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药渡
药渡以自有药物大数据为依托,对上市及临床在研药物、药物研究进展和重要药物市场商业动态作出信息整合分析,传递最新最快最具价值的药物创新一手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药明康德  ·  PFS延长超2倍以上!安进KRAS抑制剂再获 ... ·  昨天  
医药经济报  ·  B证模式全面提质,集团产能如何应对 ·  4 天前  
北京药监  ·  提前服务指导 助推创新加速 ... ·  2 天前  
北京药监  ·  提前服务指导 助推创新加速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药渡

如今是“活力四射”的中老年人和“死气沉沉”的年轻人?多项研究:「青年危机」或已出现!女性及25岁以下年轻人是当今社会最不快乐人群

药渡  · 公众号  · 药品  · 2025-01-17 07:30

正文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幸福感往往在青年时期开始高涨,到中年时下降,直到晚年才再次上升。与之相对,负面情绪则呈现出一个反向的趋势,即中年时达到最高点(所谓“中年危机”),而在青年和老年时期相对较低。


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1]却挑战了这一传统观点,揭示出幸福感的U型曲线可能已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这项研究指出,年轻一代正经历着类似中年人所面临的困扰,他们的幸福指数正在下滑,这似乎和曾经歌词中“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的美好青春岁月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开展的行为风险因素监测系统(BRFSS)中公开的微观层面个人数据、2009年至2021年UK家庭纵向调查(UKHLS)的数据以及其他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的数据,最终得出结论:如今,不幸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尤其是对于女性以及2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和不满。


 

年轻人正在感到不幸福


研究者根据BRFSS调查结果绘制了2009年至2022年美国按年龄组和性别划分的绝望趋势,共459151人。绝望衡量标准是基于那些对这个问题给出30分答案的人。(问题:“现在想想你的心理健康,包括压力、抑郁和情绪问题,在过去的30天里,你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天数是多少?”)


图1描绘了认为在过去30天里所有时间都是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日子的人的比例。这个绝望变量的中位数和模态都为零。分析发现平均有57.6%的受访者表示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时间为0天,77%的人为5天或更少,91.5%的人为20天或更少,而7%的受访者则表示整整30天都经历了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样本量n=459,151)。


总的来说,绝望的(加权)发生率几乎翻了一番,从1993年的3.7%上升到2023年的7%。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分为最年长组(45-70岁)、中年人组(25-44岁)以及年轻人组(18-24岁)。对三个年龄组进行比较,研究者发现,2009年绝望程度为最年长组>中年人组>年轻人组。但随着时间增加,绝望的年轻人比例迅速上升,到2022年发生了逆转,绝望程度为年轻人组>中年人组>最年长组。相比于2009年,2022年男性增加了一倍多(从3.0%增加到7.3%),女性增加了一倍(从5.6%增加到10.6%)。中年人群的绝望情绪也在上升,但上升速度较慢(女性从6.0%上升到8.6%,男性从4.5%上升到6.8%),而老年男性和女性的绝望情绪比例基本保持不变。


图1:2009年至2022年美国按年龄组和性别划分的绝望趋势

图2: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人口中不同子群体的绝望趋势


接下来,研究者分析了年龄与绝望情绪之间的关联。在2009年到2018年之间,绝望情绪在年龄上呈驼峰状,25岁以前以及45岁以后,绝望情绪减少,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但在2019年至2023年之间,驼峰形不再明显。最年轻群体的绝望情绪上升最多,但45岁以下人群的绝望情绪也有所上升;45岁以上的人群则保持不变。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绝望情绪正在或多或少地单调下降。


图3:年龄与绝望情绪之间的关联


英国按年龄划分的主观幸福感趋势:同美国数据所得结果一致


根据英国家庭纵向调查(UKHLS)的数据,以及通过一般健康问卷心理健康指数(GHQ-12)所获得的得分,该研究定义了“绝望”为那些问卷得分高于或等于20分的人群。研究发现,在2009-2010年间,18至70岁英国成年人的心理健康评分中位数为10分;到了2020-2021年,这一数字上升至11分。尽管如此,被归类为“绝望”的受访者比例却显著增加,从最初的约8%攀升至2020-2021年的12%。


