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剖析了中国中免的现状,包括其喜忧参半的业绩、主营业务优势、机场免税业务的复苏曙光、业绩与存货的双重困境,以及业绩滑坡和存货积压的深层原因。同时,也探讨了存货高企带来的连锁反应和破局之路——市内免税店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展望未来,分析中国中免能否成功逆袭。
尽管中国中免面临困境,但其在主营业务上仍具备强大的寡头优势。海南地区收入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且在海南离岛免税市场份额有所提升。此外,公司的机场免税业务也在逐渐复苏。
中国中免的业绩出现下滑,同时面临巨大的存货压力。存货占用了大量资金,增加了仓储成本和贬值风险,成为公司发展的一大阻碍。
业绩滑坡和存货积压的背后是免税消费市场的疲软态势以及消费分流的严峻挑战。出境游的替代效应和跨境电商的竞争冲击导致消费分流。此外,政策调整和市场环境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市内免税店为中国中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政策调整拓宽了销售对象范围,取消了购物限额,为市内免税店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市场的大门。中国中免积极布局市内免税店,已在多个城市拥有经营权,这将成为其未来的业绩增长点。
中国中免未来的发展仍充满不确定性。虽然拥有市内免税店这一潜在业绩增长点,但免税消费需求的持续疲软以及消费分流的严峻挑战仍是其面临的主要困境。中国中免能否成功逆袭,迎来业绩拐点,仍需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引言:“免税巨头” 的阴霾
曾几何时,中国中免,作为免税行业的璀璨之星,在资本市场上风光无限,市值一度突破 7000 亿,被投资者们亲切地称为 “免税茅”,其股价的飙升如同火箭升空,成为了众多投资者眼中的摇钱树。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东风,更是让它赚得盆满钵满,业绩一路长虹。
然而,如今的中国中免却被一层阴霾所笼罩。2024 年业绩快报显示,营业总收入 564.92 亿元,同比下降 16.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2.63 亿元,同比下降 36.5% 。更令人担忧的是,高达 180 亿的存货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公司的肩头,让市场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忧虑。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困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感叹:中国中免,这是怎么了?它的梦想,难道真的破碎了吗? 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剖析中国中免背后的故事。
一、“喜忧参半” 的现状剖析
(一)主营业务的寡头优势
尽管中国中免如今深陷困境,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它在主营业务上仍具备强大的寡头优势。2024 年半年报显示,海南地区收入占了公司总营收的半壁江山,比例达到 53.89% 。从 2024 年海南离岛免税市场份额看,公司的市占率提升了两个百分点。这看似微小的提升,实则来之不易。
近年来,免税牌照不再是中国中免的独家专利,获得免税牌照的企业增长到 10 家,其中不乏王府井、格力地产收购的珠海免税等实力强劲的对手 。在这场激烈的 “牌照大战” 中,新入局者们都试图从这块诱人的蛋糕中分得一杯羹,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然而,中国中免却能在巨头的重重包围中突出重围,提升市占率,这无疑彰显了其深厚的品牌底蕴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它就像免税行业的一座坚固堡垒,在狂风暴雨的冲击下,依然屹立不倒。
(二)机场免税业务的复苏曙光
除了主营业务的优势,中国中免的机场免税业务也在逐渐复苏,成为了黑暗中的一抹曙光。2024 年,北京机场(含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免税门店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115%,上海机场(含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免税门店收入同比增长近 32% 。这一亮眼的增速,仿佛是在寂静夜空中绽放的绚丽烟花,让人眼前一亮。
曾经,受大环境的影响,机场免税业务遭受重创,犹如被暴风雨洗礼的花朵,黯淡无光。但随着国际客运航班量的持续增加,以及免签国家范围的不断扩容、过境免签政策的持续优化,机场免税业务迎来了春天。出入境人员的增多,为机场免税店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让免税店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就像干涸的土地迎来了甘霖,机场免税业务在困境中逐渐复苏,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业绩与存货的双重困境
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国中免的现状并非一片光明,而是喜忧参半。2025 年 1 月,中国中免发布的 2024 年业绩预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市场为之震惊。预计公司实现营收 564.92 亿元,同比下降 16.36%,净利润为 42.63 亿元,降速达到 36.5% 。这一业绩水平比公司 2024 年三季报的业绩降幅更大,如同坠落的流星,让投资者们的希望也随之破灭。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中免的存货问题依然严峻。2024 年前三季度,存货为 186.87 亿元,虽然同比减少了 41.73 亿元,但与 2019 年的存货水平 80.6 亿元相比,仍有巨大的差距 。这些存货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中国中免喘不过气来。它们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还增加了仓储成本和贬值风险,成为了公司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碍。
二、业绩滑坡与存货积压的深层原因
(一)免税消费市场的疲软态势
