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作家刘亮程凭借长篇小说《本巴》斩获了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被认为实至名归。
殊不知,他这些年在散文写作上的卓越成就,更是有目共睹。
作家韩少功曾毫不吝啬地表达他对这位新疆作家的喜爱,“多年来我想写的一种文字,被他写出来了。”
早在1998年, 刘亮程就一鸣惊人,凭着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引领无数人在精神上摆脱市井喧嚣、回归自然。
这部力作至今在豆瓣上获得9.1的高分,20多年来畅销不衰,已然成为世界文坛的中文经典。
他被誉为是继沈从文与汪曾祺之后,20世纪最后一名散文家。
他的文字朴素、沉静而博大,轻灵的笔触却能直击人心。作家莫言、李娟、贾平凹,著名评论家李敬泽,主持人董卿、杨澜......无不惊叹于他的文字。
他写花草:“我一回头,发现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对一朵花微笑》
写动物:“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此时狗语大作,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狗这一辈子》
写时间:“许多年之后你再看,骑快马飞奔的人和坐在牛背上慢悠悠赶路的人,一样老态龙钟回到村庄里,他们衰老的速度是一样的。时间才不管谁跑得多快多慢呢。”——《逃跑的马》
写孤独:“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寒风吹彻》
刘亮程的作品亦是学生的必读书目,50多篇散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和全国各地初、高中语文阅读试题。这些年来,已被无数的语文老师做了无数个语文解析和教案。
刘亮程坦言,他接触过一些语文老师讲解他的课文,经常会把文学讲死。“他们采取的往往是一种屠宰式的课文欣赏教学方式,先把一篇作文分段肢解了,大卸八块,然后逐一解读。”
在刘亮程看来,好的课文首先是有生命的,“贯穿一篇文章的情感和氛围是她的气息。她有温度,有情感,有脉搏,有心跳。我们阅读时会被她感动,这正是文章最有价值,也最值得我们仔细体味和学习的,而不是简单地总结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等。”
7年前,刘亮程老师在新疆的木垒书院,在麦田和星空下,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几天耕读生活。他在书院里给孩子们讲文学和写作,并点评他们的作品。
他以一个作家的亲身感悟和经验,给大家讲他独创或理解的文学写作和欣赏。不会因为学员是小学生或中学生,降低自己的讲课深度。
他相信对于文学,孩子的领悟和理解力远高于大人。因为孩子有童心。有着比大人更敏感、更灵动、丰富的心灵。
文学,能够让我们的心灵感受感知到更广阔丰富的世界。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在线上就能学习,刘亮程老师还专门制作了这门大师音频课——《给孩子的散文写作赏析课》。
今天的推文就节选自这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