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林采宜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著名人文学者,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著有随笔散文《假装思考》、《肆无忌惮》和财经专著《中国理财地图》、《告别速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强国  ·  每日一读 | 一个人内心强大的四种境界 ·  20 小时前  
羊城晚报  ·  深度专访 | ... ·  20 小时前  
为你读诗  ·  春天赠予我雷霆,也赠予我花朵 ·  昨天  
为你读诗  ·  春宜练流瑜伽:顺应自然,温暖四肢 ·  2 天前  
三节课  ·  自从用上DeepSeek,我现在强的可怕!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林采宜

金融圈犯桃花,但比出轨更可怕的是...

林采宜  · 公众号  ·  · 2021-04-08 22:59

正文

私德与公德
今天一早,朋友圈疯传某券商高管出轨,电话录音被女方丈夫丢进300人的客户群,倏而成为整个金融圈家喻户晓的八卦故事。
出轨,过去是村头巷尾最热门的嚼舌话题,任何家长里短都不如两性关系更能刺激人们的想象力,而添油加醋则是想象力的副产品。生活平淡,往别人的故事里倒点酱油倒点醋,是为无聊日子的娱乐。
互联网时代,出轨,一样是网络吃瓜群众们的“大瓜”, 连媒体记者们都津津乐道,唯恐剧情不够刺激,阵仗不够热闹。
大多数人都在评论出轨者的德与非德,却很少人关注把私人通话录音并发到网络上曝光这件事情的性质。
出轨,和恶意曝光他人隐私,如果都算失德行为的话,前者是私德不检,后者则属于公德有亏。
何为私德,用梁启超的话来说是“人人独善其身”,是个人生活中的美好品行,一个人私德不检,影响的只是他(她)个人及其亲友。而公德则是“人人相善其群”,是社会生活的秩序和规则,一个人违背公德,轻则会损害他人、甚至是社会公众的利益,重则伤及社会公共秩序。因此,公德属于法律、制度和其他社会公共规则所约束的范围,而性忠诚等私德则不需要公众监督和公共组织来协调和处置。

移情别恋算不算道德问题?
无论是一见倾心,还是日久生情,都是身不由己的情感,如同个人的主观意志无法控制的脸红、心跳是荷尔蒙主导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本质上和道德无关。
但如何处理这种情感,则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品格。
若说出轨,民国最著名的三角恋爱莫过于梁思成、林徽因和金岳霖之间旷日持久的恩恩怨怨。
据说,林徽因跟梁思成坦白:“我可能爱上老金了。”梁思成说:“你有选择的自由,如果确实更喜欢他,我可以退出。”
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说给金岳霖听,金岳霖感慨万分:“思成能出此言,可见他有多么爱你,一切以你的幸福,你的感受为抉择,这样的男人,岂可放弃!”
林徽因和梁思成白头偕老,金岳霖则不离不弃,天天做他们家的邻居。一段三角恋情演绎成这样,有梁思成的胸怀和涵养,也有金、林二人的理性和节制。
回到如今的社会舆论,大部分人似乎更热衷于谴责出轨——这种纯属于个人私德的性忠诚问题,却少有人过问那些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利益网络暴力来制造他人“社会性死亡”的有损公德行为。
对于一个宽容的社会而言,私德如同内衣,是用于自律的,是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对他人的审判。公德则是栅栏,是所有人不可随意突破的行为规则。
而在一个颓败的社会,私德经常沦为攻击他人的棍棒;而公德,则经常在吃瓜群体的唾沫中灰飞烟灭。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文学者、经济学家林采宜的原创 文章,欢迎转载, 转载请在文章标题下注明作者及出处。
相关阅读......

幸福的秘诀


远 方

虚室生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