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又一岁,烟火再新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5中国经济之后,深圳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并提出了明年深圳经济工作的12项重点任务,引发广泛关注。
所谓看形势,既要看形,也要看势。形在当下,势在长远。
我们就从本周深圳重要新闻中,一窥当前鹏城的“形”与“势”。
深圳外贸传捷报。
据深圳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深圳进出口4.11万亿元,同比增长17.4%,为同期历史新高。其中,出口2.59万亿元,同比增长16%;进口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9.8%,均为同期历史新高。
这是深圳进出口规模首次迈上4万亿元台阶。财经媒体分析,按照目前的规模和增速,深圳有望时隔10年重新问鼎“中国外贸第一城”。
深圳何以能?细看深圳外贸数据,其中有部分答案:
电子信息产业是深圳的支柱产业,出口竞争优势强劲。前11个月,深圳出口机电产品1.82万亿元,增长12.7%,占同期深圳出口总值的70.4%。
“老三样”与“新三样”并驾齐驱、快速增长。“老三样”产品中,电脑、家用电器分别出口928.2亿元、874.6亿元,分别增长8.6%、21.5%;“新三样”产品中,电动汽车出口279.7亿元,增长42%;锂电池11月单月出口68.7亿元,增长33%。
进口方面,前11个月,深圳进口集成电路6150.1亿元,增长9.9%;电脑零部件2368.5亿元,增长139.8%;半导体制造设备351亿元,增长31%。
透过数据看底色,“外贸第一城”的另一面是“工业第一城”。
深圳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2022年和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和工业增加值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蝉联中国“工业第一城”。
今年以来,深圳制造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20+8”产业集群建设为“工业大市”添强劲动能。
统计数据显示,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电子元件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6.9%、43.0%、25.3%。
12月20日,澳门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据央视新闻消息,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进出口规模连创新高,大湾区内外联通和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报道中特别提到,今年前11个月,深圳市进出口居全国内地城市首位,对同期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33%。
做好深圳的事,发挥好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为“一国两制”事业和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最大贡献,深圳当仁不让。
12月17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这是深圳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的首次市委常委会会议。
经济大市如何迈新程?
此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对深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经济持续加快向好发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会议强调要把握三个关键着力点:
把握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特色让工业和外贸继续保持较好势头
把握深圳创造奇迹的关键法宝让改革、开放、创新进一步实起来活起来
这场会议安排部署了12项重点工作——
推动民生社会事业和城市建设管理运行高质量高品质可持续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九项重点工作,“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是其中着墨较多的两项。
笔者注意到,深圳市委常委会会议也特别强调: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特色是工业和外贸。
根据会议部署,深圳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成形成势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集中力量支持重点产(行)业、重点产品、重点集群、重点企业加快乃至超常规发展,构建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圳还将着力保持外贸良好势头巩固领先地位,主动作为应对好外部冲击,系统优化市场结构商品结构贸易结构。
熟悉深圳发展的人知晓,深圳一直积极谋划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今年深圳更新的“20+8”产业政策,将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与空天、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7个产业集群,列为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提出将举全市之力集聚资源,以超常规力度支持培育。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蓬勃成势。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负责人黄鸣日前透露,预计今年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超过280万辆,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全力全速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12月18日,深圳市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建设推进大会暨产业推介招商大会举办。会议提出,深圳将加快构建训力供给最普惠、场景应用最开放、产业生态最健全、创新创业最便捷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
同日,《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印发。《若干措施》以超常规力度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深圳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
深圳此次发布的措施共四方面18条,其中包括每年发放最高5亿元“训力券”、1亿元“模型券”、5000万元“语料券”,构建人工智能百亿基金投资生态等多条“真金白银”的举措。
《华夏时报》《第一财经》等财经媒体称,在全国各地已发布的人工智能相关政策中,深圳此举支持力度、投入资金堪称全国之最。“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强市的决心与信心跃然纸上。”
从产业空间布局也能观“工业第一城”之“势”。12月19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创新局三部门发布《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空间布局规划(2024—2035年)》。
根据《规划》,到2035年,全市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不低于20%;全面建成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和20个科技创新集聚区,总规模约525平方公里——
在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盐田、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等8个区布局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制造环节集中布局,总用地面积约333平方公里。
在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等9个区布局20个科技创新集聚区,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研发环节及各类科技创新资源集中布局,总用地面积约192平方公里。
深圳全市面积1997.47平方公里,这意味着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和20个科技创新集聚区,占全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还要多。这将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下坚实产业空间基础。深圳寸土寸金,但“优质项目在深圳一定有地可落”。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但深圳的“形”与“势”再次证明:只有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坚韧不拔、更上层楼。
再过几天,新一年的日历将掀开。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圳经济总量实现4万亿目标任务的冲刺之年。2025,深圳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