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志轩
李志轩,笔名吕游,旅游法律法规研究与应用专家,主要研究实施“旅游+金融+互联网+旅游商品+新能源客车+导游”等跨界商业模式。对旅游企业的“营改增”、新三板挂牌、IPO以及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疆特别是喀什的文化旅游经济交流有一定的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北京科技大学,Nature Materials! ·  19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志轩

区块链与旅游(三):供应链金融

李志轩  · 公众号  ·  · 2018-08-25 06:20

正文

2018 8 25

来源:中国信通院官网

作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腾讯研究院联合课题组

编者说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腾讯研究院联合课题组 2018 7 月发布的《金融区块链研究报告》,不仅对金融业区块链技术的场景应用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区块链技术在中国旅游业的场景应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目前,区块链技术下的数字签名、智能合约和数字代币发行与交易(境外)等技术都比较成熟,这为区块链技术率先应用到中国旅游业提供了技术支持。比如,各类旅游合同在区块链技术下的数字签名应用,各类旅游合同在区块链技术下的智能合约场景应用(包括支付结算),中国旅游业引入区块链技术所需巨额资金,还可以通过境外合法路径发行加密代币中的应用代币、权益代币和资产代币来实现融资,中国旅游企业还可以合法引入 VIE 架构打通境内和境外旅游区块链技术企业和旅游实际场景应用企业的联通。由于中国旅游业,尤其是中国旅行社业,特别具有天然的金融属性,而且在旅游供应链金融领域具有先天的应用优势(比如,途牛、蚂蜂窝和携程等企业)。因此,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到中国金融业,还可以率先应用到中国旅游业,特别是中国旅行社业。区块链技术在中国旅游业的场景应用,可以为中国金融业的区块链技术实际应用及完善提供技术、真实场景支持。

由于《金融区块链研究报告》内容丰富,篇幅巨大, 本公众号将按照区块链技术与旅游业的相关紧密程度分五次摘要转发。

感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腾讯研究院联合课题组为中国旅游业引入区块链技术提供的各种支持!

李志轩

以下为正文


在供应链金融流程中,供应商、核心企业、银行、金融机构等多方并存,多主体、非高频交易场景是较为适合区块链的场景。 针对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乱、融资险的情况, 运用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应收账款、票据、仓单等资产数字化,并且留下数据存证,防止票据作假、重复质押等风险发生, 从而打通供应链金融中的信任传导机制 ,提升资产流动性,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深度盘活金融资源 ,有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5.1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

供应链金融是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能够帮助供应链中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进而稳定核心企业的供销渠道,促进并提高整个供应链链条中资金的利用与统筹效率。 其实质就是 通过及时获取真实的贸易背景信息,实现风控 ,帮助企业 盘活其流动资产 从而解决融资问题, 这也是其与传统金融业务的主要区别所在。

供应链金融有三种主要的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预付款融资模式 动产质押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 是指在供应链核心企业承诺支付的前提下,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型企业可用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的一种融资模式。

预付款融资 是指企业通过未来货权向金融机构贷款的融资模式。

动产质押融资 是指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经过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评估和证明后,金融机构向其进行授信的一种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概念源自国外,当前在国内发展迅速,不过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世界级企业巨头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和业务外包,寻求供应链管理成本最小化,随着全球化贸易的深化, 供应链管理从最初的物流、信息流管理层面逐渐扩大到解决资金流瓶颈和降低融资成本的财务价值再发现层面,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 原深圳发展银行 是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先行者,于 2001 年下半年在广州和佛山两家分行开始试点存货融资业务,并于 2006 年在银行业率先推出 供应链金融 品牌。此后供应链金融模式开始在国内银行业广泛推行。现阶段,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均已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开展布局。 建行先后与金银岛、敦煌网、京东商城合作共同开发在线融资平台。 2012 年,中行与 京东商城 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当前,除商业银行之外,部分电商平台等市场主体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并涉足供应链金融领域,并且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放款方式以及大数据资源等优势,开始独树一帜。 2013 年苏宁宣布将供应链金融业务面向中小微企业全面开放,其中授信业务已覆盖交行、中行、光大、花旗、渣打、平安、汇丰国内外 7 家知名银行。

由此可以看出, 现阶段国内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种融合类型: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即银企合作触网,如中信银行 + 海尔,交行 + 生意宝等; 拥有完整供应链企业资源的传统电商自建 P2P ,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如京东、阿里巴巴等; 电商 +P2P” 模式 P2P 平台通过合作、收购的方式对借贷的资源进行整合,为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服务,如工商贷、甬商贷和积木盒子等。

5.2 传统供应链金融的行业痛点

供应链金融主要是由供应链上下游的全量业务数据驱动进行风险评估,数据流的透明度与流畅性是供应链金融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而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存在数据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信息伪造问题,此外还存在业务操作风险。

一是信息不对称。 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各类信息分散保存在各个环节中,供应商的货物信息存储在供应商的仓储信息中,发货信息掌握在物流公司手里,资金信息分布在银行系统内,信息流信息则由核心企业掌握, 整个供应链信息不透明、不流畅,各个参与主体难以了解交易事项的进展情况,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影响了整个链条的效率, 最终也导致 整个供应链信用体系 难以建立。 而针对供应链贸易背景而提供的金融服务,也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难以高效开展。 金融机构往往会出于风控的考虑而较为谨慎。

