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夏天的陈小舒
小舒是澳大利亚公共卫生博士,从事幼儿健康科研工作,也是一位新妈妈,在育儿的路上边走边学,希望和你分享和交流养育孩子的所学所思。这里有靠谱又实用的育儿科普,也有国际主流的育儿理念,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俄乌士兵贴脸肉搏!这仗,血腥而残酷! ·  1 周前  
环球资讯+  ·  因何至此?高颜值“网红总理”辞任党首! ·  4 天前  
航空工业  ·  24时,24天,24年!一起走近AC332高 ... ·  4 天前  
环球网  ·  俄乌各自发布最新战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夏天的陈小舒

或许女性在职业生涯中最不该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生孩子

夏天的陈小舒  · 公众号  ·  · 2018-09-04 09:27

正文

 

前段时间看到了这样一条微博:



这条微博底下,高赞的评论一边倒的都在说女性不争气,指责当了妈妈后在体制内或职场混日子的女性——“又蠢又坏啊,毒妇,断后面女性就业的路啊。

 

触目惊心。

 

社会学家使用“母职惩罚”(motherhood penalty)这个概念来描述就业女性因为母亲的角色而遭受的求职、工作评价、薪资、晋升机会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家庭希望女性投入更多的精力照顾小孩,职场希望女性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为工作负责,“好母亲”和“好员工”是现代社会对女性的不同期待。

 

即使在绝大部分国家,法律都保障了女性在职场的权益,比如我国《就业促进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均有相关的条款。但母职惩罚仍然客观存在。

 

这篇文章想和大家讨论的是——“母职惩罚”如何从方方面面影响到女性长久的经济利益?生孩子造成的“事业负面影响”是否可以量化?为什么法律和政策再完善,也依然无法杜绝“母职惩罚”?

 


25岁~ 35岁这十年事业黄金期,你是否选择了生娃?

 

 “母职惩罚”导致的收入性别差无法忽略,但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称:有稳定两性关系的女性若在25岁之前或35岁以后生育,她们的收入最终能够达到伴侣的薪资水平。但对于那些在25~35岁间生第一个孩子的女性来说,她们的收入可能永远无法与伴侣齐平。


《纽约时报》将这一现象称为“十年育儿窗口”。

 


另有研究表明,如果女性选择在职业生涯早期或职位稳固后生孩子,她的职业损失会降到最低。

 

然而问题是,25~35岁是大多数女性的生育时期。目前,澳大利亚女性首次生育的平均年龄为28岁,只有22%和15%的女性分别选择35岁后或25岁之前生产。

 

那么,有没有可能缩小收入性别差呢?

 

一份来自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工作报告分析了自1978至2011年间生育第一个孩子的美国夫妇的收入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孩子出生一年后夫妻间的工资差距翻倍。整体而言,生育前女性收入比男性平均少12600美元,产后这个差距则飙升至25100美元.

 

报告称,“收入差距将在接下来的五年里继续扩大,但速度会减慢,到了孩子上学的年龄差距会逐渐缩小”。然而对于那些在“十年生育窗口”期生育孩子的女性来说,她们和配偶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并未缩小。研究认为这是由于母亲的身份影响了女性职业关键期的发展。

 

《纽约时报》报道称:“养育孩子需要大量精力,尤其是孩子上学前,而母亲总是不可避免地花费更多时间在孩子身上。这样一来,女性的职业生涯肯定会受影响,尤其是在她们最需要努力、最需要施展的职业关键期。如果选择在职位稳定后或职业生涯开始前生孩子,女性的职业生涯影响则会小很多。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各种原因,比如接受高等教育、高龄产妇面临的风险等,女性在25岁前生小孩,35岁之后生小孩要面临的其它困难也不少。

 

 

生育后的女性有否还有可能重新在职业生涯中站稳脚跟?


美国两项大规模样本的研究表明,二三十岁的女性在生育后收入会收到3%~5%的影响。然而如果考虑到女性的整个人生历程,研究显示,生育带来的收入影响在20多岁的女性群体中相对较低,而30多岁育有两个孩子与40多岁育有三个或以上孩子的女性受到的影响最大

 

 

尽管男女收入始终会存在差异,但从收入和职位来看,生育后的女性步入4、50岁后仍可重新在职业生涯中站稳脚跟。通常来说,有三个或更多子女的母亲就算到了4、50岁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的收入影响——每个孩子会降低至少4%的收入;只有一两个孩子的女性在40岁时收入水平几乎能赶上无子女的女性


研究结果显示,只生育一个孩子几乎不会对女性的收入造成很大影响。“母职惩罚”的影响在那些年龄较大、生育孩子较多的女性身上则更为明显,因为这段时期的女性既要满足孩子们的经济需求,又要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打算,而收入受到影响使这些女性很难平衡孩子的需要和自己未来的收入保障。


