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硅发布
我们在硅谷,为您报道最前沿趋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文旅北京  ·  今年京城老字号元宵哪家强?看这里→ ·  昨天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结婚前,一定要和对方交换的9个问题 ·  2 天前  
下厨房  ·  上班族必备!补脑高钙、一口焦香酥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硅发布

“远程办公”为什么在中国这么难

硅发布  · 公众号  ·  · 2020-02-27 14:00

正文

这篇文章主要解决一个问题: 究竟 为什 么“远程办公”在中国这么难。

这个问题,其实也可以这样来理解:

实际上,自1980年开始发展,美国的远程办公非常成熟。全球前十大远程办公国家中,美国可以排名第一,毫无悬念。 举两个例子:

Salesforce要求员工每周四都必须在家办公,以减少没必要的会议;而大名鼎鼎的Wordpress母公司Automattic,则没有固定办公室,全员远程办公,甚至连面试新员工,都是远程进行的。

那么, 究竟是什么在推动着美国的“远程办公”呢?

或者说: 是什么在推动着 一个国家的“远程办公”进程呢?

这是我认为在讨论“远程办公”话题时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目前远程办公在中国这么难。



(一)

先上一组数据。


它来自2019年10月的《区域经济学家》,由美国区域经济学家查尔斯.加斯康等使用美国人口普查局和美国社区调查数据完成:

2017年,美国有340万劳动力主要在家办公,占到了美国全职劳动力的 3%

这组数据只统计全职员工,不涉及兼职人士,也不涉及像自由职业者这样的自雇人员。


甚至,也不涉及那些在“非住宅环境”(如咖啡馆和联合办公空间)完成工作的全职员工。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偏保守的数据。但优点是:数据的内涵非常清晰。



(二)

那么, 究竟是什么在“推动”着美国远程办公的发展呢?


根据查尔斯的研究:有意思的是, 美国远程办公的增长情况,其实不是线性发展的。


在2005年前,美国在家办公的全职员工比例增长缓慢; 然后,在2005年左右,增长突然加速了。


报告的下方,还有这么一条注释。


说:

“2005年开始,我们的抽样频率从每十年更改为每一年。因此,增长率可能在2005年前就已经开始加速,但它一定是在2000年后开始加速的。”


这条注释,让我浮想联翩。

因为我到美国生活的第一年,正好赶上猪流感疫情(H1N1流感)大爆发。情况一直持续到了2010年的8月,才结束。

而2010年 12 月,美国联邦政府就通过了一项法案,名为《远程 办公 增强法 》。

目的之一是: 保美国联邦政府在紧急状况下,也能够维持基本职能。

2009年猪流感H1N1病毒


所以似乎有理由认为:猪流感在美国的大流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远程办公的发展。

基于此,美国远程办公增长加速的时间点,似乎也可以向2000年前移。

因为从与“通勤”有关的大规模外力事件看:
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崩盘”,硅谷人才大规模离开;
2001年,纽约发生“9-11恐怖袭击”;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塌,美国金融危机开启;
2009年4月,猪流感袭击美国。

但这些外力事件,真的对“远程办公”产生了影响吗?

答案是否定的。

实际上,它们的影响都可以忽略不计。



(三)
那么,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变化”,是否会推动这个国家的远程办公增长呢?

为说明这个问题,我给大家找了一张图。


这是美国2019年第三季度,按行业种类,进行分类的国民生产总值图。

可以看到:
科学与技术服务行业 ”(橙色),是美国去年Q2与Q3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而“ 信息行业 ”(橘红色),分别是美国去年Q2和Q3经济增长的第二和第三大驱动力。


这个时候,我们来看一下: 上述两个行业,刚好是远程办公比例很高的行业。

而这张图,其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经济结构构成。

(与之相比较,目前中国经济结构从企业注册数量上看,主流还是大量的贸易型、销售型、制造型和生产型公司)

但是,行业分类真的会大幅影响远程办公的增长吗?

