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周市场热点,掌握最新楼市动态,引领前沿精彩点评,尽在中辰信地产大北京楼市观察!
京津冀签署协同发展备忘录 推进雄安新区教育发展
近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教育部门召开座谈会,共同推进雄安新区教育发展。
据了解,三地共同签署了《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备忘录》,对制定落实《京津冀教育协同专项规划》行动计划、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探索三省市义务教育深度融合等重点任务达成共识。
具体内容包括,支持河北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合作、落实京津冀教育对口帮扶项目、落实京津冀高等教育同城化试点、实施京津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作项目和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等10项内容。
此前,京冀两地签署《关于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对推动北京优质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向雄安新区布局发展有所涉及。协议中明确,北京市将在雄安新区建设高水平幼儿园、小学、完全中学、综合医院各1所(共4所),拟分别由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宣武医院提供办学办医支持。
大北京楼市由于政策限购陷入几个月的低迷,然而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北京加强低端产业疏解的同时,也在给津冀地区输送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这些环京楼市绝对利好,希望引起更多人关注,以免错过楼市投资最佳时机。
中国楼市的最大风险:“调控政策泡沫”?
从2008年至2016年,中国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全国层次的行政、金融调控新政平均每年不低于三次。到了2017年,楼市调控似乎比房地产市场本身更加失控,限购限售、信贷调控、库存调控、“一城一策”以至“一城多策”,产生了租购同权、租购并举、共有产权的多样住房形式。
这样的调控节奏和频率,恐怕在经济调控史当中前无仅有,结果是房价在有形之手的干预下大起大落。如果说轧平经济周期、消除经济泡沫才是调控应有的作用,那么如此频繁、临时、药不对症的调控本身就是一种过度繁荣的泡沫。行政干预需求过度旺盛,带来了大量的调控泡沫,它才是中国楼市真正的灰犀牛。
一、调控背后的民意之争和“穷人陷阱”
政策调整的本质是收入再分配,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因此,政策调整总会面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判断。大幅降低房价,低收入群体会欢呼雀跃;房价继续增长,中高产阶层会喜上眉梢,作为一个在乎民意,不想挨骂的决策者,他会如何行事?根据以往的经验,他多半会选择“打左灯,向右拐”。
所谓“打左灯”,是要放出打压房价的口号、做出干预市场的样子,所谓“向右拐”,是要在背后尽量维持现有的利益格局不受大的冲击。无论是广州出台的租购同权,还是北京出台的共有产权都是“打左灯、向右拐”,背后都有笼络民意、利益调和的影子。
租购同权看起来是对穷人有益处,毕竟租的起房子的人要远远多于买的起房子的人,政府由此扩大了自己的支持基础。穷人也会觉得欢心鼓舞,毕竟租房就可以享受买房同样的收益。但是,低收入群体往往看不到的是,租购同权并没有包含任何提高供给的信息,没有提供更多的住房、学校、医院,也没有改变户籍政策,只是增加了更多的租房和住房需求,其最后的结局多半是房租和房价都会上涨(详见FT中文网7月24日刊文:租购同权将走向自我否定;云豹:点文末原文链接可见)。事实也正和预判的一致,南方日报一篇文章报道了政策出台后广州城九区8月份的房价统计,二手住房和租赁市场的价格环比增长分别为3.9%和2.7%。