二是贸易背景真实性问题。 在供应链融资中, 商业银行是以实体经济中供应链上交易方的真实交易关系为基础 ,利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为质押 / 抵押,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在融资过程中,真实交易背后的存货、应收账款、核心企业补足担保等是授信融资实现自偿的根本保证,一旦交易背景的真实性不存在,出现伪造贸易合同,或融资对应的应收账款的存在性、合法性出现问题,或质押物权属、质量有瑕疵,或买卖双方虚构交易恶意套取银行资金等情况出现, 银行在 没有真实贸易背景 的情况下盲目给予借款人授信,就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三是业务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通过自偿性的交易结构设计,专业化的操作环节流程安排,以及独立的第三方监管引入等方式, 构筑了独立于企业信用风险的第一还款来源 但这无疑对操作环节的严密性和规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容易出现操作性风险,因此操作制度的完善性、操作环节的严密性和操作要求的执行力度将直接关系到第一还款来源的效力,进而决定信用风险能否被有效屏蔽。

四是融资成本高。 供应链中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是制约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供应链金融涉及多方交易,为了验证交易的真实性,金融机构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由于供应链涉及的节点不一,多的时候甚至能跨越十多个地理区域, 金融机构很难跟踪、调查清楚所有环节,难以验证产品和服务的真正价值 ,因此融资时间变长,手续费变贵,中小微企业难以承受。

5.3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

在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中, 可以以节点可控的方式建立一种 联盟链 的网络 ,涵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财务公司、金融机构、银行等贸易融资参与主体。然后,将各个节点贸易数据上链,通过区块链记录贸易主体资质、多频次交易、商品流转等信息, 上链目的 就是为了让各个节点保持同步,金融机构可获取二、三级中小型企业贸易的真实情况。 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将合同、债权等证明上链登记,可保证这些资产权益数字化以后不可篡改、也不可复制。 最后, 在联盟当中流转这些资产权益证明,实现点对点的连通,进一步提升数字资产证明流动性。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可深度融合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构建行业 数据业务真实性验证的统一方法, 缓解信息 不对称的问题,并基于 智能合约 属性使供应链金融业务顺利开展。


第一,区块链技术自带的时间戳与数据不可篡改性,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贸易背景真实性的问题。 从供应商、核心企业、分销商到物流企业、仓储监管公司、金融机构等其他参与者,均可运用区块链技术形成并共享各自在该供应链各环节中的各种交易 —— 每个交易形成网络节点,节点信息通过全网认定,物流信息通过货物的地理位置信息体现,资金信息通过回款信息的更新及时通知收款方与金融机构,应收账款信息与应付账款信息及时准确更新给交易双方以及金融机构,仓储监管信息通过数字化信息及时提供给企业以及提供动产质押融资的金融机构。 各方从源头上获取了第一手真实有效的数据,构建了全新可靠的 供应链信用体系 ,从而缓解了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信用风险问题。

第二,区块链技术可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各主体的信用资质,重塑信用体系。 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始终存在对核心企业的依赖,这是中心化的模式。而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显著特征,能够保证链条中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完整和通畅,提升各个主体整体的信用资质,建立分布式的信用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有望将传统的 1+N 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扩展到 M+N 模式的供应链金融。让核心企业不需要专门为供应链金融而做供应链金融, 而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业务中,自然获得供应链金融服务。

第三,区块链的 智能合约 属性可融入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提升全链的运营效率和风控等级。 智能合约可提供项目立项、尽职调查、业务审批、保理协议 / 合同签约、账款登记及转让、贸易融资(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账款清算等保理业务全过程的应用服务,助力保理企业构建及完善互联网 + 金融的经营模式,从而更为有效地提高其获客、展业、风险识别与控制的能力,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进而形成完整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5.4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

国内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用发展势头迅猛,落地效果较好,并已初具规模。 布比网络科技、 33 复杂美 等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初创企业,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提供供应链金融的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 京东旗下京东金融较早投身供应链金融领域,依托自身技术、资金优势研究区块链解决方案。近期腾讯基于区块链领域的技术优势, 也推出了供应链金融的区块链技术方案。

布比科技基于区块链技术优势,从供应链核心企业切入,深挖供应链金融领域。 2016 11 月,布比科技与钢管产业 B2B 平台壹钢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双方采用布比区块链技术、整合社会资本及钢管产业资源共同打造以多中心信任为核心的钢管产业 B2B 平台和供应链金融体系达成战略合作。随后在 2017 年,布比推出了一个专为供应链金融打造的联盟链 布诺 ,将银行、核心企业、保理公司等都链接起来,布诺立足广州深圳,辐射东南区业务。 在其实名验证、资产管理、在线融资、资金管控、数据溯源、账户系统六大功能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通过释放并传递核心企业信用,为中小企业供应商带来融资的可行性、便利性,同时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投资场景,提高碎片化经济下资金流转效益。

33 复杂美 以区块链底层平台为起点 ,帮助用户在供应链 - 票据融资、供应链 - 应收帐款融资、供应链 - 授信融资、资产数字化、商品生命周期跟踪、预付卡、区块链合同存证、积分联盟系统等细分领域, 提供区块链技术方案 ,已在海航海平线、美的金融等企业正式上线区块链项目。 2017 1 月, 33 复杂美区块链与海航海平线就发布了 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撮合系统的票据服务应用海票惠 2017 4 月, 33 复杂美与美的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 美的金融区块链票据应用平台

2017 3 月,京东金融推出了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云工厂底层资产管理系统 ,帮助京东消费供应链金融服务公司落地到京东金融的资产云工厂业务中。 京东金融的资产云工厂业务实现了区块链资产管理系统的部署,系统设置了三个验证节点,底层资产池中每笔贷款的申请、审批、放款等资金流转都将通过区块链由各个验证节点共识完成,通过其指定的支付通道将现金流信息直接入链,确保其底层资产的产生和流转与区块链之间的强耦合,保证了入链资产和链下资产之间的一致性和真实性。同时,各家机构间信息和资金通过分布式账本和共识机制保持实时同步,有效解决了机构间费时费力的对账清算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