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中古史荐读|刘玉峰:唐代国家制度与社会结构研 ... ·  3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得知周恩来病逝,邓小平连下三道命令,叶帅:我 ... ·  6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刘子超:《血与蜜之地:穿越巴尔干的旅程》出版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珍珠港事件75周年 | 美国人的选择:可以宽恕,不能遗忘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6-12-09 13:35

正文

太平洋二战英烈国家纪念馆的鸟瞰图,展现出沉没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轮廓。1941年12月7日的突然袭击导致这艘船上的1177位军人身亡。

摄影 | DAVID DOUBILET, NATIONAL GEOGRAPHIC

经公众号国家地理中文网暨华夏地理(微信号:NationalGeographicCN)授权转载。

1941年12月7日,日本的致命袭击刺激了美国,打破美国自以为天下无敌的感觉并将其拖入战争的泥潭。如今,珍珠港成为了友善、科学和治愈的象征。


75年过去了,亚利桑那号依然遗留在珍珠港海底,沉眠于12米深的灰色泥水中。

 

自从1941年12月7日清晨以来它便一直留在原地,当时353架日本飞机对驻扎在夏威夷的美国海军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这次袭击导致2403位美国人死亡,1178人受伤,将美国拖入二战,并永远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亚利桑那号战列舰上有1177位军人身亡,其中有近千人的遗体仍安息在逐渐锈迹斑驳的船体内。幸存者如今只剩下5人。不过这艘久经风雨的沉船也是一份切实的诺言——承诺耻辱日永远不会被遗忘。

 

从故人重聚、敬献花圈、音乐会到游行,本周不会缺乏这样的珍珠港事件纪念活动。但亚利桑那号仍将是当地焦点所在:它是牺牲的象征,是科学探索的热点,同时正在成为和解之地。
 


幸存者们的故事


“那一天如同地狱,”现年94岁的Donald Stratton说道,他是那次袭击的幸存者。“当天起初很美好,但是接下来——接下来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

 

Stratton那时还是一位19岁的海军,在‘接下来的事情’中奇迹般地幸存了下来。当时一颗近800公斤重的炸弹击中亚利桑那号,点燃了68万升航空燃油,500吨火药和450多吨军火。爆炸将这艘船变成了一个直径15米的火球,并从Stratton站立的防空平台席卷而过。他身体70%的面积被烧伤。“我现在仍然没有丝毫指纹,”他说道。

 

Stratton在一所军事医院治疗了一年时间,随后于1944年再次服役——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同时又鼓舞人心。“我当时那么做部分是为了复仇,”他说道。“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开始意识到,那些日本飞行员只是在服从命令,正如我们一样。”

 

Stratton与Ken Gire合著的新书《勇敢者们》(All the Gallant Men)是第一本由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幸存者所撰写的回忆录。但他并非是这艘船上唯一的作家。珍珠港袭击时刚满21岁的军人Lauren Bruner已经与Edward McGrath及Craig Thompson合著完成了一本即将出版的小说:《倒数第二个逃离者》(Second to the Last to Leave)。

 

“我记得自己那天醒来后吃了早餐,”这位96岁的老人回忆道。“当天晚上我原本是要和恋人约会。但我没能赴约。”

 

当炸弹击中亚利桑那号时,爆炸将Bruner和其他六人困在艏桅上的金属箱内。和Stratton一样,Bruner身体超过三分之二的面积被烧伤。不过附近一艘修理船上的水手发现了他,并朝这艘燃烧着的战舰上扔过来一条绳子。尽管烧焦的皮肤不断从身体上脱落,Bruner和他的团队仍成功安全逃离。

 

1940年10月,面带稚气的内布拉斯加州本地人Donald Stratton作为海军上等兵应征入伍。如今,他是亚利桑那号仅存的五位幸存者之一。

照片提供:STRATTON FAMILY
 

Stratton(照片最右侧)在医院疗伤时结识了不少朋友。尽管此时看上去已经完全康复,但他的体重曾一度从77公斤骤降至42公斤。

照片提供:STRATTON FAMILY

 

半年后,Bruner经过两所医院的治疗并再次服役。他的第二次军事生涯先后抵达过阿留申群岛、菲律宾群岛和日本长崎。

 

尽管曾在珍珠港经历过恐怖时刻,但这里对他而言仍然犹如天堂。他会在今年去珍珠港与其他亚利桑那号上的幸存者们重聚,并表示:“这就像是回家一样。我对他们熟悉无比。”

水下科学


美国海军负责监管沉船遗址直到1980年。从那以后,美国海军与水下资源中心(简称SRC)合作进行监管,后者是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水下考古学家和摄影师们组成的一流团队。

 

SRC副主任兼摄影师Brett Seymour对那里进行潜水考察已有近20年时间。他解释道,首次对亚利桑那号进行测绘是在1980年代早期。之后二十年内,SRC进行了一系列腐蚀状况研究,油液分析(亚利桑那号仍在以每天约5到8升的速度漏油)与内部调查,以确定这艘船的上层结构还能维持多长时间。(Seymour表示,由于异常缺乏氧气,生锈和腐蚀速度较慢,故而还能维持数百年之久。)

 

一位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潜水员在调查仍配置于亚利桑那号战列舰上的14英寸火炮。二战期间,这艘船上有些部件被打捞上来,但直到1983年,这些火炮才在珍珠港浑浊的海水中被发现。

摄影:BRETT SEYMOUR, NATIONAL PARK SERVICE, SUBMERGED RESOURCES CENTER

 

他们通过研究与摄影,并利用声纳、摄影测量法和水下激光来进行数字测绘,从而了解并管理沉船遗址。去年,SRC公布了亚利桑那号的3D打印图。今年,该中心会将3D打印图赠送给Stratton,Bruner和其他幸存者。