共有产权房更是如此,尤其是“共有”两个字隐隐看来是计划经济的回头。可是,共有产权房的实质是将金融杠杆转换成了财政杠杆,即财政资金或者说土地出让金的让渡来支持低收入群体买房,这么做的结果实际上是坐实了既有房价。
另外,共有产权在极力地调和市场和计划,可是真正的穷人能够以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的价格获得对价的产权,并获得房屋的使用权吗?结果显然是否定的。
政策往往“打左灯、向右拐”的原因,是由于在当代社会结构当中,中产阶层肩负补贴穷人同时反哺统治阶层的重任。一个最好的社会结构必然是中产占劳动人口的多数。很少有决策者愿意直接牺牲中产阶层的利益。更好地补贴低收入阶层生活状况的方法,是不断的壮大中产阶层去创造更多财富,才能有更高的份额用来社会救济。如果总是以一次性剥夺中产的方式来为低收入群体泄愤,并以此来获得政治上的声誉和支持,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社会所有群体的共输。如果稀缺资本获得更高收益,以及一定的贫富差距不能被低收入群体所接受,往往会带来一系列“打左灯、向右拐”的政策,从而使得穷人的收益进一步降低。这就是收入再分配领域的“穷人陷阱”。
这样的事情早就发生过。从2008年左右兴起的经济适用房建设,看起来是为低收入阶层解决住房问题,实际上却带来了大量的寻租空间。天则经济研究所法律与治理中心2015年在30个省会城市开展了公共治理调查,其中涉及到保障房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概率,其中北京市的保障房分配结果如下图:
可见党政机关及事业团体的中高层才是最有机会获得保障房的群体,要远高于穷人阶层的概率。在具体数值上看,穷人还是分配到了一些保障房,但是以租赁型住房和郊区偏远住房为主。那些建在市中心区的,具有完全产权的经济适用房,即是最大的寻租房。假设这些经适房只要没有分配给最穷的人就是腐败的话,那么该项腐败金额将以万亿计。当下兴起的公租房、共有产权房,其承诺的社会收益越大、与产权房的收益越相等,便会引来越大的寻租和腐败。也正是由于这个背景,天则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茅于轼先生曾经说到,“公租房最好不要建独立卫生间”,结果成了全民公敌。
因此,楼市调控万万不能将民意,无论是中产阶层的民意还是低收入群体的民意,作为某种政治筹码。“打左灯、向右拐”并不能真正帮助穷人,反而会引致更大规模的腐败。而真正的“打左灯、向左拐”,以所谓共有及类似形式走上计划经济的老路,恐怕会成为真正的经济“灰犀牛”,其结果的不确定性是无法估计的。无论从当下的楼市调控,还是国有企业领域的改革,计划经济的因素以及带来“穷人陷阱”民意在不断的扩大,不得不令人警醒。
二、楼市调控的目标和方法避重就轻
上述的民意问题,还只是楼市调控的次生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房地产市场?目前还未有明确眉目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如果不能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类似的调控泡沫还会不断出现。其实,不止在房地产市场领域,整个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和增量改革虽然带来了非凡的成就,但其负面结果是过于依赖朝令夕改的政策调整,而真正成熟的市场经济所依仗的基本原则却从未予以根本的确认。
本轮政策调控的基本缘由,一是认为中国的房价远高于收入,即房价收入比过高;二是认为房地产市场利润回报远高于其他行业,即房市“过于繁荣”。问题是,在这些简单的除法比数中,提高居民收入也是降低房价收入比的方法之一,提高其他行业的利润和繁荣水平也是降低房市的利润回报比的方法之一。可是,在官方的政策解释当中,毫无例外地选择了限制房价和抑制房地产市场发展。可是,真正的问题却全部在于,为什么居民的收入水平赶不上房价的上涨?为什么其他行业的回报赶不上房产的回报?
