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蕊希
蕊希,「 一个人听 」。如果有一天,你取消关注了,请记得我们,曾经爱过。(微博:蕊希Erin)。听她的声音,会上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特斯拉销量十年首降,比亚迪要成为全球电车第一了? ·  15 小时前  
新周刊  ·  为什么全国最容易中风的人,在东北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轻盈的胜利 ·  3 天前  
新周刊  ·  全网争议,封神故事为什么这么难拍?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蕊希

你的微信消息,暴露了你的社交格局。

蕊希  · 公众号  · 杂志  · 2019-10-12 20:50

正文


我身边有人问我:" 如果朋友圈里有很多微商、集赞的看着好烦,怎么办? "

我跟他说: " 那就屏蔽啊。 "
他说:" 都是些亲戚朋友,屏蔽了之后,再发别的也看不到,多不好意思。"


随着我们社会关系的变化,微信里的好友越来越多,朋友圈的内容也渐渐从单纯的生活分享扩展到了工作、集赞、晒娃等等,这就让我们的注意力渐渐从喜欢的内容分散,慢慢变成了一种内耗。
学会主动屏蔽,就成了一种非常必要的社交能力。
但就像前面的对话一样,我们常常会因为过于在乎别人的感受,而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

我曾经也是一个过于在乎别人话的人。
记得当时正在选择考研要报考哪所学校,本来自己已经看好了一所,这所学校的专业水平和录取分数都比较符合我当时的能力,但身边的同学不经意间提了一句: " 这所学校的环境 不怎么好。 "

其实环境问题根本没在我的考量范围内,但听他这么一说,我又放心不下,找了一些环境更好的学校做对比,最后折腾了半天,浪费了很多时间,我还是选择了最开始心仪的那所学校。
现在回想起来,过分在乎别人的话,只会增加自己多余的困扰。我们都应该学会适当屏蔽那些无效的信息,更专注于自己的选择,就像那句歌词里唱的: " 别人的话,随便听一听,你要自己做决定。 "

其实不只是别人说的话,那些对自己无用的社交,直接屏蔽和忽略就好。


汪涵曾经在节目上自曝删掉了陈坤等人的微信,用他自己的话说: " 我们之前没有微信,但是感情根本不会因为彼此之间没有微信就变得不好,要把一些没有意义的全部删掉。 "
现在的年轻人经常会面临, " 微信列表里躺着几千人,却没有一个可以说真心话 " 的窘状,所以我们要学着用无用社交的时间,多联系几个真心朋友,把时间花在值得的事情上。
何炅曾经讲过, " 韩雪拒绝过自己的邀约,因为她要回家写作业 " ,用韩雪自己的话说: " 随着年龄的增长,只有终身学习才会令一个女生变得更加睿智,更富有魅力。 "


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屏蔽掉一些无用的社交,既是对生活的尊重,也是保持独特魅力的关键。
美国大学教授曾经说过一句特别贴切的话: "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明白身边99%的人和事,都与自己无关。 "
不管是汪涵还是韩雪,他们都懂得屏蔽无用的社交关系,而这种 " 拒绝 " ,能让他们更专注于自己的圈子和生活,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前阵子,马云退休的新闻刷爆了整个朋友圈,随之爆火的,还有一段2000年 马云 被CNN记者采访时的视频,视频中记者公开嘲讽: " 你是百万富翁吗?你没赚到钱,却依旧口号震天,但你依然野心勃勃,你想做什么? "
马云只是回答: " 我想改变世界。 "

当时那位记者一定以为他疯了,但19年后的今天马云用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等等产品,改变了互联网,也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而他本人也曾一度成为中国首富,用事实给了当初质疑他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和马云一样的还有著名设计师贝聿铭,他当选主持修复法国卢浮宫时,遭到了法国民众和部分官员的一致反对,甚至被人当街吐口水,他对这些恶意和质疑都一笑置之,而当最终设计稿递交后,他设计的修复方案惊艳了整个巴黎。

没有人会理解你在功成名就前吃过多少苦,那些真正厉害的人,都能在别人不理解时,依旧坚持自己的行动和信仰,在嘲讽和羞辱面前,默默付出取得成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