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拜托了妈妈
山东卫视拜托了妈妈的育儿节目公众号,跟专业的育儿专家学知识,宝宝的吃喝拉撒、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原创育儿干货都在这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核集团  ·  校园招聘🥰 ·  昨天  
中核集团  ·  校园招聘🤗 ·  2 天前  
中核集团  ·  校园招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拜托了妈妈

中年夫妻,与其如胶似漆,不如各自欢喜

拜托了妈妈  · 公众号  ·  · 2019-08-07 20:55

正文



今天是七夕。


身边的90后的小姑娘们,一大早就忙着收花,收礼物。


耀眼的玫瑰,看着就让人心生美好。


就连微信的朋友圈弥漫着浓烈的爱情的味道。



换作是前几年,可能会心有不甘,一边羡慕别人的玫瑰花,一边回家骂自己不解风情的老公。


而现在,只是笑笑,然后激不起心里的一丝波澜。


也许有人会笑:你老了。嗯,老了是真的,但是也正是因为有了岁月的磨砺,所以更明白了婚姻的意义,也对夫妻相处之道多了一些不同的理解。




1
婚姻需要仪式感
但更需要细水长流的相互守望


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今天,人们对“仪式感”越来越重视,情人节、纪念日、生日、圣诞、新年。


一年12个月,大大小小的节日有十几个,每个节日都过,这一年似乎显得格外热闹。


年轻的时候,特别向往外表光鲜的生活,也特别想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幸福: 鲜花、美酒、珠宝,这些似乎都是幸福美好生活的装饰,如果别人拥有,而自己却没有,心里就特别容易失落。


而最近这几年,我发现,朋友们在朋友圈晒鲜花、晒幸福的人越来越少了。


要是换作以前,可能会觉得,这些人的生活一定是乏善可陈,但现在,我知道,他们都在悄悄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只是越来越懒得晒了。


年纪越大,越来越明白,幸福是自己事,和别人无关。


如果两个人都喜欢这种“仪式感”,并且享受这个过程,那当然很好。

但如果这种仪式感只是徒有其表,不要也罢。


朋友安曾有一段失败的婚姻,她的前任老公十分帅气,而且浪漫多情,每过节日必有礼物,这曾令我们这些人由衷羡慕,感觉他们常年如胶似漆,似乎是一对神仙眷侣。



但没过几年,两人黯然分手。
我们都非常不解,安在一次醉酒后道出了实情:她说,你们只看到我们婚姻的表面,却不了解事情的真相。


原来 ,在外人看来十分美好的婚姻,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他的老公在婚后仍然处处留情,甚至出轨。最后,安愤然离婚。


现在的安,有了第二任老公,也有了孩子,退去了往日的浮华,脸上却写着“岁月静好”,她说,现在的老公虽然不懂得在节日送礼物,但是却真的对她用心:

知道她睡眠不好,每天早起上班总是光脚下床,不发出任何声响;知道她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所以总是提前暖好被窝,再等着安进来。


去年,安的父亲去世,她一个弱女子只知道哭,反倒是安的老公帮她打理好一切。

那时候,她才觉得, 一个人爱不爱你,不是看他会不会给你送花、会不会说甜言蜜语,而是看他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是不是站在你的身边,是不是总是把你装在心里面。


毕竟,婚姻和恋爱是两码事,恋爱追求轰轰烈烈,越是激烈的感情,越是带来更为丰富的感受。而婚姻追求细水长流,柴米油盐,相互守望才是婚姻最本真的模样。



2
好的婚姻,不是一方总是满足另一方
而是独立成长,相互成全


前几年,《我的前半生》热播,还没开始几集女主角罗子君就被离婚,她和闺蜜唐晶哭诉:他说他养我一辈子的呀,叫我不要工作的……


呵呵, “我养你”这句话,骗骗年轻女孩子可以,如果结婚多年,你依然做着这样的美梦,那真的该醒醒了。


好的婚姻,从来都不是一方一味付出,另一方一味索取。


如果你把自己的快乐和痛苦都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那么最终可能不仅迷失了自我,最后还可能会导致婚姻关系的终结。