图4展示了自2009年至2020年间,英国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不健康状况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年轻人和中年人的情况,这与美国同类数据所反映的趋势惊人地相似。具体而言,在25岁以下男性群体中,“绝望”的比例几乎翻倍,从5%增至11%,最终超越了中年及老年男性群体的比例。对于年轻女性而言,这一比例的增长更为迅猛,从2011年的8%跃升至2020年的20%,显示出更加急剧的上升势头。这种驼峰型的趋势变化,在两国间呈现出惊人的平行性。


图4:同年龄组,UK与美国年轻人和中年人的不健康状况

图5:年龄与绝望情绪之间的关联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其他国家进行了类似分析,结果同样揭示出令人担忧的现象:15至30岁的年轻女性报告自己心理健康状态良好或优秀者比例急剧下滑,从2003年的76%锐减到2019年的54%。


图6: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按年龄组和性别划分的绝望趋势


这些跨国数据汇聚成一个明确的信号——年轻人群体(尤其是18至24岁之间)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不幸福感,预示着可能即将出现所谓的“青年危机”。


这一发现不仅颠覆了我们对幸福感的传统认知,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何在物质条件更好,信息更加便捷的今天,年轻人反而会感到更加不快乐?


18-24岁,正是步入大学的美好年纪,但也是感到迷茫的年纪,比如离开了家长、老师的监督,一时沉迷在网络及电子产品里难以自拔;在读书的时候,经济还不独立,常需要朝家里人伸手要零花钱;所学专业的知识广度、深度较难;毕业后又该何去何从等等。


对此,不知该如何处理、应对的年轻人可能会选择性摆烂,从而觉得生活好无聊,好烦,产生不幸福感或者绝望情绪。


中国大学生的无聊感越来越高


这项发表在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杂志的等待研究旨在通过对2009-2020年中国大学生无聊倾向水平的跨时间元分析,探讨大学生无聊倾向的特征及其社会决定因素。对此,经过一系列筛选,最终纳入64篇文章进行meta分析。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1年中,我国大学生的无聊倾向增加了14.26分!


 

通过对2009至2020年的无聊倾向趋势可视化,研究者发现2009至2020年大学生无聊倾向平均得分呈上升趋势,在对样本量和性别比例、出版类别和地区进行加权处理后,这一趋势依然存在。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2年中,中国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状况(人均GDP),社会连通性(离婚率和城市化水平)和互联网状况(人均每周互联网使用量),互联网普及率和手机普及率可能是影响中国大学生无聊倾向程度的重要因素。


图7:2009-2020年中国大学生无聊倾向的变化

表1:2009-2020年中国大学生无聊倾向的社会指标


小结


处于不断内卷的时代,好像是加快了年轻人的脚步,需要不断的被迫push前行,要么盲目竞争,要么消极抵抗,时常夹在“难”与“太难了”之间,导致幸福感急剧下降。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需要得到一定的关注,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年轻人的声音,理解他们的困扰与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共同努力,防止“青年危机”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The Declining Mental Health Of The Young And The Global Disappearance Of The Hump Shape In Age In Unhappines.

Blanchflower Bryson and Xu 2024 w32337.pdf

[2]Zibei Gu, Chen Yang, Qian Su, Yuan Liang,The boredom proneness levels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creased over time: A meta-analysis of birth cohort differences from 2009 to 2020,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Volume 215,2023,112370,ISSN 0191-8869.


来源| 生物谷

撰文|M



药渡媒体商务合作
媒体公关 | 新闻&会议发稿
张经理:18600036371(微信同号)

点击下方“药渡“,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


“药渡”公众号所转载该篇文章来源于其他公众号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规则又双叒叕改啦,如果您不点个“在看”或者没设为"星标",我们可能就消散在茫茫文海之中~点这里,千万不要错过药渡的最新消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