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两位居功至伟的英雄。
当统治了整个北方的胡族政权,87万大军大举南侵时,是他们为华夏民族力挽天倾,避免如南宋崖山之战那样,【
神州陆沉
】的悲剧,提前千年到来。
叔叔坐镇中枢,主持大局,完备战争准备,侄子在前线统帅大军,冲锋陷阵,终于,做中流之砥柱,挽狂澜于既倒,打赢了这场史诗般的奇迹之战。
他们当然就是指挥淝水之战的
谢安
和
谢玄
叔侄。
东晋尚书令:谢安(公元320年—公元385年)
东晋冠军将军:谢玄 (公元343年—公元388年)
他们面对的对手
苻坚,
是知人善任、雄才大略兼备的一代英主,在位前三十年的军政表现,即使比之后世如蒙元之忽必烈,满清之皇太极,亦不遑多让:
前秦天王:苻坚
苻坚本是前秦皇室的疏属,却能密结党羽,弑杀堂兄苻生,一举夺位,而后启用了国士无双之才
王猛
,事其如师长,委之重任,同时又任用吕婆楼、梁平老、权翼、薛赞等能臣,
君臣同心,整顿吏治,打压豪强,推动教育,创立太学,开发水利,劝课农桑,轻徭薄役,修建驰道,促进商业,让本是关中小国的前秦政权,国力迅速强大。
前秦丞相:王猛
王猛率军攻灭前燕、屡败前凉,一统中原地区。前秦军更攻取东晋的梁益二州,占据巴蜀汉中之地。
王猛死后,苻坚自掌国政,依仗强大国力,先灭前凉,再攻灭拓跋鲜卑的代国(后来北魏王朝的前身),统一中国北方,并南下夺取东晋的襄阳、彭城两大战略重镇,又派吕光西征,平定西域三十余国,此时十分天下已得其七,版图之庞大已经远超曹魏,不亚于此前的大统一王朝如东汉/西晋。
其时中原英才云集,尽于前秦国都长安,所谓“杨槐葱茏,华车鸾凤,竟有两汉开国气象”。为了混一宇内,攻灭偏安江左的东晋政权,举国之力,苻坚调集了号称87万的大军南征,狂傲喊出了“
投鞭断流”
的口号,称用麾下大军的马鞭,就能截断长江天险。
江南闻讯,一片人心惶惶,护国抗敌的重任,全压在了中枢的谢安和前线的谢玄身上。并没有多少人看好他们。
坐镇荆州的桓氏首领、西府军统帅桓冲,就认为谢安只是文臣,不明将略,大敌当前,还只知游玩闲谈,谢玄更是“不经事少年”,加上敌众我寡,此战必败无疑,叹息华夏民族从此要成为披左衽的胡族的奴隶了。
桓冲:【谢安乃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虽遣诸不经事少年,众又寡弱,天下事可知,吾其左衽矣!】
然而,前秦与东晋交锋的多年战争中,晋军虽连失重镇,但对等兵力的交锋中却从未落过下风。桓冲的哥哥
桓温
,就在生平最后一战,公元371年的寿春之战,以逸待劳,大破前秦名将王鉴和张蚝,一雪枋头兵败之耻。
东晋大司马:桓温
桓冲自己也曾在公元381年的竟陵之战,派自己的侄子桓石虔,击退秦将阎震侵攻,并将其生俘。
而谢氏叔侄负责的东线战场,财政准备,建立新军,军备整训,军队部署,皆由谢安决断,谢玄执行,建立起一支之后称雄天下数十年的精兵:【
北府军
】!
公元378年,秦将彭超率军6万,侵攻徐州,攻陷盱眙,击杀晋将毛藻,其他各路晋朝援军都畏敌后撤,35岁的谢玄率领北府军当先迎击,以寡击众,连战连捷,先后斩杀秦将都颜、邵保,又分兵破敌浮桥,沉其辎重船只,最后将这支秦军一举歼灭,彭超仅以身免。
凭此战之功,谢玄也正式竖立了自己在军中的威信,和北府军的赫赫威名。
公元383年5月,桓冲率军10万北伐襄阳,却被救援的前秦名将慕容垂,用虚张声势的疑兵计轻易吓阻,就此撤军。之后,苻坚派秦将姚苌自益州领水军东进,慕容垂自东面西征江夏,将坐镇江陵的桓冲钳制得动弹不得。
前秦冠军将军:慕容垂
是年8月,苻坚以其弟苻融率步骑25万人为前军,自己领关中新征兵马12万人为后军压阵,骁将梁成统率5万最精锐兵马为前锋,杀向淮南战场。
谢玄调派部将刘牢之率5000北府军,迎击梁成军于洛涧,晋军以一当十,如猛虎入狼群,竟将敌军一举全歼,光是确切斩首数就高达1.5万。
东晋征东将军:刘牢之
此战之后,秦军上下为之胆落,苻坚色厉内荏,实则早已全无自信,才有了在八公山的
草木皆兵
终于在淝水主战场,面对谢玄率领的8万北府军,秦军竟是连一个战术后撤动作,都能陷入混乱。
谢玄则敏锐抓住有利战机,率领8000先锋刚渡完河就趁势掩杀,后续兵马次第跟上,斩杀秦军前敌主帅苻融,苻坚同样中箭负伤,秦军中枢一片混乱,士卒自相践踏,溃败奔逃,投水而死者不计其数,尸沉淝水为之不流。
而丢盔弃甲、向北奔逃的大批秦军,更是
风声鹤唳
,草行露宿,在饥寒交迫和晋军的不断追杀之下,能活着逃回中原的寥寥无几,晋军俘获的器械、军资、珍宝堆积如山,牛马驴骡骆驼等牲畜多达十万余头。
大战结束,苻坚逃回洛阳,收集败兵只剩十余万人,战损比超过2/3,再难维持一个胡族联盟,压制其余各族野心家,鲜卑慕容垂、慕容冲和羌人首领姚苌等趁乱相继举兵,庞大的前秦帝国土崩瓦解,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擒杀于五将山。
苻坚这一败,输掉了前三十年的毕生功业,输掉了幅原万里的庞大帝国,留下“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多个成语,成为千秋笑柄。最终盖棺定论,从气吞八荒的一代英主,沦为一意孤行,自大国灭的反面典型。
在国运垂危的时刻,力挽狂澜实现惊天大逆转,给予敌军歼灭性打击,直接打垮了一个强大帝国,中国历史上只此一例。
就凭这一战, 将满40岁的谢玄,和34岁时打赢赤壁大战的周瑜齐名青史,”香囊未解“成了和”小乔初嫁“一般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