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中医的十八般武器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红色战争计划:二战前的美军对英国作战方案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9-24 12:48

正文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美国与英国的战争结果?



今天的英美两国,是保有独特伙伴关系的联盟。 然而,到20世纪的30年代为止,双方都对彼此存在很大猜忌。其中,政治地位相对弱势的美国,一直都担心自己遭遇大英帝国的全面进攻。为此,他们研究并发布了非常秘密的红色战争计划,作为日后大战不列颠帝国的指导方针。


20世纪初的英日同盟 就让美国人忌惮不已


由于历史原因,美国人对英国的猜忌绝不是空穴来风。 虽然自1812年的第二次英美战争过后,两国不曾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但英国在北美的加拿大自治领却始终担心自己遭到美国兼并。美国方面也在1902年的《英日同盟》签订后,担忧自己在东西海岸遭到两大海军强国的绞杀。因为,当彼此间共同的敌人消失后,私底下的提防措施就随之展开。


1930年代早期的美国陆军军官


早在1921年,加拿大陆军军官詹姆斯就开始制定应付美国入侵的“1号防御方案”。 第二年,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造成英日同盟的自动瓦解,让加拿大人更加害怕自己遭到华盛顿方面的威胁。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尘埃落幕,被两个英语大国视为共同威胁的德国问题已获得解决,旧时的情谊便不再有现实利益维系纽带。相反,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工业水平已突飞猛进,并可以通过菲律宾插足亚洲,未来的势头不可琢磨。


30年代早期 正在进行演习的美国陆军


这份1号防御方案,在很多地方显现出独到的先见之明。 加拿大人预计自己的东部领土会遭到美军的猛攻,很难以一己之力予以阻挡。最合理的办法就是拖住对手,等待不列颠的母邦集结部队增援。加拿大陆军除了需要在东部抵抗美军兵锋,也必须抢先从西部的温哥华等地出兵,进攻美国西北部的西雅图等地。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分散对手的注意力,缓解本国东部战区的压力,为英军抵达争取更多时间。到1928年时,这份方案获得加拿大总参谋部通过。而毫不知情的美军,则要在两年后才出台应对措施。


世界经济危机的出现 促使红色战争计划出台


1930年,全球经济萧条从美国涌向世界各地。 世界几个海军强国,则在新的伦敦海军会议上闹的不可开交。美国深感自己的特殊地理位置,已经很难保护自己不受欧洲列强的现代化军事机器威胁,并着手制定出反制大英帝国的红色战争计划。


30年代的皇家海军 依然让美国同行所畏惧


鉴于当时的海军规模有限,美国从一开始就不准备在东西两海岸同时开战。 后来虽然有一系列以英日两国为假想敌的“舰队问题”演习,却架不住华盛顿本身对大英帝国的畏惧。因此,他们不仅没有打算利用菲律宾攻击英属马来亚和香港,甚至准备迅速将太平洋舰队的部分兵力抽调去大西洋协防。考虑到英国在加勒比海拥有大量群岛基地,美军也对出动舰队决战没有把握。他们只准备集中海空军力量,守在大西洋西部静候皇家海军到来。


30年代早期的美军舰载机与萨拉托加号航母


但对于邻邦加拿大,美国军方就不再低调含蓄。 由于担心英军直接在北方登陆,美军的作战计划从一开始就准备对其进行全面攻击。


在确定战争开始后,陆军将联合海军发起迅速的协同行动,直取位于东部的新斯科舍省。 当地的首府哈利法克斯港,被认定是皇家海军在西半球的重要基地。 所以,美军必须首先控制这个战略要地,进而威胁更北面的爱德华王子岛与纽芬兰。出于快速制胜的需要,美军甚至在红色计划中默许使用毒气。若这个方向上的加拿大守军抵抗激烈,陆军将退而求其次的拿下西面的新不伦瑞克省。这样,即便英军很快抵达北美,也会在这里被前出的美军挡住。


新斯科舍省 的哈利法克斯 是美军的头号目标


但加拿大对美国本土的威胁还不止如此。 由于北部有大片的北极圈冻土地带,所以整个加拿大的人口聚集地和工业区都畸形分布在南方。包括魁北克省、安大略省在内的两个重要地区,紧挨着美国的五大湖区域。那里也是美国主要的工业生产中心,分布着芝加哥、密尔沃基、底特律和克利夫兰等重要城市。


美国的五大湖工业带就挨着加拿大边境


因此,美国陆军势必在开战后迅速北上, 通过占领渥太华、多伦多与蒙特利尔,保护自己的战争后勤机器。海军则通过圣劳伦斯湾西进,控制整个五大湖水域。美军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占领魁北克和安达路,将整个加拿大拦腰截断。


美军计划至少占领整个加拿大东部


作为东部战场的延续, 美军还必须分兵从蒙大拿等州北进,控制加拿大的东西铁路枢纽--温尼伯。最后,美军再从两个方向同时出发,包围太平洋海岸的主要城市温哥华。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让英军失去一个可以利用的基地,保障整个西海岸的安全。


30年代的美国 只期望依靠本土基地挡住皇家海军


对于最后如何取得战争胜利,美军内部的意见也显得非常保守。 大部分人觉得基础就是美军对加拿大的全盘控制,杜绝英军威胁本国重要区域的可能。然后利用大西洋舰队在海上阻击皇家海军,将英国人拉到谈判桌上。如果在可能爆发的舰队决战中获胜,那么再向东封锁英伦三岛的对外联系,用饥饿迫使对手就范。对于登陆英国本土的想法,则在方案中根本没有提及。至于远在海外的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等地,也被默许为可以牺牲的部分。但红色战争计划的核心理念,就是迅速绑架加拿大,让海外领地也免于战火袭击。


英国方面只准备使用英印陆军占领马尼拉


在英国方面,对于可能爆发的对美作战是更为消极。 大部分英军参谋认为无法保住加拿大自治领,也不可能用海军封锁迫使内部资源丰厚的合众国妥协。作为补救措施,皇家海军将在百慕大和西印度群岛部署兵力,专门用于袭击美国商船、空袭东海岸。在亚太地区,英军将以印度和香港为基地,使用英印陆军与澳新两国的部队,袭击美国控制下的马尼拉。但对于整个菲律宾群岛则没有什么计划。英国人的策略意图,就是让美国无法迅速获得自己想要的成果。再将战争拖入漫长对峙,促使国内选民的反战情绪上升。


1936年 三国轴心建立已经杜绝了英美开战的可能


当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红色计划预想的战争在1936年后就不存在多少可能性。 但当时的美国内部,依然没有立刻调整全局部署。至少在1935-39年之间,他们还在毗邻加拿大的国境线后建立了多个陆军机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