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大好实习
南大好实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手游那点事  ·  今天官宣:腾讯第一款接入DeepSeek的游戏 ·  3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上线4年吸金近50亿,这款二次元真在日本赚麻了 ·  4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全年收入804亿,国内“第2”的游戏大厂如何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大好实习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中科院一博士论文爆红刷屏!

南大好实习  · 公众号  ·  · 2021-04-20 21:00

正文

本文转载自南方都市报(ID:nddaily)


昨日(4月18日),认证信息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普策划人”的用户,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论文“致谢”部分的图片,讲述了作者逐步克服家庭贫困,历经亲人师长离别,凭靠努力完成学业,从四川南充仪陇走出大山战胜命运的经历,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广泛关注。


南都记者了解到,当天,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转发上述消息,披露这篇致谢来自博士学位论文《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作者为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 黄国平



论文致谢部分讲述22载求学路“许多不容易”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根据该致谢文章,黄国平“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但他的信念很简单,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黄国平在致谢中提到,他12岁时母亲离家,17岁时父亲因交通事故去世、同住的婆婆也病故。进城上高中后,计算机启蒙老师和对其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匆匆离世,“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除了亲人师长的离去,贫困是另一重现实的考验。黄国平在文中称,高中以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无数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电瓶进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学费没交,黄鳝却被父亲偷卖了,然后买了肉和酒,都是难以避免的事。”


他求学期间家徒四壁,下雨时要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屁股后面沾着泥湿漉着上课,夏天光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则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


命运一丝的怜惜是高中后“学校免了全部学杂费,胡叔叔一家帮助解决了生活费”,大学后“计算机终于成了我一生的事业与希望,胃溃疡和胃出血也终与我作别”。


在致谢结尾,黄国平对未来不乏期望,“因为有了这些点点滴滴,我已经有勇气和耐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4年前博士毕业现为高级研究员


上述文章图片发出后,在网络上迅速流传,不少网友被黄国平坎坷的学习成长经历、真挚朴实的语言打动,有人留言称其为“自强不息,天道酬勤的典范。”


4月18日,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随后转发相关消息, 披露“致谢”文章来自黄国平博士学位论文《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


南都记者了解到,黄国平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10月,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立自动化研究机构和最早开展类脑智能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


黄国平在校期间学科专业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机器翻译方向硕博连读,具体研究方向为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


在上述博士学位论文中,黄国平从考查统计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融合统计机器翻译技术的中文输入方法、基于术语识别边界信息的术语识别和翻译方法、基于随机森林的统计翻译在线学习方法,设计和实现了人机交互式英汉机器翻译系统。


公开信息显示, 黄国平现为腾讯AI Lab高级研究员。


昨晚,“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走红”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有网友写下了他们的遇过的和见过的相似经历:


@星星看啥片: 我大学交不起学费,当时我母校也只是普通二本,一般人拿不到贷款资格,我每年都欠学费……财务科的人员每一次都说不要紧,等有钱了再来交……现在我都在广州成家立室十几年了,一直很感恩。

@大耳朵图图来了哇: 邻居一孩子,一出生母亲就离去。他跟着当时80多的奶奶、因残疾而未婚的伯父、多病的父亲生活。高考失利去了武大,本科毕业保送去了清华直博,同年父亲去世。疫情期间他成了村里的志愿者,负责采购、登记、分发用品;疫情结束后遇上洪涝,他背着铁锹日夜守在河堤。他的未来一定是星光璀璨!

@扁圆的石阶: 以前我爸在初中当校长时,一个姐姐的姨在给自己的孩子开家长会时找来,说这姐姐家里没人管没钱读书要去学裁缝了,我爸给申请了免学杂费,我家每月给拿些生活费和衣物,高中我爸和二爸帮着到处找人给减免了学杂费每月还给补助生活费,那姐姐大学毕业现在已经家立室,月收入上万,成都买第二套房了

@samanthayoyo: 科学院很多学生的故事都很感人。我有个朋友的老公,现在已经留所副研了。他是他们村里这些年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研究生,然后是博士后,博士后好多年留所的。他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他的研究领域常年要去高原采集标本,这个过程每一次都有或多或少的生命危险,他发过很多篇sci,现在还为家奔波

很多人为之动容落泪:

@不乖书生: 愿天下不再有寒窗苦读的学子

@平凡路上之_GZ: 真好,高等教育的意义。人生之路如果真的有捷径,那么读书就是最好的一条,也是实现阶层跃迁,改变命运的最好可能之路。

@不朗笑和笨雅明: 这样真挚的独白实在让人动容

@happy五妞妞: 眼泪看得掉下来。好棒,没有被苦难打败,就已是强者。

@方大侠GT928: 那句“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的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真是令人动容。

@珂雪与怿树: 看得我眼泪要下来了

@单机突入CJK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无首蜻蜓 : 文不长 却是半生总结 是志与坚的淬炼

@要要要要要呀: 这才是读书的意义,永远不要嘲讽“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打工”“你看我儿女都能打酱油了,你还没结婚”“今年二十好几了吧,怎么还在读书”,读书不一定能改变收入、社会地位,不一定能出口成章落笔成文,但一定能丰富精神世界,在困境中逆流而上。想做一个真正配得上“知书达理”的人

@春天阳光43371: 苦难也许是一个人的拦路虎,也许是一个人奋发的过墙梯。好与坏取决于承受苦难的人意志、决心和对到达目标的渴望程度。


南方都市报(nddaily)报道

南都记者 张林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