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绿维文旅
绿维文旅以规划设计为核心,围绕"开发建设、投资融资、运营管理、人才与培训、智慧旅游"提供旅游全产业链整合咨询服务,以"平台化运作,产业链经营"为宗旨,建设"中国旅游开发运营O2O平台",为旅游及特色小镇开发运营提供全产业链全程孵化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rchrace  ·  UNStudio / ... ·  昨天  
混沌学园  ·  为什么DeepSeek没有诞生在科技大厂? ·  2 天前  
孤独大脑  ·  2025年:平安生活指南25条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绿维文旅

热skr人,探索城市规划与高温背后的联系

绿维文旅  · 公众号  ·  · 2018-08-19 14:05

正文


经历了旷日持久的高温,南北方“蒸烤双拼”携手,热出freestyle,热skr人。城市的高温与城市规划、人口规模、工业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对城市发展面临的气候问题与挑战,需要采取相关的城市规划行动予以积极应对。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据了解,因为今年夏天北极冷空气南下势力偏弱,加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北、强度偏强,在其控制下,易出现高温闷热的天气。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大城市中,重庆、长沙、武汉表现最为“突出”。其中,重庆热的最持久,7月高温日达20天,不仅白天热,晚上也不“打烊”,堪称“火炉王”。


“火炉”城市知多少


中国“火炉城市”经历了多次演变,衍生出多个版本。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最早也流传最久的版本据说出自民国,包括重庆、武汉、南京,被称为“三大火炉”;后来加入了长沙,变成了流传最广的版本:重庆、武汉、南京、长沙“四大火炉”。2012年,国家气候中心专家根据1981年到2010年间的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分析我国主要城市的炎热指数、极端最高气温、高温日数、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等要素,得出了近31年全国夏季炎热程度靠前的10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分别是:福州、重庆、杭州、海口、长沙、南昌、西安、武汉、南宁、广州。



不管版本怎么衍变,在各种版本中,重庆成为唯一榜榜有名的城市,的确不虚火炉之名。其它上榜城市,不管是长沙,武汉还是南京,全都是长江中下游流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容易出现持续高温。相反纬度更低的广深一带,因为靠海而降雨充足,很少出现在火炉城市的排行榜上。

不过不管哪个版本的火炉名单,都会与不少人的感知不吻合,这是因为它至始至终都是一项民间的评比,缺少科学统一的统计口径,“火炉”城市一直没有确切的定义和科学的标准。

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对“火炉”城市的影响


火炉城市往往也是交通枢纽。有观点指出,民国时期的人口流动低,得到公认的火炉城市,一定是关键性的交通枢纽,外来人口聚集或者途经。如果是闭塞之地,所谓火炉,也只是各地民众自说自话而已,不会形成共识。那时候交通和商贸对水运的依存度很高,而重庆、武汉、南京老三大火炉,全都是长江沿线重要的码头城市,也形成了有名的商埠。加上这些地方夏季温度本来就高,往来贸易的商贩口耳相传,将酷暑的情况带到全国各地,才会形成火炉一说。

火炉城市也是经济地位的体现。有观点指出,区域经济对城市温度的影响,被科学证明属实的热岛效应,也提供了一个解释。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两个巨大的改变:人口密度提高;土地功能改变。人口聚集区,相应的建筑密度也高。高楼阻挡了空气的流动,加剧了热岛效应。此外,人口密集之地,经济生产也更密集,比如尾气排放量更大,这也被视作温室效应的重要源头。随着土地功能的改变,植被减少,硬化的地面取代土壤,工厂取代森林。城市化越高的地方这种改变越大,温度的变化越是明显。


重庆(图片来自摄图网)

比如,有观点显示,重庆市主城区地表温度平均值,从2000年7月到2016年8月增加了5.72℃。


武汉(图片来自摄图网)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武汉。作为老三大火炉之一,这几年武汉基本很少挤进高温排名的前四。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这几年大力推动绿化和还湖,数据显示,1997年至2011年,武汉建成区绿地面积由5270公顷,增加到了16347公顷。

可见,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人口、工业化等对火炉程度密切影响。另外,随着经济要素在区域内的高度聚集,这种影响还可能通过城市群体现出来。

气象学家研究发现,随着长三角城市群不断扩大,区域性热岛迅速扩张,改变了极端高温事件的时空分布。比如上海,1978年以后,高温极值不断刷新,从37℃到38℃,直到突破40.5℃。


恩施(图片来自摄图网)

这些年流行的十大避暑圣地,也遵循同样的逻辑。决定城市避暑知名度的,除了气温低的基本自然条件外,交通和发展水平也是重要因素。比如恩施,随着宜万铁路的开通,背靠重庆和成都的优势充分显现,这些年才能够成为火热的避暑圣地。


“火炉”城市的城市发展之路


“火炉”城市的说法,在某些地方逐渐没那么流行了。对于现代人来说,尤其是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地区,御热能力大大提高。比如空调公交基本取代了像闷罐子一样的公交车,而冷气十足的地铁,提供了更舒适的出行。 但有观点认为, 大量空调排出的热气更让路人苦不堪言。

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在居住区、商业区和住宅区提供了无缝的接驳。 打车软件能让你在网约车到来时,再穿过暴晒区,钻进空调车里,而不用像过去一样顶着太阳在路边手招出租车。 另外,像外卖这种平台的崛起,让人们更多可以待在室内生存,感受室外酷热的时间其实减少了。

这些同样是城市发展水平的体现。有观点认为,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热岛效应更显著,室外气温可能更高,但御热能力提升,让我们忘了身处火炉。 也有观点认为,随着城市多中心的出现,以及未来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城市热岛效应也许会减弱。


(图片来自摄图网)


在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气候问题与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通过采取相关的城市规划行动予以积极应对显得尤为迫切。有专家指出,应对气候问题的城市规划工作重点应包括:从战略高度进行应对气候问题的城市规划机制上的顶层设计,加强气候适应性城市规划技术方法的研究,将应对气候问题的目标与措施纳入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推进应对气候问题的规划理论方法技术的教育教学工作。


专家建议,城市规划与设计在应对气候问题方面主要涉及的空间要素包括:城市形态和布局结构、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城市绿地系统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等方面。就具体的应对气候问题的规划行动而言,可设定三个目标,一是减缓宏观气侯变化,二是适应地域气侯特征,三是改善城市微气侯环境。基于这些目标,结合城市规划与设计可调控的空间要素,提出相应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具体建议。

绿维综合中国城市规划、西部城事内容编辑整理

封图来自摄图网

绿维微信精华一览

绿维大咖分享会 | 乡村振兴项目规划和资金解决方案

乔润令:不靠地产,文旅产业如何高质发展?

党政一把手必读 | 全域旅游的系统整合思维

七夕旅游消费趋势预测:8090后的浪漫get一下!

休闲农业如何开发规划?看这里就够了!

田园综合体之后推什么?农业农村部为这66个地方点赞!

七夕将至,旅游企业真的读懂女人心了吗?

马牧青:全域旅游重在“八动”

功能布局——旅游小镇开发运营的头等大事!

《西虹市首富》里的土豪酒店为何让人印象深刻?

乡村振兴资金新渠道:财政部明确两项土地资金收支要求

美丽乡村经济新动能:"万村景区化"的浙江样板

现代农业观光园:3大策略4大产品,打造城市"后花园"

重磅!交通、水利等6类重大建设项目将允许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聚焦休闲绿皮书:幸福产业与美好生活

践行生态文明与优质旅游,国家公园建设今年有啥大动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