先从居民收入和房产增值收入说起。根据社科院《社会蓝皮书》的调查,2016年受访家庭住房自有率为95.4%,其中城镇家庭住房自有率为91.2%。也就是说,普通居民既在市场上获得劳动收入,同时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又是房产所有者。房价的普遍上涨使得大多数人的资产增加了,而且增加的速度快于居民劳动收入或工资所得,同时没有造成通货膨胀率(日常生活成本)的大幅上升,可以说这一过程是很大的经济发展成就。房价较快上升,是快速城市化社会的正常过程,而并非巨大的经济失败。
刨除金融因素外(下一节另行展开),这一过程的最大问题是经济增长红利的分配不均,以及由此最终造成的财富差距的拉大。农村人口的房产价值不能在市场上变现,大城市的房产价值增加大大快于中小城市。从这个角度看,居民收入的上涨远远落后于房价上涨的原因,就在于城市建设权的不平等,而并非房价上涨过快或者租购不同权。农民没有权力建设城市,他们不能自由决定如何使用耕地和建设用地。中小城市在较低的行政层级当中无法自由支配当地财政、金融和土地资源。
如果只有大城市的人和政府才有能力动用更多的城市建设资源、分享城市化的好处,农民、其他城市的居民又如何能继续提高收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正是指的这一现象。可当下所有的房地产调控毫无例外的回避了这个问题。
再来看房地产市场的所谓“过度繁荣”。这里的问题是,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是其他市场衰落的原因吗?并无证据表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替代了其他市场的增长空间,相反地,对于一个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来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往往意味着整个经济体的萧条和衰退。其他市场的不振,对于转型当中的中国来说即是民营经济的不振,因为只有民营经济才真正处在“市场”当中。能源、电信、金融等同样可以过度繁荣的领域并未真正向市场开放,居民和民营企业在改革之后积累起来的资本只能涌向房产市场。
以上判断并非信手拈来,天则经济研究所民营企业家中心在2016年开展了民企生存发展环境调查,在全国问卷调查的336位民营企业家当中,对当下市场向民企开放程度的打分只有4.55分(满分10分),经营过程的金融支持度得分只有3.06分(满分10分)。这些数据表明,民营企业家并非不愿意向其他领域开拓市场,他们既面临着市场门槛的准入,又面临着微观上的金融抑制,只能将积累下来的资本投入到房地产市场这个唯一开放的市场当中。在该调查当中,有超过94%的企业家选择将房地产市场作为主要个人投资领域。
事实上,凡是市场较为开放的领域,民营企业家总会想到办法使其繁荣起来,比如当下如火如荼的移动互联经济,正是处在了原有的体制之外才有了今日之生机。伟大的马克思也论述过,资本的逐利性总会使得各个行业的利润回报率相等。因此,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也是一个伪问题,其他市场的国有垄断、行政垄断才是束缚整个市场活力的源头,打压房地产也并不会带来其他领域的繁荣,只能失去一个硕果仅存的投资渠道而已。
三、涨价去库存加大了债务和金融危机
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另外一层重要原因是房地产市的债务环节带来的金融风险。按照麦肯锡的估算,中国各部门总负债已经到达GDP的2.8倍,其中企业债务约占到GDP的1.2倍,总负债中约有40%至50%的部分来源于房地产项目。如果按照融资成本平均为5%来计算,企业和居民部门的收入增长的很大部分流向了金融体系用于还债,变成了金融部门的收入。当前金融部门的增加值占GDP之比超过了9%,这一收入水平已经高于了次贷危机时期的美国。如果GDP增长不够快、收入水平提高不够快、房价增长不够快,清偿债务可能会成为潜在的问题。
债务问题和货币扩张是一个问题的两面,M2中得以扩张的银行资产部分,来源于企业和居民的负债。或者说,M2当中得以扩张的居民和企业储蓄部分,正是来源于银行的负债。从货币增量的方面来看,2007年至2016年的这十年来,M2增速年均近18%,实际GDP增速为9%,通货膨胀率为年均3%。按照一般的货币中性的原则,货币增速应当大体等于名义GDP增长,即12%左右。实际当中M2的增速已经大大超过了中性的扩张速度。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两个结论。首先是以目前房地产市场与金融体系之间的关联,房地产市场仍然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绑架”金融体系及国民收入增长。如果不进行进一步的宽松和刺激政策,房地产市值的快速下降不仅会大大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而且有可能造成社会财富的大量蒸发而陷入经济危机。而如果反之进行进一步的量化宽松,则可能造成资产价格进一步的上涨,强化金融风险。这其实将货币和财政政策陷入了两难。
