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问题:当大家批判996的时候,如何评价中小学生的作息?
这是明显的混淆逻辑。
中小学生花出去的时间都是用在学习上的,投入的多,自己的实力就提升的越高。
学生实力强,未来就会步入优秀的初中和高中,再往下就是优秀的大学。
如果考上像清北一样的大学,未来发展的上限会很高,这是普通大学没法比较的。
中小学生所有的投入,都用在了自己的身上,产出也都归自己。投入的多,产出的相对而言会越多,就好比投资。
但是职场的996花出去的时间的本质不是投资,而是雇佣。
公司雇人去做事,最后所得的产出价值,如果有100份,那么个人所得只是少部分,比如20份,而老板会得到大部分的80份。
自己花的时间越多,在996并不存在加班费的今天,那可是产出130份的价值,自己还只拿20份的价值,老板拿到110份的价值。
自己996的越多,老板的收入越多。
另外,自己996越多还会对一个人的发展有致命的影响就是,自己思考和学习的时间没了。
我们都知道当老板钱赚的多还快,当员工赚的慢,那是因为老板掌握了高效赚钱的思维和方法论。
这些高效的思维和方法论,是需要一步步的学习和实践,再通过思考和总结为自己所用,整体逐步提升的。
如果只输出不输入,企业使用每个员工作为杠杆高效发展,而个人用自己的大量时间来试错,总有一天个人是会落后于企业发展,那就只有被裁的份儿。
一定要在输出中找到问题和方向,同时增加输入投资,保持让自己的发展快于企业的发展速度,企业才会求着自己,巴结自己,因为自己对企业有更大的用处,掌握个人发展的主动权。
老板不会讲,但是一直存在的职场现实是这样的。
职场是不平等的,员工处于劣势位置,企业处于优势位置。
这就好比员工是咸鱼,企业是老猫,那有老猫会枕着咸鱼而不去吃的道理。
处于优势地位的就会利用信息差,经验差,价值观等来夺取本该属于弱势地位的人的利益。
之前我碰到过一个案例,有个刚毕业的朋友说自己被一个老板赏识了,要找他当合伙人,问我要不要去【其实他话语中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想去了】。
合伙人听着很好,还是公司的元老,但是我不建议他去,因为如果是真的在盈利的公司的合伙人,这意味着老板要分钱给这个合伙人。
如果没有关键性的重大价值,老板凭什么把到手的肥肉要分出去?
应届生即使有潜力,但是当前并不能产生多大的价值,认知和经验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来的决定会给公司发展带来极大的风险,老板根本不会拿自己的钱和发展来培养人。
最后肯定剩下的是坑,老板要合伙人肯定是为他自己谋利益而不是分利益,大部分的传销、直销都是类似的思路,用别人的时间、资源和资本来为公司谋利益。
当然要摆脱这种弱势的状态,首先就要尽快抹平这种差异,而不是抱怨现实。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同时这种差异存在的时间越长,自己被坑的时间就越长。
其次,要去研究事物的运行规则,懂规则的人不但能抹平差异本身,还可以进行创新,从根本上提升效率,超越他人。
掌握高效思维,才有跳跃阶层的机会。
2019年,第三期职场训练营正式启动了,
本次训练营招募名额为20名,剩余9名,招满即止。
经过2年多时间,帮助了不少人晋升或加薪的案例总结,我发现:
很多时候,个人没发展,不是因为实力或素质不强,而是因为认知差异太大。
认知差异才是选择大于努力的根源,认知高效才能选择高效。
比如一个学习一般的人,家里有企业,这个人4到5年就能锻炼成一个合格的小老板。
一个学习很好,学历较高的人,家里毫无背景,工作十年才到中层,这里的差异肯定不是实力。
原生态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带来的认知差异,才是阻碍个人发展的主要原因。
当然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反过来,解决掉了差异,每个人都会有逆转的机会。
硬核职场逆转认知和技能差异补齐就在这里
训练营内容:【20节课+2个月的答疑解惑,分为认知和技能两大部分】
掌握职场这个游戏的核心和规则后,是如何轻松步入发展快车道的。
如何从根子上才算的上打好跟领导的人际关系,从容应对好领导,为自己的发展铺路。
如何精准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符合自己的核心利益。
职场80%的人都会掉的常见的套路与坑。
老板级别的沟通和表达技巧、思维方式。
成功经验之跳槽最高工资翻倍——钱和机会可以都要
高效干货之如何努力一年抵别人三年,快速成为高手——弯道超车的秘籍
看懂老板手里的底牌——真实的商业逻辑,经理及以上必须懂得的公司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