朋友小苏的老公比她大5岁,成熟稳重,小苏对他很是依赖。


两个人结婚以后,也是因为老公的一句“我养你”,小苏做了全职太太,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围着老公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老公应该理解她所有的小心思,包容她所有的小情绪。
如果老公哪天下班回来太晚,或者没有及时回应她的小情绪,她就会觉得特别委屈。


最初老公总是哄她,可是日子久了,渐渐就觉得烦了,后来经常借口有应酬或者加班,很晚很晚才回家,甚至彻夜不归。


小苏经常哭得双眼红肿,最后简直像个小怨妇。

“我养你”这样的甜言蜜语就像是开在舌尖上的罂粟,有毒,让人听后会上瘾,沉醉,痴迷,直到毒发身亡,还不知幡然醒悟。


就像子君,曾经以为听到这句话后,就可以把自己的后半生托付给他,从此不用为生活而奔波劳苦,不必担心心灵没有归宿,能一生一世被人宠爱,疼惜。


可你只要接受他的供养,就等于失去了自己,凡事以他为中心,还要祈祷他有一天不要变了心而离开你。可往往是誓言有多美,现实就有多残酷。



罗子君的老公在她33岁、孩子8岁的时候提出了离婚。


与其说是这个世界太残酷,还不如说罗子君太天真。


相对来说,还是《知否》里的明兰活得更加通透,她说:“若为了在男人面前争一口饭吃,反倒把自己变成面目可憎的疯婆子,这一生多不划算。”


所以明兰从未放弃自我成长,她饱读诗书,在丈夫有困难时,总是能用自己的智慧出手相助,面对爱情,保持理性和自我,不做柔弱的菟丝花攀枝而活,而是成为与他并肩的木棉,一同成长、分担风雨……


“婚姻中,两个人是独立的个体,谁都不是谁的附属品”。


就像明兰和她的丈夫一样,没有谁高攀低就,只有相互扶持、相互成全。



3
成熟的婚姻,不是一直如胶似漆
而是各自欢喜


至深至浅清溪,至亲至疏夫妻。


中年夫妻,已经过了初始时的浓情蜜意,反而都需要一点点的疏离来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点色彩。


朋友小舟是一个比较黏人的老婆,她喜欢 老公一直黏在一起,她最讨厌老公去踢球或者看球,因为每场球赛都要耗费几个小时,她觉得老公冷落了她。于是就想各种办法阻挠老公,甚至给老公的球友脸色看,导致老公非常难堪,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搭理小舟。



小舟找我们诉苦,我们都觉得她有些过分了,即使是夫妻,也应该给彼此空间和自由。


真正幸福的婚姻从来就不是捆绑式的。


相爱的人给予对方的最好礼物是自由。两个自由人之间的爱,拥有必要的张力,这种爱牢固,但不板结;缠绵,但不黏滞。没有缝隙的爱太可怕了,爱情在其中失去了自由呼吸的空间,迟早要窒息。


——周国平



小说中描写的理想婚姻的状态都用“琴瑟和鸣、举案齐眉”来形容。


但现实中的夫妻,很难做到时时刻刻保持同频,如果非要把彼此时刻捆绑在一起,可能双方都会感到窒息。


我认识的一对感情很好的夫妻,两个人都有各自的事业,也都有各自的爱好,老公喜欢钓鱼,老婆爱看电影,每当老公要去钓鱼的时候,老婆就负责照顾好一双儿女,而老婆要去看电影的时候,老公就是那个照顾家里的人。


他们各自独立,又相互依赖,分开的时候,各自欢喜,在一起的时候又可以浓情蜜意。


成熟的婚姻,应该各自把自己调整到一个适度的空间,既要相守,也要让彼此独处。


大部分夫妻关系走向瓦解,都不是因为爱得不够,而是期待对方成为自己生命的中心,让对方没有一丝喘气的机会,因此彼此之间经常产生摩擦,结果只能是遗憾结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