答案,竟然也是否定的。


实际上,根据查尔斯的研究:
“自1980年以来,美国经济就业经历了相当大的转变,从制造业岗位和生产岗位,向服务业岗位转变。”

“在一个经济环境中,如果没有任何新技术的发生,那么工种转变,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劳动力的远程办公。 换句话说,职业转变的确会提高远程办公的比例。”

“但是我们发现:自1980年以来,在美国远程办公转变的因素中, 实际上仅有约 2% 的增长,是由职业转变带来。

换句话说, 由“行业转变”带来的远程办公增量,实际上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四)
这样问题又回到了原点: 究竟 是什么 在“驱动”着美国的远程办公发展呢?

有意思的是,根据查尔斯的研究,实际上美国远程办公的主要驱动力因素只有一个。

那就是: 技术的发展。

“We found that only about 2% of the growth in telecommuting since 1980 can be explained by occupational shift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likely explains the rest.”

自1980年以来,在美国远程办公转变的因素中,实际上仅有约2%的增长,是由职业转变带来; 而“技术的发展”,解释了其余的一切。


(五)
那么,在至关重要的2005年 ,美国的科技界又发生了什么呢?


我们来看一下:

马克.贝尼奥夫,是在1999年的时候成立了Salesforce。 然后,这家公司在2004年的6月,登陆了纽交所。

Salesforce 的创始人马克.贝尼奥夫

其它如微软、IBM、甲骨文、思科、西门子、SAP、EMC、VMware、惠普等等,都在2005年前后, 为美国企业级技术和服务的“ 基础设施 ,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此外,根据KPCB的合伙人Eric Feng制作的一张图:

正是在2005年左右,美国“企业级”独角兽数量(红线部分)开始腾飞。

实际上,“企业级投资”一直是美国风投的一个重要分支。

这些投资,源源不断地孕育了美国企业级公司的重要玩家,包括:Dropbox、Zoom、Slack等等。

而根据TechCrunch的数据:

在2018年的前11个月里,美国SaaS类创业公司,获得风投总融资额的数量,占到了美国创业公司总融资额的: 70.1%

如此之高。


(六)
与之相比较, 在很 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似乎没有企业级市场。

根据TechCrunch的数据:

2018年前11个月,中国创业公司在全球风险投资的总融资额中,独领风骚。但在SaaS创业公司的投资金额,仅占到了中国创业公司总融资额的: 11.7%。

与美国的70.1%相比,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实际上,中国创投圈对企业级公司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也是这两年才开始的。


前两天,我打电话给谷歌云战略的业务发展总监姚欣榆。姚欣榆之前,是腾讯企业QQ和营销QQ的创始人。

他和我说了一段画龙点睛的话。

他说:
最关键的,其实还是基础设施问题。

我举一个例子:在谷歌,大家的习惯一定是全视频,因为如果只是音频,远程协同能力一定会受影响。但目前,我们(指国内)是不可能做到 常态下 支持全视频的,只要一上13个人,就不可能实现,目前国内一些公司因为疫情启动紧急远程办公,都是启用了特殊的服务器数量。

而且到现在为止,不论是从产品功能的广度还是颗粒度,特别是企业安全策略管理方面功能,我还没有看到能够与微软处在同一级别的产品。”



(五)
但是, 如果说技术发展是远程办公的唯一决定性因素,那么, 又是 什么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呢?

姚欣榆和我强调了一个观点:

他指出:看似简单的远程办公,背后本质上其实是雇主与劳动力的 “权力对比”

换句话说: 美国的远程办公比例之高,是因为美国的企业级技术基础设施强。

而美国企业级技术的不断发展,本质上其实是:这些技术在不断满足美国劳动力议价能力越来越强之后所带来的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造成远程办公的根本原因,背后其实是由劳动力的需求决定,这导致雇主必须去适应劳动力的工作方式。”

”比如我们来看一些特殊行业,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技术行业,全球性都供给不足。在这些行业,劳动力事实上是一定会希望更分散的。因为就好比,你家乡在北京,你不愿到上海工作,那么如果你的技术很强,一定是你的雇主来迁就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