中国中免业绩滑坡与存货积压的背后,是免税消费市场的疲软态势。2024 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为 309.4 亿元,同比减少 29.3%;购物人次为 568.3 万人次,同比减少 15.9%;购买件数为 3308.2 万件,降速达 35.5% 。这些数据如同冰冷的子弹,击穿了中国中免的业绩 “盾牌”。购物金额和购买件数的降速明显大于购物人次,人均购物金额继续缩减,免税消费力的萎缩显而易见。海南离岛免税购物价量齐降,对中国中免的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种疲软态势,仿佛是一场汹涌的海啸,席卷了整个免税消费市场。曾经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免税店,如今门可罗雀,冷冷清清。消费者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热衷于购买免税商品,他们的消费热情仿佛被一层寒霜所覆盖,难以点燃。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是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还是市场上出现了新的竞争对手?亦或是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如同迷雾一般,笼罩着免税消费市场。
(二)消费分流的严峻挑战
1. 出境游的替代效应
消费分流是中国中免面临的又一严峻挑战,其中出境游的替代效应尤为明显。曾几何时,受大环境影响,海南承接了许多本想出境游的旅客。2020 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从 3 万元提高到 10 万元,这一政策的调整,如同给中国中免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其业绩。
时过境迁,如今出境游持续火热,这对于依赖海南免税业务的中国中免来说,无疑是 “晴天霹雳”。出境游的复苏,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不再局限于海南的免税店,而是纷纷踏上了出国的旅程,去体验异国他乡的购物乐趣。就像候鸟一样,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消费者们的购物目的地也发生了转移。曾经依赖海南免税业务的消费群体,如今被分流到了世界各地的免税店和商场。
2. 跨境电商的竞争冲击
除了出境游的替代效应,跨境电商的竞争冲击也不容小觑。中国中免卖免税商品,主打的就是有正品保障又有价格优势。但随着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价格内卷现象日益严重,中国中免的产品价格优势逐渐被缩小。在这个追求性价比的时代,消费者们就像精明的猎手,总是在寻找最优惠的购物渠道。当跨境电商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商品时,他们自然会毫不犹豫地转移阵地,去线上购物。
以欧舒丹的果木油护手霜为例,在海棠湾中国免税城的价格是 196 元,而在拼多多跨境电商,标价 93 - 129 元不等 。如此巨大的价格差距,就像一道鸿沟,横亘在中国中免和消费者之间。在这样的价格竞争下,中国中免的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消费群体也被进一步分流。跨境电商的崛起,就像一场激烈的战争,让中国中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存货高企带来的连锁反应
(一)盈利能力的持续下滑
存货高企如同一个无形的杀手,正逐步侵蚀着中国中免的盈利能力。2023 年,中国中免销售费用高达 94.21 亿元,其中租赁费就有 42.69 亿元,占比超 45%,而当期净利润仅 67.14 亿元 。高昂的租赁费用,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中国中免喘不过气来。为了缓解压力,2023 年底,公司与首都机场、上海机场签订补充协议,大幅降低保底租金。这本是一个减轻负担的好消息,然而,现实却给了中国中免一记沉重的耳光。公司净利率并未因此提升,反而由 2023 年的 10.76% 降至 2024 年前三季度的 10.02% 。
这一数据的变化,仿佛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预示着中国中免的盈利能力在持续下滑。存货积压导致商品周转缓慢,销售不畅,即使租金成本降低,也难以弥补因销售不佳带来的利润损失。就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虽然减轻了一部分货物重量,但却因为发动机故障,无法快速前行。积压的存货占用了大量资金,使得公司无法将资金投入到更有价值的业务拓展或成本优化上,进一步削弱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二)现金流的急剧减少
存货积压还对中国中免的现金流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现金流急剧减少。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 51.04 亿元,同比锐减 83.39 亿元,降速达 62.03% 。同期,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减少近 88 亿元 。这些数据就像一把把尖锐的刀,刺痛着投资者的心。
现金流对于企业来说,就如同血液对于人体一样重要。现金流量净额的大幅减少,意味着公司的造血功能出现了问题。存货积压使得商品难以销售出去,销售收款随之缩减,公司的资金回笼变得困难重重。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公司在支付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租金等各项费用时,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就像一个人身体缺血,会变得虚弱无力,企业缺乏现金流,也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四、破局之路:市内免税店的新希望
(一)政策东风下的布局机遇
在业绩滑坡与存货积压的双重困境下,中国中免并非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找破局之路。2024 年 10 月 1 日,一项政策的出台,为中国中免带来了新的希望,就像黑暗中的灯塔,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财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印发的《关于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的通知》,明确按照《市内免税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市内免税店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