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傻瓜扯扯淡
以史为鉴,多读少想。——一只金融狗的自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傻瓜扯扯淡

天佑美国——《美国大外交》读书笔记

傻瓜扯扯淡  · 公众号  ·  · 2019-05-03 13:3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美国大外交》是乔治.凯南在芝加哥大学的演讲合集。毕业于普林斯顿的凯南任职过美国驻南斯拉夫和苏联大使,在《外交事务》上以“X”署名提出了贯穿冷战的遏制战略,职业生涯最后阶段返回普林斯顿。一流的外交家也是历史复盘高手,凯南系统性批判和反思百年以来美国的外交政策,理论清晰框架稳定,有助于理解今日中美冲突。


大国均衡

凯南的历史分析隐含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础逻辑:大国均衡。这种典型的盎格鲁萨克森式的逻辑植根于美国法制道德准则,源于美国国父们的建国理念。面对英军的刺刀火炮,美国十三个殖民地的代表们在同一个原则下搁置争议最终取得独立,构建同一框架维护各方利益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坦白地讲,凯南所谓各方利益还是为了美国利益。美国身处北美大陆,地理上远离欧亚诸国,所以诸国的大国均衡维护各方利益是最大化美国的利益。换言之,美国不允许任何一个战略性区域存在单一压倒性势力。


这一逻辑最早实践于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彼时大清末年风雨飘摇,英国早已渗透至中国内陆仍然以商贸为主,沙俄和德国抢占中国东北和山东以交通网络宣誓实质性主权侵略。晚到一步的美国向各个列强提出了精妙的“门户开放”政策,每个国家应当向所有国家开放其占领区域鼓励通商贸易。这个正确的废话得到了各国语焉不详的赞同,为总统麦金莱赢得了空前的国内支持。


二十世纪初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完全胜利沙俄节节败退,为了制衡日本在东亚的压倒性优势,美国极力促成了日俄达成朴茨茅斯条约,日本军国主义耿耿于怀。


大洋另一端的欧洲经历了拿破仑战败和普法战争,普鲁士统一奥匈帝国逐渐成为欧洲的单极力量。解释一战导火索和背景的资料汗牛充栋,美国联合英法制衡德国的战略意图非常清晰。秉承美国建国理念,美国又在战后主导了国际联盟,近现代史上第一个多边机制。


战争激发复仇而非和平,窃取魏玛共和国果实的希特勒点燃清洗种族的火焰。在凯南看来,如果当时三大极权政府德国、苏联和日本联手征服世界,二战的延续时间要长得多。希特勒赶走了英法调头侵略苏联,无限潜艇战和珍珠港空袭把美国拖进了二战,在欧洲联合英法制衡德国,在亚洲联合中苏制衡日本,大国均衡战略再次浮出水面。老大老二冲突倒霉的都是老三,一战之后的国联协议牺牲中国利益爆发五四运动;二战之后的雅尔塔会议牺牲中国利益割让蒙古爆发国共内战,中美关系令人感慨。


二战之后的两极是美苏,遏制苏联的全球扩张成为大国均衡逻辑的核心政策。


批判&反思

确认美国外交政策合理性的同时,凯南系统性地反思了不足之处。


尊重差异。 凯南承认不同国家之间的巨大差异,尤其是民族国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多变框架能够解决的问题。凯南的名言,政体主要由实践的烈火锻造而成,而非源自空洞的理论,它们是对民族性格和国家现实的反映。从这一点出发,本书后半部分处处批判,比如,近代以来美国一直以中国的保护人自居,希望中国复制美国的民主制度,但是东方式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比如美国高估了胡志明的共产主义理性,越南骨子里是一个民族主义国家,并不是苏联的傀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只是胡志明摆脱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说辞,美国错误评估了形势陷入越战几十年难以自拔。


凯南再次明确,虽然外部形势会作用于一个国家和民族,但是决定其命运的是内因,美国人绝不能越俎代庖,妄图用美国式的法制道德准则改造世界。朝鲜战争、越战以及现代史上干涉中东的布什主义均已失败而告终,所以美国在阿富汗派驻地面部队方面小心翼翼也是考量之一。