第二个结论是,从负债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的确隐藏着较大的债务风险,因此有节奏的降杠杆(去风险)、去库存(夯实价格)是题中应有之义。问题是,降杠杆去库存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在现实中发生的却是加杠杆去库存,即涨价去库存。这也就是说,在房价上涨的区域金融杠杆实际上并未降低,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依次骤涨正是涨价去库存的结果。为了夯实当前价格,金融风险首先被放大,然后依次将压力转移到了更低一层的城市居民手中。
如果说将风险向居民部门偏移是有意发生的,不得不说这里面似乎违背了政策伦理。股市和房市本应是一国居民分享经济增长的渠道和机制,结果成了收割财富转移风险的机器,实在令人失望和心寒。
而在总负债当中的企业负债部分,主要来自于共有部门和国有企业的投资负债。而居民部门的房产负债,是由于改革以来的收入积累和制度变革已经让居民开始了解持有资产的价值。可是30年后,当他们来到市场上,发现只有房产是最稳定最方便的投资物品,别无其他了。垄断利润基本被国有企业所把持,基础设施所带来的回报继续投入到新的基础设施当中,很少会直接外溢给居民部门。
说房地产市场是资金的蓄水池是不够严谨的,除去央行主动的扩张性货币发行外,债务和资金扩张是被动的,主要来自于经济增长带来的产品增加、资产增值,它们都需要更多的货币予以应对,在一个繁荣的市场经济里,各个行业都应该是货币的蓄水池。而当下中国在房地产市场上积累了那么资金,不仅暴露了投资拉动型经济的经济自我循环,也暴露了留给市场的发展机会少之又少。
因此,从金融和负债角度看,房地产市场积累的风险予以疏解,在根本上仍然是要靠宏观经济体制的转型,减少共有部门和国有企业的投资冲动,赋予市场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同时要降低金融部门的垄断程度,金融机构之间的充分竞争可以减少其他领域的还息和债务压力。
四、怎么办?
综合以上分析来看,所谓包括出台房产税、发展租赁住房在内的长效机制,并非是真正的长效机制。在涨价去库存之后,再通过房产税等措施保护财政收入、消弭居民部门的资产收入,其实是小聪明大失误,只有机巧没有原则。而那些看到政府严格调控就靠消费“房价大跌”来博人眼球的学者也并非真的学者;那些努力在市场和计划之间不断调和的尝试总会无功而返。
城市化的过程远未结束,改革空间仍然巨大,转型红利尚未完全释放,“新周期”、“新常态”的说法避重就轻,似乎在为拒绝更多的改革、更高的增长找借口。更好地保护穷人、提高居民的收入及降低房地产市场的债务和风险,其所依赖的长效机制应当包括以下几条:
第一,赋予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更多的发展权利,尤其是城市建设的权利,通过放权让利让更多的人收入增加、持有资产;第二,可以在当下保留土地的公有制,但要进一步明确和保障私有财产权利,而非继续保留土地使用70年之后的不确定性处置权;第三,改变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教育、医疗和其他公共物品的供给,而非将财政继续投向垄断利润经营领域;第四,进一步深化国有体制改革,真正落实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平等市场地位,给民营企业真正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而非通过所谓混改等方式带来新的不确定性;第五,放开金融垄断部门的进入壁垒,减轻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对资本的低效使用和债务问题。
没有涉及以上层次和领域,或者未有为以上改革目标做铺垫的所谓长效机制,都是避重就轻的调控泡沫。
来源:FT中文网
近期政策调控,目标直指“建立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房地产市场从发展到现在,调控政策一直不断迭代,楼市就像病毒变异,对原有政策具备了免疫力,新的政策又出台加码,从而造成中国楼市的风云莫测,而政策误伤让弱者更弱,强者恒强,地产千亿开发企业越来越多,小开发企业死伤一片,房多的有钱人资产翻翻,没房的人倾其所有。长效机制到底是什么样的?绝对不是让房价跌下去,绝对不是让市场跌宕起伏,应该是保障公民现有资产(房产)升值,保障穷人的住房权利。
地产朋友圈
房企争相喊出千亿口号 行业躁动何时休?
“今年800亿元。”旭辉控股集团说。
“5年后实现1000亿元。”今年上半年合同销售金额为155亿元的中骏置业说。
“5年内实现年销售3000亿元。”新城控股和中梁地产齐喊。
“今年目标是5000亿元。”碧桂园在香港召开中期业绩会时说,底下立刻有媒体发问,“5000亿元的目标是不是有点保守?”