除了孩子的数目之外,“母职惩罚”效应在不同的职业领域也各有不同


美国理海大学社会学的教授曾经对3.4万名拥有文艺学位的美国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文艺工作领域(表演艺术、设计、艺术史研究、写作、电影、音乐和视觉艺术等)并无“母职惩罚”现象。


不需要坐班、弹性工作制,被认为是消除“母职惩罚”的有利因素。这其实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生育对女性的收入、职位上升造成的影响,根源可能并不是由于我们失去了“进取心”。


母职惩罚vs.父职奖励:雇主认为父亲是最理想的员工,其次是无子女的女性、无子女的男性、最后才是母亲。

 

麻省大学社会学教授米歇尔·布迪格关注生育收入差距问题已有15年,据她收集到的最新数据显示,这种性别偏见在经济状况不良的父母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她发表于旨在推进改良政策观念的《第三条路(Third Way)》杂志中一篇论文指出:高收入的男性会因生育子女获得最多加薪,而低收入的女性会因生孩子受到最大影响。她采访中说道:“资源匮乏的家庭在抚养孩子方面会承担更多经济负担。”

 


然而,工资差距其实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传统观念。“雇主们认为父亲更能稳下心专注于工作,他们要养家糊口,工作起来自然会更踏实这与雇主对于女性成为母亲的态度截然相反——传统观点认为她们工作不努力,还容易分心。

 

男性有孩子后,收入会平均增长6%以上(如果他们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而女性的收入却会随着孩子数量增加平均递减4%。研究数据来源于1979—2006全国青年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纵向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无子女的未婚女性与男性收入比为96:100,而已婚的母亲与男性收入差距则扩大至76:100。

 

斯坦福大学克莱曼性别研究所所长、社会学教授Shelley J.Correll说:“母职惩罚效应很大程度源于人们对母亲的偏见。

 

Correll在康奈尔进行了一项调查:她让研究人员向数百名雇主发送虚假简历,内容中除部分标明了父母身份外,其余是全相同。实验结果显示,母亲被雇主回电可能性仅有一半,而父亲被回电的概率则略高于简历中未标明父母身份的男性。


在另一项类似实验中,Correll询问参与者,如果你是老板,你会付求职者多少薪水。结果显示“老板们”向母亲提供的平均薪水比没有孩子的女性平均低11000美元,比父亲更是低13000美元。

 

Correll的研究发现,雇主认为父亲是最理想的员工,其次是无子女的女性、无子女的男性、最后才是母亲。他们甚至还要求母亲遵循更严格的工作标准,不允许她们迟到。

 

或许女性在职业生涯中最不该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生孩子。就算不乏资质和经验,生完孩子的女性也会更难找到工作,就更不用说工作能力被肯定、得到与男性相同的报酬有多难了。

 

而对男人来说,要孩子却对他们的事业有好处。比起没有孩子的男人,他们更有可能找到工作,并且有了孩子之后,他们的薪水甚至会更高。

 

但布迪格的研究中有一个例外:收入最高的10%的母亲群体中,许多女性的收入并没有受到损失,而收入最高的5%的母亲更是获得了与男性类似的奖励。她认为,这些稀缺岗位的雇主可能觉得表现出色的女性与男性更相似,而女性也会更努力地工作,还可能会为了家庭和儿童保育费而进行更积极的薪酬谈判。

 

在而收入范围的另一端,低收入妇女的平均工资下降了6%,比平均水平还要高出两个百分点。

 


布迪格发现有两项政策帮助减缓了母职惩罚的影响:公立的高质量婴幼儿保育机构和更长的带薪育儿假。然而在更提倡传统性别角色的国家(如德国),新妈妈们会休一年多的产假,因此女性受到的职业影响非常大;另一些国家如瑞典则实行了更先进的政策,如鼓励新爸爸也休假,这些国家的工资差距相对则较小。

 

或许全世界的雇主们应当正确理解并接受这个事实——大多数人都会要孩子,男人会给孩子换尿布、准备午饭,而女人也会继续工作。

 

 

结语:

 

从国情来看,家长很难为三岁以下的孩子找到靠谱的托儿机构,这其实才是国内很多职场妈妈面临的最大的“母职惩罚”。其次是,全职妈妈、单亲妈妈受法律及社会福利的保障比较有限,不得不工作可能会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消极怠工”。


或许很多人要说,自己在生完小孩、复出职场后,事业并没有受到生育的影响。这其中最有可能的因素是,国内大部分家庭都是有祖辈来照顾孩子,这样年轻妈妈才有可能在孩子出生后的回归职场,才保障了国内已婚女性比较高的就业率。


这很难说不是另一种“母职惩罚”。

 

总而言之,职场妈妈的平权之路,漫长而遥远。

 

 

参考:

 

https://www.whimn.com.au/live/money/so-the-gender-pay-gap-only-affects-you-if-you-do-this-very-common-thing/news-story/ff0fb1de876726fc45ec36c41f30c5fe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041155/

 

https://www.nytimes.com/2014/09/07/upshot/a-child-helps-your-career-if-youre-a-man.html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