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刘向南 邢萌萌
风控是金融机构的最后一道底线,出色的风控能力能够帮助金融机构降低经营风险,减少损失,满足金融监管机构的风险监管要求,如何通过大数据驱动的智能风控助力银行转型升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为更好的促进金融科技公司和银行业的交流,零壹财经首届银行主题闭门会12月2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嘉宾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汪路、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副司长李晓枫、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处长赵飞等众多银行人士出席,零壹财经针对会议主题发布《智能风控促进银行转型升级》报告,全面助推银行转型升级。
《智能风控促进银行转型升级》对智能风控的发展阶段、实践应用、使用场景、借贷全流程风控措施及在银行、互联网金融领域占据的重要地位等进行全方位解析,并着重从以下三个维度对智能风控进行研究和阐述。
首先,分析智能风控在银行业中应用现状。
智能风控在银行业中应用广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以及互联网银行等多方主体,均在智能风控领域有所动作,但涉足和研发的程度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呈现梯队式发展格局。
在第一梯队的是全国股份制银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已将零售业务作为核心战略,为了零售业务的发展建立科技研发部门或科技公司有针对性的进行智能风控的研发,并对外输出成熟的技术,赋能其他企业。例如招商银行成立招银云创科技子公司对招商银行进行反欺诈和风险监测环节的技术研发,降低了客户身份欺诈和交易欺诈的风险,提升客户账户的安全性。
第二梯队是国有四大行,这些银行资本实力雄厚,与BATJ四大金融科技巨头建立合作关系,进行智能风控系统或产品的研发。目前中行和腾讯已经完成新一代网络金融事中风控系统的研发;农行和百度完成“AB”贷产品设计,包括产品的风控模型和风控技术;工行和京东推出“工银小白”,产品利用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和生物识别等技术完成反欺诈风险的防控。
第三梯队是包括农商行和城商行在内的中小银行,这些银行由于资本规模小,无法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自主的智能风控系统的建设,所以智能风控建设缓慢,一些银行采取购买科技公司成熟风控模块的方法来补强智能风控系统。
第四梯队是近期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银行,例如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等腾讯、阿里和小米系的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只有线上服务渠道,没有线下网点,这就决定了互联网银行需要在开展业务之时完成线上智能风控系统的搭建。
其次,阐述智能风控对银行升级转型影响。
智能风控对于银行的发展具有智能化、普惠化、集约化和低成本化的正向促进作用,促进银行向零售方向转型。
智能风控能够改善传统银行风控准确率低和不确定性波动因素高的弊端,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的不断迭代来完成对复杂多变欺诈团伙和行为的识别,通过风险评级系统替代人工审核流程,可以实现风控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有效降低银行零售业务的不良率。
智能风控能够弥补我国证信系统的不健全,传统银行的信贷服务主要向征信数据相对完整的客户开放,中国还具有征信数据空白的人群无法从银行获得符合其风险的信贷服务。智能风控通过抓取多种维度数据对征信数据空白的人群进行风险测评,根据其风险级别为其提供相匹配的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完成对中国长尾用户的信贷服务,促进了银行普惠金融的发展。
信贷审批效率的提升是智能风控对银行产生的重要影响。智能风控通过智能审批将传统银行冗长的信贷审批流程缩短,甚至可以实现贷款秒批。同时,系统审批能够完成高并发量的业务申请审批,帮助实现信贷集约化管理。风控效率的提升,能够减少客户授信等待时间,能够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进而提升银行的营业收入。
智能风控还能有效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这主要得益于系统审批对于人工审批、人工外呼的替代而使得人力成本降低,运营成本下降。根据波士顿咨询相关数据,中国银行业在2027年的就业人员比例将减少22%,主要削减的岗位是交易岗、风控岗和客服岗,其中风控岗位中风险管控、风险审批岗位将会减少22万个岗位,贷款催收和风险审核将减少2万个岗位。
最后,对银行智能风控的发展路径进行梳理。
智能风控对银行的升级转型意义重大,但银行在建设智能风控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过渡阶段和高级阶段,完成从传统风控为主、智能风控为辅到传统风控和智能风控相互融合,最终到智能风控为主的蜕变。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本条件、人才结构和战略规划等因素,来对智能风控采取纯自主建设、与外部合作建设还是纯外部购买建设进行选择。
该报告作为零壹财经研究银行业务的开端,未来更多银行相关报告将陆续出台,如2019零壹财经新金融年会即将发布的《商业银行数字客户旅程探究》、《中国银行业运营效率报告&排行榜》等,都将为银行业及关注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的人士提供独立、客观的知识服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