去年以来,房地产行业销售量、销售面积大增,一二线城市房价涨完三四线城市涨,但凡有库存的房地产企业业绩都不会太差,进入千亿级俱乐部的房企数量也明显增多。据此,近期不断有房企提高销售目标,喊出冲击1000亿元、3000亿元甚至5000亿元规模的目标。
对于房企而言,规模代表了融资能力。就规模效应而言,大房企某个项目的亏损可以在其他项目上得到弥补,小房企某个项目亏损则可能导致从此一蹶不振。在这种强者恒强、弱者掉队的趋势下,房企要保证有规模实力,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拥有大量的土地储备,尤其是在房地产行业低谷时期拿到的低价土地。正如不少房企所感叹的:“没有地就没有地位。”
在提高规模目标后,大中小房企去年对土地的争夺催生了“地王潮”,虽然目前各地对土地招拍挂程序、拿地附加条件等进行了调整,使得地王现象明显退潮,但是房企在土地市场的厮杀依然激烈。
某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2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1%,增速比1~6月扩大2.3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为5428亿元,增长41.1%,增速扩大2.5个百分点。
此外,由于房企土地购置均价涨幅高于商品房成交均价涨幅,地价占房价的比重近几年整体呈现出震荡上行的态势,目前地价占房价比重已升至历史最高位55%。部分上市房企此前披露的数据则显示,个别房产项目的土地成本已经占了项目投资额的7成。
高价拿地后能否盈利,对于不少房企而言存在较大变数,在上一轮“地王潮”期间拿下地王的部分房企,曾因地价成本过高而陷入亏损,并就此掉队;在这一轮“地王潮”期间拿下地王的个别房企,已经被曝迟迟未对地王项目进行动工,项目入市时间更难确定。
另外,在房企角逐千亿规模的同时,行业竞争激烈,房企增收不增利的特点越来越明显。目前已有部分房企提出转型、多元化,而这是每一轮房地产行业调整时必然出现的一个现象。
根据历史经验,在房地产业的低谷时期,往往会出现烂尾项目增多、新房价格打折并引发老业主“维权”、土地流拍案例增多、房地产市场成交不活跃、房产中介大量关停门店等现象,目前这些现象并未大量出现。如果政策保持高压状态,房地产行业步入低谷的时间可能会加速到来。
政策铺路租赁时代 楼市供需走向引关注
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7]100号
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广东、四川省(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为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缓解住房供需矛盾,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立健全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国土资源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根据地方自愿,确定第一批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合肥、厦门、郑州、武汉、广州、佛山、肇庆、成都等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制定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指导、督促各有关城市认真执行。
5个月来,从限购、限商、限售到增加租赁房源和土地供应,北京“加减并举”,连发近20条政策控楼市,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市场秩序不断规范。价格稳中有降的同时,北京开始通过共有产权房、“租售同权”等市场化手段建立住房保障。近期新政对于抑制投机、平抑房价发挥明显作用。政策实施后将引导居民形成先租后买的梯次消费模式,逐渐实现北京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