 

针对这艘沉船的最初探索始于日军袭击的一个月后,当时美国海军从亚利桑那号上潜水打捞火炮、保险箱、记录簿和仍能使用的军火。从那以后,出于对船上逝去军人的尊重,潜水者被禁止进去沉船内。

 

不过在2000年获得亚利桑那号幸存者们的许可后,SRC开始将遥控水下机器人送入沉船内(包括与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合作操纵的一个专业水下机器人,对于细致了解这艘沉船大有帮助)。SRC的遥感图像揭示出一副充满日常气息的沉痛景象:甲板上的烹饪器具、陶器、银器、可乐瓶、鞋底等等。

 

“亚利桑那号最让我吃惊的地方就是它仍在原地,”Seymour说道。“当你近距离观看时,看到的不仅是曾经发生过悲剧的场所,还包括悲剧的主体本身。”

 

“这艘标志性沉船可能是关于二战我们所拥有的最切实之物——这是针对重大事件最真实的实物呈现了。在我们的历史上,这样的东西可不多。”

 

从12月9日开始,一项雄心勃勃的新研究将围绕沉船现场的沉积物、土壤、水和溶解氧而展开。Seymour表示,无人知晓最后的结果如何。但他和SRC的同事心中充满了希望。

 

亚利桑那号上的一个玻璃汽水瓶微微发光,如同这座港口黑暗深处的藏宝一般。

摄影:DAVID DOUBILET, NATIONAL GEOGRAPHIC

 


亚利桑那号船首附近,一枚50口径的炮弹在珍珠港的泥水中日益腐蚀。

摄影:DAVID DOUBILET, NATIONAL GEOGRAPHIC

 


亚利桑那号战列舰上,日常用品仍然比比皆是。图中这把叉子位于船上的厨房区域附近。

摄影:DAVID DOUBILET, NATIONAL GEOGRAPHIC


亚利桑那号甲板上一只满是海洋附生物的鞋子——沉痛地提醒着那些75年前逝去的生命。

摄影:DAVID DOUBILET, NATIONAL GEOGRAPHIC 

学会宽恕


Daniel Martinez是公园管理局的首席珍珠港历史学家。他表示,自从1984年以来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他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在太平洋二战英烈国家纪念馆就职。

 

“1991年,”他说道,“我们接待了6000位珍珠港事件的幸存者及其家人。今年我们很幸运还能接待到200位幸存者及相关人士。”

 

不过最大的变化并非是幸存者的数量。

 

“美国已经改变了许多,因此纪念馆也已改变了许多,”Martinez说道。“随着修建纪念馆的人们逝去,纪念馆本身也在重新诠释自己的意义。就亚利桑那号的案例而言,它正逐渐从战争纪念物转变成和平纪念物。”

 

这座纪念馆修建于1960和1961年,并于1962年投入使用——它是美国第一座关于二战的国家纪念馆。Martinez表示,最初的几十年里,“人们对于日本人在太平洋和珍珠港的所作所为充满愤怒、伤痛和仇恨。”

 

从积怨走向和解的转变始于1991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纪念珍珠港袭击事件50周年时发表演讲并提到:“对于德国或日本,我心中并无仇怨——一点也没有。”

 

Martinez表示:“这是一位美国总统在告诫曾经的太平洋战争退伍军人,战争已经结束——他们需要迈步向前。他消除了许多愤怒,并给予了我们利用其言辞作为政策的能力。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告别过去,继续前进。”

 

大量色彩鲜艳的缅栀花于本周的二战纪念日被洒落,漂浮在亚利桑那号战列舰附近的浮油上。这艘船仍在以每天约5到8升的速度漏油。

摄影:DAVID DOUBILET, NATIONAL GEOGRAPHIC

 

当比尔·克林顿总统在1995年的二战结束50周年纪念日抵达珍珠港时,他的演讲也遵循了同样的风格。今年将标志着日美走向和解的又一步: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起访问珍珠港,成为首位考察这里的日本任期内领导人。(今年5月,奥巴马曾访问日本广岛,这也算是安倍晋三的互动性回访。)

 

Martinez表示,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了纪念馆正在从纪念战争转型为包容和经验分享。

 

“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座纪念馆并非仅仅是为了纪念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及其船员,”Martinez说道。“它是为了纪念珍珠港事件中的所有死难者,包括日本人和被误伤的49位无辜美国平民。”

 

他说道,关键在于要记住“我们应纪念日美两国间长达70年的和平。我们所建立的这种关系正在引领我们向前进。关键在于不要遗忘1941年曾发生过的往事,而且宽恕历史能体现出我们国家的伟大之所在。在珍珠港的案例中,能体现出日美两国的伟大。”

 

“作为一项祈愿活动,我们在纪念仪式上引入了日本茶道。我们的纪念馆已经变成了一处治愈之地。我从没想到自己会看到这样的事情。但它确实正在发生。”


好 文 推 荐


1996年新中国第二次“严打”纪实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处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转型期,旧有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管制在松动,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个犯罪高峰……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毛泽东一家首次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

1946年2月11日出版的《时代》,“外国新闻”栏目中的“中国”报道,有一则简短通讯——《毛的一家》。该通讯依次报道了中共领袖毛泽东之子毛岸英从莫斯科飞抵延安的消息及毛泽东的婚姻情况等,并配发了毛泽东与江青在延安的一张合影照片。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军事 | 大清最潮军队浮沉史:新式海军穿西装打领带

新建海军在宣统年中更换了新军装,军官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水兵也放弃了头巾,穿上水手服——新建海军自此成为清代最“潮”的军队。西装领带是表象,新建海军的国际化和近代化道路在很多方面都比北洋水师走得更远。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获得本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