一致预期。 凯南认为从一战到冷战存在一种“唯军事论”的误导。该论调始于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的名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只有完全胜利才能赢得结果,类似于丘吉尔所言“没有胜利便没有生存”。一战是第一次性全面战争,凡尔登绞肉机残酷无比,《西线无战事》中幸存的德军士兵已然精神崩溃,凯南认为这样的全面胜利有何意义。复仇的烈火在二十年后被希特勒重新点燃,二战的规模和时间约远远超过一战。进入冷战之后,美国人认为世界大战将再次爆发而惶惶不可终日,苏联人掌握核武器的事实将这种恐惧推升到极致。当核武器出现的时候,全面战争已经结束,因为哪一方都无法承受投放核武器的代价,和平不期而至。路人皆知的一致预期往往不能兑现。


凯南进一步指出,普罗大众就是乌合之众,他们经常被英雄误导,沸腾的情绪而不是冷静的头脑指导行为。通常而言,大众的观点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被利用的价值。民主是一个身体像房间一样大而头脑像针尖一样小的怪物,他没有头脑且反应迟钝,反应过来却又行为过激。


美苏&美中

凯南一生中最精彩的一页是提出了针对苏联的遏制战略。学术功力和大使经历帮助凯南深刻和准确地判断苏联问题,通过非军事手段取得了冷战的最后胜利。苏联倒台之后,一位记者曾经采访凯南关于美国如何推翻苏联,凯南以一则俄罗斯寓言回应:牛一直在劳作,苍蝇一直在牛鼻子上站着,天黑后回村,苍蝇兴奋地告诉大家:我们劳动了一整天!冷战也是这样,美国确实做了这做了那,但赢得冷战的不是这些,而是向另一个世界展现了自由世界的样子。


凯南认为:1)苏联共产党是一个封闭的极权系统,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两者无法兼容。外部的资本主义世界不但腐朽而且时时处处觊觎社会主义苏联,夸大外部威胁巩固内部统治是一个巧妙的治国选择。随着体系的扩张,越来越少的人能够接触到核心层,代际传承的难度越来越大。2)从历史来看,俄罗斯族长期处于和外族的斗争之中,无论是蒙古族还是瑞典人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没有征服俄罗斯。经验给与俄罗斯人灵活性和长期耐心,遇强则弱,迂回战术等等。3)经济问题是苏联最大的软肋,尤其经历了二战之后,生活的困顿超出了人民对信仰的忍耐力。俄罗斯的历史上只有商人这个略显鄙视的名词而不是美国式的企业家称呼,所以市场经济没有推手。


基于上述要点,凯南的遏制战略首先要求美国发展好自身经济,证伪苏联宣传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言论,这是一切的重中之重;其次,在每一个外交节点上给与苏联压力,展现决胜的信心和勇气,在关键底线上留给苏联人一定空间。这是美国式的灵活性和长期耐心,剩下的就是等待苏联巨兽的自我衰竭。


虽然有人类比美苏冷战,但是基于凯南的思考看今日中美冲突却有着天壤之别。科斯在《变革中国》中同样复盘了中国建国之后的政治经济演变路径,接纳市场经济退出行政干预是主线。无论是解决温饱的小岗村承包制还是解决知青就业的城市七人制私营企业,实用主义解决现实问题贯穿社会发展。虽然尚有改进之处,无人能够忽视中国庞大的市场经济体量和对应的企业家群体,他们正是中国经济位及全球第二的主要推手。


开放的中国取得的成绩引起了美国大国均衡逻辑的再次反应,这是美国利益所在的客观事实。美苏遏制战略的核心是美国做好自己证伪衰退逻辑,所以即使未来几十年中美冲突不断,中国做好自己证伪衰退逻辑便可,中国进一步的发展和开放不可阻挡,中美成为世界新两极的趋势不可阻挡,任何过度乐观和悲观都无法改变这些。


正如加迪斯在《冷战》一书中写道:近眺不远的过去所看到的,注定与从遥远未来的远观不同。在当下看似重大的事件,可能会变得微不足道并且不可思议,就像南极洲的游客或许会关注漂流的冰川上一群难以分辨的企鹅之间发生的争吵一样。但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潮流有着某种意义,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塑造着即将发生的事情。


天佑美国!天佑中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