1、商品住宅供求
市场供应:本周3个项目新批入市,文锦苑项目新批预售74套,1.14万平方米,拟售均价达73048元/平方米;泷悦长安嘉园项目新批预售14套,0.34万平方米,拟售均价达79980元/平方米;瑞绣佳园项目新批预售235套,2.54万平方米,拟售均价达71274元/平方米。
市场成交:本周成交量大幅增长,商品住宅(剔除保障性住房)成交4.74万平方米,环比上升59.06%,整体成交均价上升至57752元/平方米,环比上升8.12%。
2、土地市场:本周北京土地市场无新推地块,无成交地块。
3、二手房市场
2017年8月14日-8月20日,近7日各天住宅成交数据如下:
一周二手房网上签约数据 |
日期 | 网签 数量 | 网签 面积 | 住宅签约 数量 | 住宅签约 面积 |
2017.8.21 | 407 | 33981 | 376 | 32026 |
2017.8.22 | 355 | 31246 | 319 | 29088 |
2017.8.23 | 319 | 30842 | 281 | 25430 |
2017.8.24 | 349 | 28463 | 293 | 25809 |
2017.8.25 | 413 | 36453 | 370 | 34143 |
2017.8.26 | 50 | 3015 | 27 | 2255 |
2017.8.27 | 26 | 1898 | 23 | 1804 |
本周北京市场新房成交依旧低迷,土地市场无新推和成交,二手房网签1919套,其中住宅网签1689套。北京楼市的成交低迷,但是市场价格并不像某些媒体宣传楼市降价,新房依旧保持低位供应,存量市场成交的不活跃恰恰反映了政策之严厉。近期,北京楼市的主旋律是“建立长效机制”,共有产权房,保障住房土地供给等,但是政策的持续高压,对北京楼市利弊不可预判,但是压抑情绪肯定是越积越浓。
环京区域 | 代表项目 | 销售状况 | 价格 | 备注 |
燕郊 | 港中旅海泉湾 | 本周成交122套 | 住宅均价22000元/㎡ | 周三推出12#、13#、16#、19#号楼剩余房源,当天去化103套,周四开始顺销 |
大厂 | 路劲国际城 | 本周成交2套 | 商铺均价25000元/㎡ | 顺销
|
廊坊 | 四季花语 | 本周成交公寓87套 | 10100元/㎡ | 8月26日开盘推售225套,开盘当天认购57套,本周共计认购87套,剩余138套房源顺销 |
永清 | 国瑞生态城 | 5.65米层高LOFT公寓
| 公寓均价18000元/㎡ | 8月26日开盘推售,当天认购30套,目前顺销剩余房源 |
|
固安 | 空港壹号广场 | 本周成交3套 | 公寓均价15000元/㎡ | 空港壹号街区认筹中、壹号广场顺销 |
涿州 | 桃源新都孔雀城 | 本周成交23套 | 高层11500元/㎡ | 顺销 |
|
|
怀来 | 八达岭孔雀城 | 高层洋房成交15套 | 高层15000元/㎡,洋房16500元/㎡ | 目前高层、洋房、低密顺销中
公寓排卡,累计排卡90张,预计9月中旬开盘 |
香河 | 大运河孔雀城 | 本周成交1套 | 平层公寓15000元/㎡ | 顺销 |
武清 | 碧桂园·莫奈的湖 | 本周成交11套 | 洋房12500元/㎡(含精装) | 顺销 |
霸州 | 温泉新都孔雀城 | 本周公寓认购3套 | 公寓11000元/㎡ | 顺销 |
本周环京市场陆续有项目启动排卡、蓄客,也有部分项目开盘预售。目前廊坊区域,受限购政策影响,主推公寓产品,例如永清国瑞生态城推出5.65米层高的LOFT产品,单层价格只有9000元/㎡,性价比算比较高的公寓产品;另外廊坊荣盛四季花语10000元/㎡的价格,公寓也去化87套;燕郊港中旅海泉湾上周销售122套高层,均价22000/㎡,价格是热销的核心原因;由此可见目前在推产品市场价格已经见底,市场客户也比较能够接受。
作为“金九银十”前的最后一周,环京市场逐渐躁动起来,开发企业的集体发力,对环京楼市健康发展会有积极促进影响。期待金九银十,环京热动!
