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桔子
关注IT桔子,即时了解国内外IT互联网新公司新产品、投融资事件等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  ·  小米集团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万亿港元 ·  昨天  
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  ·  小米集团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万亿港元 ·  昨天  
河北省人民政府  ·  辞旧“焕”新!春节消费活力满满 ·  2 天前  
河北省人民政府  ·  辞旧“焕”新!春节消费活力满满 ·  2 天前  
创伙伴  ·  第一款免费红包封面:蛇年行大运!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桔子

IT桔子文飞翔:创投冬天,还有“出海”这抹新绿

IT桔子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6-11-21 12:00

正文



1114日,在上海科技馆的4楼,大观资本举办了一场以“出海”为主题的活动。虽然话题小众,但每一位嘉宾的分享都干货满满。


以下为IT桔子创始人文飞翔的分享内容:


“出海”这抹新绿


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这次分享,我们和大观资本的几位都是老朋友,一路走过来相互见证。这次分享也是IT桔子在今年第一次对“出海”进行梳理和盘点。


到了2016年,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关键词:创投寒冬、VR、AI、出海等,于是有了今天分享的标题“创投冬天的那抹新绿”……与创投冬天相关联,不过我觉得是结构化的“创投冬天”,“新绿”用来描述“出海”领域,毕竟“出海”才刚刚开始。

国家、公司、人才


刚才韦老师讲了时空观,我会在时间线上给大家讲历史:我们分成国家、公司、人才。




从国家而言,我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丝绸之路,这是陆路的交通,那时候中国文明和物品向海外输出;第二个是郑和下西洋,这是海路,那时候中国需要向海外学习;现在我们提到最多的就是第三个“一带一路”,海陆融合到一起了。


说到公司,这可谓中国最活跃的经济组织了。我们主要会讲创业公司这一块,国企央企的“出海”其实规模更大。对创业公司而言,首先是“外贸”,那时候外贸这一块在中国是有人口红利的,再加上中国制造业的红利让中国占领全球。再到后面关健词是“海淘“,中国人购买力更强,要买国外的商品,不过后来海淘被跨境电商取代了,因为反过来国外也要购买中国有品质的商品。


最后面就是“出海”了,全球化格局下的“中国公司本地化”,不再是语言的转换,而是做为“国外人而生”的全新产品与服务。


第三块就是人才。先是留学、后是海归,到了现在就是“跨境”,“出海”公司里尤其明显,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国外的当地人,是一个非常全球化的团队。

互联网出海的三个阶段


回溯这种历史后,让我们回到中国的互联网。我们把整个互联网 “出海”也分成三阶段,其实前两步都是历史的回溯,这里更多的是一种教训。


2000年到2002年是第一波中国互联网兴起的时候,那时候风头正旺的比如阿里巴巴的B2B业务是出海的典型,阿里巴巴刚融了2000万美元,马云就想一个国家一个国家杀过去,从欧洲开始、到美国,然后再杀到南美,杀到非洲……后面的结果呢?大家都知道,更多的是失败和教训。


后面阿里也暂停了全球化、更多做国内的消费经济。到现在十多年之后、阿里巴巴的出海并不顺利,再加上美国大选刚刚落幕,大家对阿里巴巴的全球化就更加担忧了,但这是阿里成为世界级公司必然要走的路。




第二阶段是2006年到2012年,那时中国互联网公司是“新贵”,他们的野心就是“划洋而治”,这里有很多公司都进行出海了,比如:百度的日文搜索,2007年上线,2015年已经关闭了;还包括腾讯的Wechat,微信在2011年发布,第2年就发布了国际版,目前进展也不太顺利;还有盛大,08年盛大游戏美国上市,国外投资、收购也很火热,比如Mochi、 Actoz等,到现在也没落。同样是一段失败经验。


这个图是一张很有历史感的图片,它代表了当时搜索引擎的市场,大家可以看当时搜索引擎公司有那么多,但现在已经非常少了,“划洋而治”的野心也没有达到预期。




第三个阶段是从2013年开始的,也是我们现在经历的阶段。整个互联网浪潮在2013年达到了高峰点,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很多是在2013年进入互联网创业。这个时候出海的公司所覆盖的领域非常多,此前可能是copy to china,现在则是在工具、游戏、电商、直播等各个领域全面出差,将国内的商业模式与运营方式输出到全球,我这里列了一些典型公司的logo,相信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当然出海公司远远多于这个。


正是基于这些越来越多的出海公司,IT桔子接下里有一些观察、总结到的小数据和大家分享。

出海的创业公司





首先是出海公司的行业分布,目前主要覆盖饼图中的这9个领域,其中的比例数字可以看出来一些趋势,从这个比例出发,我们可以来看中国公司的全球的竞争力,一般占比高的行业、也是中国有竞争力的,但问题就在于大家都扎堆了。比如工具、游戏、电商,是占比最高的这几个行业,其实放眼全球,中国公司、团队都是一流的,这个时候可能很多公司都在和国人竞争。


