地。更重要的是,那里分布着数量巨大的野生古茶树种群。




在凤庆西南处的雪山镇新化村,有超过500株古茶树。茶树分布在靠近山顶的一块坡地,四边都是森林,不仔细看很难分辨得出来。因为完全自由生长,数百年下来,茶树长成了盘根错节的高大古木,枝干上密密麻麻长满了苔藓。


我们走近茶树,一棵棵仔细查看,在树下、周边草丛都没有发现在很多高产茶区随处可见的农药包装。我们找到当地村民询问才知道,那里海拔1800米,且温度较低,茶树常见的害虫几乎绝迹。 再加上数百年下来,古树已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本就鲜见的虫害都能被抵抗,根本没有农药的用武之地




我们这群爱茶之人如获至宝,欣喜若狂。野生古树茶,在学术上是指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大量利用的茶树,这种茶其实一般是不能喝的。目前市面上流行的“野生茶”的准确叫法是“野放茶”,早先由人工培植,慢慢放弃精细化管理,任其自由生长,仅做必要的除草、疏通沟渠工作。


这样的树在生长过程中,与当地水土、植被相互影响,一直有“一山一味”的说法。加之漫长的生长过程,茶的内质、口感都形成了更强的山野特征,极为迷人。 此外,因为是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古茶树的产权属于本地村民,但受到政府统一保 护,对采摘量有限制,每棵树的年产量不超过3公斤




在当地村民家里,我看到了用这里采的茶做成的滇红,只一口,我就被它的惊人口感征服,那不正是我多年找寻而不可得的好味道吗!



3


事实上,在凤庆,古茶树群落并不少见。在地图上,沿着澜沧江画一条线:双江勐库大雪山、永德大雪山、云县白莺山、凤庆香竹箐,这些地方都发现了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古茶林,那是全球茶树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带。


而与澜沧江血脉相连的,便是那些祖祖辈辈居住于此的山民。有时在路边,有时在山间,你总能不经意碰到这样一些面孔,你能从他们的皱纹中看到河流、土地、风与四季的痕迹。传说中,古时濮曼王留下茶的种子,从此他的后代们走到哪里,便将种茶的传统带到哪里。漫长的岁月里,濮曼演变成了布朗、德昂、倮倮……




这是一群为茶而生的人。 他们天然质朴但同时也缺乏更开阔的认知 。在找茶路上,经常能看到有碗口粗的古茶树被拦腰砍断。山民们的理由让人心疼:这样的茶树能从根部发出新枝,产量更大,每棵树每年能增加数百甚至上千元的收入。


我在想, 何不采用深入茶产区实地踏访、全程生产监控、深度专属定制的方式 ,一方面让茶的价值得到认可,让茶农的收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让土地的养护更加科学化,同时,也能让真正爱茶的人,喝到地道的好茶——不是假冒的古茶,也不是砍断古茶树后长出的“新古茶”, 而是 真正意义上尝试建立产品与土地、消费市场之间的健康联系。





4


2014年年中,在数次往返云南凤庆后,我毅然放下自己奋斗多年的事业,和志趣相投的朋友开始实施这个计划,并将它命名为“山田土”。


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的语文课本教孩子们识字,首先会教:山石田土、上中下人口手,由这些文字建立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基础。此外,这几个字的用意也包括 重新发现乡土价值,重构土地、产品、人、生活及创作之间的联系。


为了让这份天生地养的慷慨获得应有的礼遇,我们选择最具诚意最隆重的“私人定制”与之相衬。 9个月的时间,10余次的打样,20种木材及结构工艺尝试,终于成型。


首先在茶包上, 以手写书信来传达心意。在电脑和手机普及的今天,人们对于在纸上写字越来越陌生, 我们想以 手写书信重新开封人类最古老而温暖的问候方式, 通过 自定义的书信内容, 表达拳拳心意。




在茶盒的选材上,实木为首选,与300年野生古树茶相得益彰。盒子造型非常简单:最干净的方盒及内藏榫结构,除此之外,所有过度的装饰都被去除。 每个盒子的用材及花纹都经过苛刻挑选与仔细打磨。




沉甸甸的金属活字,经高温融化浇铸而成的浮凸的字样,它们将重新生长在木纹之中,以含 蓄而富有力量的方式表达 深刻、牢固的情感。




木材的基础成型可以机器实现,但细节组装、表面打磨及活字精密嵌入,必须以手工及足够的耐心完成。我们研发了侧孔插销结构,用以方便固定与拆卸活字,并获得专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