地产大咖秀
中海颜建国董事长:住宅市场仍大有做头 调整薪酬结构留人
导读:在颜建国治下,中海地产2017年上半年实现合约销售1273亿港元,增长33.7%;毛利率30.5%,增长3个百分点;净利率24.8%,增长4.3个百分点;股东权益增长9.5%至2434亿港元;2017年上半年ROE9.3%;核心净利润168亿港元,上升26%。同时,公司宣布将全年销售目标在年初2100亿港元的基础上,提升10%。
颜建国表示,对于当下的中海而言,住宅仍然是主要的业务板块,公司会将90%资源放在住宅开发方面。“未来3-5年还有一个较快的发展。中国房地产还有的做,空间巨大,只是增速会趋缓。”
在上述判断的基础上,中海也将未雨绸缪,为下半场考虑,增加持有型业态比例,公司会将6-8%资源用于持有型物业,1-2%用于养老、教育、长租公寓、联合办公等新业务。颜建国还定下了10年后租金收入达到百亿港元的中长期计划。
而一直被外界关心的薪酬调整和激励制度,也早已在中海开始实行。颜建国现场喊出了“薪酬留人”的口号,“中海的人在市场比较受欢迎,(出走中海的员工)为行业做出了很多贡献;其他公司先替我们培养一下,现在很多中高层又回来了。”
除了同样节奏紧凑外,颜建国为主角的两场业绩会,相比于郝建民和肖肖在任时,都显得过于严肃。这位工科出身的掌门人仅仅在投资者会议中,谈及离职中海员工回巢一事时,稍微露出过轻松的表情。这或许将成为未来中海发布会的例行画风。
新官上任,颜建国背后有无数双期待中海新里程的目光。但在上半年同行奋力争上游的对比下,颜氏中海还需要带来更多惊喜。
住宅仍大有做头 只是增速放缓
颜建国判断,城市化率达到60%后,房地产大周期将分为左右两侧,迎来分水岭,而目前国内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7%,接近临界点。
“房地产市场空间巨大,仍有很大的做头,只是增速趋缓;改善型需求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行业竞争对企业资源获取与管控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土地、资金、人才三大要素资源的获取能力与精细化管控能力,将决定企业的成败。”
未来,中海将聚焦与公司能力更加匹配的高价值目标客群与改善型需求,深耕一二线高价值市场,围绕轨道交通,加速拓展一线及二线中心城市都市圈,以三年为周期股东确保公司增长所需的土地储备。
聚焦改善型客户也是未来中海保持高毛利的重要保证,“目前100-150平米户型比较主流,相对定价也高一点。”
同时,早已是行业内勤俭持家楷模的中海仍在想方设法压缩成本。据颜建国透露,过去半年,中海参与了300多幅土地的招投标。“平均两天参加一次投标,中标率17%,优中选优的结果是,上半年买地平均溢价仅有38%,土地成本降了20块钱/平方米。”
“对每个城市的每个区域,通过十多个变量进行叠加,制作城市地图,减少拿地成本;提供好的服务,使产品产生溢价;成本低一点,售价高一点,每块地比竞争对手多赚一点。”颜建国总结称。
需要指出的是,相比与同业,中海地产近几年的增速确实不够令人惊喜。颜建国也隐晦承认了这点,“今年的货值没有这么充裕,可能增长相对平缓。但是今年新增土储、新开工面积已经有了很大的增长,可以维持高速增长。”
调节固定薪酬比例 依然重视花红
固定薪酬和花红比例失衡,曾经一度是中海薪酬体系的一大硬伤。
“在薪酬结构方面,以前我们固定薪酬比较少,比较极端一点的是,有些高管只有10%的固定薪酬,另外90%是花红;两部分收入五五开的同事也比较多。我们认为这样的话长此以往是有些问题的,虽然整体的薪酬水平不低,但在引进高端人才的时候会有结构性问题。他们觉得基本工资太低,花红是未来有风险的,不好说。”
以颜建国为首的新任领导班子正在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前提依然是重视花红,以匹配中海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标准。
“我们现在的逻辑必须公司有发展,公司有大饼,管理团队才有小饼,管理团队的增长比例不能超过股东分享的增长比例,兼顾股东利益,总体上要有比例控制。”
在先做大饼的前提下,中海地产对不同公司设置了不同的考核标准,“既有利润的指标,利润的指标占比大一些,也有销售的指标,同时也有面向未来的指标,今年开始有买地的指标,新开工的指标,在当地市场能不能快速地进入前三位的指标。”
这种激励机制将从具体公司落实到个人,每个员工都有KPI指标,颜建国总结为这种考核是“横向到边,众向到底。”业绩较好员工在提薪和花红方面都有优先权,业绩比较差的员工在没有提薪的情况下,花红比例也会很低。