再看一些竞争力中性的领域,它会跟文化差异、人才竞争有不同的差别,在文化娱乐、广告、硬件这样的领域,中国公司有一定的竞争力和特色,但又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大,毕竟世界级的中国文娱公司、广告公司、硬件公司还是很少的,这波出海领域成长了一批公司,但还不够,可能这些领域反而机会更大。


比如我们谈一下广告。广告是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不过如果我们把这些公司对比Google的收入,会发现中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此外是硬件,这个领域在国外、硅谷目前都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境,这时候中国制造业怎么样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硬件公司是有机会突破的。


最后一块是比较薄弱的,这些薄弱是我们一定要承认的,这些领域的探索我们并不顺利,即使是放到现在,这些领域我们也没有突破。首先一个大块就是企业服务,在美国互联网公司2B和2C的公司是一半对一半,不管是收入还是上市差不多,国内to B还没有发展成形,就还谈不上出海去做服务海外公司的企业服务了。


其次在社交领域,这是和文化、习惯结合得非常紧密的领域,这一块的突破目前看也很有难度。因为大到微信这样的公司,都还没有突出的成绩。当然现在通过直播、切入社交的探索正在进行中,再加上不管中国还是国外,都面临着新一代年轻人的崛起,新一代的年轻人会选择使用什么样的社交、对于我们而言还是有创业机会的。


最后一个大块是金融,国外金融也比较成熟的,甚至谈不上互联网金融,就是综合的金融服务。但在互联网浪潮之下,中国互联网金融比国外得发展更快,这些金融机构也有可能实现“出海”,比如移动支付这些,其实国内玩法比国外更好,而且金融和钱结合比较紧密,也方便大家做离钱更近的事情。




接下来是和地域相关联的数据,这个是“出海”公司选择目标用户的地域分布。从数据来看,中国出海公司最有竞争力的还是在亚洲的地方,这里也聚集了最多的公司;中性的在美洲市场,也就是北美和南美,包括美国本身,我们要渗透进去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更不用说南美;比较薄弱的环节可能在非洲、欧洲,一方面是因为文化的问题,另外是因为基础设施。


如果说把这里的地图对比前面和大家分享的第二张地图来看的话,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边,如果中国的“出海”公司能成体系、成系统,每一个地域都能插遍中国的五星红旗。




第三块是一个投融资状况的分布,和今天的标题紧密结合。我们2016年跟踪了出海领域的262起投资事件,这个领域占到今年所跟踪的所有投资事件的10%-15%(估算),投资总额在40亿~50亿人民币之间。再把200多起投资事件的轮次进行分布,可以看到大多数公司还处于早期,如天使轮、A轮(A轮之前)。


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出海公司的成长非常不容易,这里的成长是讲B轮到上市之间的公司,大概占了13%左右,也就是只有七分之一的公司可以进入到成长期。


最后是退出,这个领域不仅仅是创业公司在关注,对于非常大的公司,甚至我们看到A股上市公司里面有很多公司想实现转型,所以他们对于出海公司也有非常大的期待; 同时比较多的公司,尤其是今年“出海”里广告营销做得比较好的公司选择的都是新三板,这一块如果没有做大,会成为非常好的收购标的。

资本的出海




在前面所有公司和投资事件背后,其实离不开投资机构。我们可以发现投资机构的“出海”比我们想象得会更快,而且这些机构针对性比较明显,包括本土机构出现了一批“出海”机构,如我们今天的主办方大观资本,还有五六个基金也是今年成立的、专注于“出海”的天使基金。


第二类基金是标准的或成长期的VC,他们也把出海公司提上了日程,如IDG、红杉这种综合型的基金,当然也有DST、老虎这种全球化基金。此外,公司投资者(CVC)不管是战略投资还是财务投资,他们也会在在出海和全球化方面进行非常多的投资。


“出海”的另外一面,是资本的出海。当然中国创业者的“出海”是我们当中最关注的,他们占了80%到90%的程权重,此外放眼至整个创投领域的“出海”,中国的资本也在“出海”,我们把中国资本的“出海”分为三个阶段,其实这个“出海”比起创业公司的“出海”相对晚了几年。


首先是2008年的“出海”,那时我们去梳理中国的投资机构和上市公司,盛大在投海外公司是投最多的;后面2006年到2012年,2008年金融危机往后缓了两年,中国公司也面临着困境,那时都是大轮的投资,收购为主;到了2012年之后,就是到了移动互联网领域,我们会发现中国资本的“出海”已经非常激进了,甚至有些大跃进,他们覆盖了初期、成长期,也有后期的IPO、并购重组等。




这里摆了一些2016年的数据,主要是BAT的海外投资和并购,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参考数据,他们在海外进行的投资比我们想象得会更多,里面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腾讯,因为阿里和百度更集中于中后期、金额偏大的投资,腾讯在早期海外的投资比我们要多很多。


这里面对于大家来既有机会又有挑战,机会是指大家融资时、有更多的中国资本可以支持出海项目,竞争时中国本土机构、公司都在直接投资国外的公司,在给他们钱的同时,免不了也会给他们介绍中国的玩法、导入一些资源,这样其实是在帮助国外公司与中国出海公司竞争。

出海的掘金机会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IT桔子关于出海公司的一些掘金机会,用了一个常见的四要素模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