中海希望内部优秀和良好员工的比例控制在30%左右, 并通过这30%核心员工带动更多的人。公司总体盘面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
中辰信评论员
本期大北京楼市观察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 长效机制 千亿房企 环京热动
大北京楼市的地位
中国楼市大格局目前已经清晰可见。首先,按照城市格局,分成一二三四线城市,一线城市由北上广深领衔,二线城市由天津、苏州、重庆、武汉、南京、杭州、成都、长沙、无锡、沈阳、青岛、宁波、大连、西安、郑州、佛山等省会或地级市(GDP评断标准),三四线为一些落后的省会或地级市、县级市、县城等。一二线城市毋庸置疑是楼市的高级市场,价格高,体量大,需求旺,库存低;三四线城市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楼市呈现价格低、空置高、库存高等特点。其次,按照经济城市群,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发展相对成熟,由于北京特殊的城市地位,京津冀是发展最晚,发展难度最大的一个区域。目前形式来看,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发展无论是价格,还是规划,都进入了严控期,二线城市则迎来了地产新机会,有建成超级城市,晋升为一线城市的机会,在楼市严控下,“人才争夺战”印证了二线城市发展需求,三四线城市则是在城镇化道路上大有可为。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目前城市群产业生态群逐步稳定,未来可能在不断优化的道路上继续提升;京津冀作为刚启动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华中地区发展尤为重要,相比珠三角、长三角早期发展环境优越性,京津冀一体化目前则遭遇过高的房价、人才的流失、经济结构的调整等问题。就目前形势而言,京津冀一体化不可能弃房地产化,若无房地产的支持环京区域经济发展将陷入空前的难度。大北京楼市的地位就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与目前北京楼市讲的“长效机制”而言,适用北京,但不适用于环京市场。
大北京楼市的发展方向
本期大北京楼市观察资讯信息,已经在为大北京楼市的发展方向提供预判依据。首先是京津冀一体化的持续推进,无疑给环京楼市不断注入利好;环京市场不同于二三四线城市,却保持着市场的高预期、高去化,房价发展高于区域价值发展。其次是北京楼市调整的新方向,甚至全国市场的调整方向,无论是共有产权住房,还是租售同权政策,都在让制度制定者在思考“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防止调控泡沫。还有就是目前开发企业竞争环境变化,强者恒强,一线房企脱颖而出,奠定千亿军团地位,还有众多不断向千亿军团发起冲击的大房企,其中热门的如碧桂园、恒大持续发力环京市场,中海、万科、华润等决不放弃北京一线市场。最后是环京市场的拓荒者们,环京市场的发展绝对离不开这些地产拓荒者们,他们没有大牌企业加持,比一线品牌开发企业更早进入环京市场,功劳和贡献要比后入环京市场的一线品牌开发企业要大;环京市场“小而美”的经典项目也备受市场关注。
大北京楼市发展短期来看,北京市场会持续受政策严控,环京市场有望逐步突破,例如天津购房社保同步北京;中期来看,北京市场逐步建立长效机制以稳为主,环京市场放开限制,一体化北京产业、教育、医疗等,开启人才吸引计划;长期来看,大北京楼市黄金十年并未结束,住宅大有做头。
谢谢阅读,喜欢我们的请点关注!回顾一周市场热点,掌握最新楼市动态,引领前沿精彩点评,尽在中辰信地产大北京楼市观察!
“专业范儿•销售力”——我们是北京中辰信!
作为北京地产最具销售力代理行、强调综合策划能力的专业化公司、以及领先市场的整合营销专家,中辰信创业团队拥有十余载专业经验磨砺、拥有最具执行力的全阵营精英力量、拥有庞大优质的客户资源储备,创立之始即根深叶茂,近年快速稳健发展,现已成为大北京市场前沿最活跃、最具实力的品牌代理公司之一。
企业理念:修己乐业•奋求成功
管理理念:公平规范•高效执行
核心文化:勤奋•爱心•自信•进取•团队精神
扫一扫关注我们吧!
微信号:BJzhongchenxin
(因企业快速发展需要,中辰信长期招聘地产精英!联系我们:18612507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