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读
跟着我,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读  ·  为什么现在古偶剧管爸爸叫阿耶? ·  昨天  
作家张萌  ·  张萌:翻烂这3本书,每页都是人生智慧 ·  昨天  
龙岩图书馆  ·  重要通知 | ... ·  2 天前  
十点读书  ·  生气,最能见人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读

小说界的莎士比亚,毒舌大师推崇的大文豪,但他在孩子的心中是圣诞老人

精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6-12-24 20:00

正文

精读君曰


看到标题,你猜出来他是谁了吗?


前面的导读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创造”了现代圣诞节的过法,成为大人和孩子心目中的圣诞老人的,正是你我都很熟悉的狄更斯。


下面这篇文章,将带你认识狄更斯这位“圣诞老人”,走进他所在的时代。




小说界的莎士比亚,毒舌大师推崇的大文豪,但他在孩子的心中是圣诞老人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ID:hust_press)


记得当年修外国文学史,老师在第一堂课就说:“我希望你们这一学期至少看完十本外国文学经典,就从容易懂的狄更斯看起吧!期末考试就考他书里面的内容。”


于是那学期图书馆里的狄更斯小说一直处于借出状态,等读完狄更斯的著作,小编发现狄更斯笔下大多数主人公都是这样的经历:


主人公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少年时期历经磨难,后来因为偶然的原因继承一笔遗产,最后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例如《大卫·科波菲尔》和《雾都孤儿》)



每个作家都会在笔下的人物上投射自己的影子。狄更斯也不例外,他会塑造出这样的主人公,因为他的人生经历也是这样的:年少贫困,成为职业作家后名利双收,过上幸福的生活


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 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做童工。15岁以后,狄更斯不断跳槽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甚至他还想从事戏剧表演工作,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


直到成为职业作家,这种探寻方才止步,一代文坛巨匠人生华丽启幕:


1833年,狄更斯开始以“博兹”为笔名在杂志报刊上发表短篇故事、特写和随笔;


1836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始逐月分段出版(20个月出齐);


1837年,《雾都孤儿》开始在狄更斯主编的杂志上连载;


1840年,《老古玩店》开始在文学周刊上连载;

……


狄更斯未到而立之年,就已经写出了《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等多部名垂史册的巨著,要找一个与之相近的例子,小编能想到的只有张爱玲:1950年,张爱玲出席上海市第一届文代会,此时的她还不满30岁。



小说让狄更斯成为人见人爱的大明星,他的小说更让英国人“成了一个读小说的民族”。在当时的英国,上到女王、首相,下至仆从、婢女,无论大人、小孩,好像不读他的书,生活就没了乐趣;就是在遥远的澳洲和北美,狄更斯的书都会脱销,据说去码头接船的纽约居民,也不忘“未完待续”的《老古玩店》,会迫不及待地冲着停泊未稳的英国邮轮打听:“小耐儿死了吗?”


维多利亚女王全家福


同时代的作家乔治•亨利•路易斯是个可信的见证人,他在1837年谈起“博兹”,更是感慨万端:


多少年来,还没有哪个人像博兹那样走红。……我们常常看见肉铺的小伙计肩上掮着托盘,两眼贪婪地读着最近一期的《匹克威克》。那些听差——他们的虚荣心在博兹笔下披露无遗,还有女佣和扫烟囱的,总之一句话,各个阶层都读博兹。



随着小说的成功,狄更斯彻底摆脱了穷小子的标签,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赚钱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在他去世前,他的财富已经积累到了顶点。


狄更斯到底有多赚钱呢?看看下面这两个数据:


1864年,狄更斯的最后一部小说《我们共同的朋友》提前获得6千英傍的稿费,相当于今天的42万英傍。


1867年,狄更斯在他的第二次美国之旅中净赚2万英傍,相当于今天的140万英傍。



可以说狄更斯是文学史上鲜有的名利双收的幸运儿,就像他小说里写的那些主人公一样,而且至今也依然是英国人最宠爱的作家,2012年英国就说:纪念这位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的小说家,庆祝他的二百周年诞辰,活动要持续一整年



为什么狄更斯如此成功呢?乔治·奥威尔的分析很到位:


“他之所以在他那个时代,以及在我们这个时代还为大众所欢迎,主要是他能用一种滑稽、简单因而是大家能记住的形式,描绘普通人的天生的正派体面、合乎礼仪的行径。很重要的是从这一观点出发,很不相同的各色各样的人物,都能描写成‘普通人’。”


在奥威尔看来,狄更斯从根本上说没有立场,无论谁是弱者,谁受迫害,他都会给予同情和支持——在《双城记》里,农民被压迫,他就和农民站在一起;而当贵族受到农民镇压,他又转而同情贵族。



狄更斯不仅受大众的欢迎,还赢了众多文学界后辈的心,即是再毒舌的作家都会对狄更斯不吝赞美。


下面是中外作家夸狄更斯大会


圣诞快乐

我喜欢他。在他书中,仁慈的心灵,柔和的感情,源源流出。说他浅薄,其实另有深意。如果谁落在忧悒中,不妨试试:沙发、巧克力、狄更斯。——木心


狄更斯是小说界里的莎士比亚。——斯蒂芬·金


狄更斯属于那种很值得一偷的作家。他是十九世纪自由主义者,一个毫无拘束的有智慧的人,是被现在正在争夺我们的灵魂的、一切腐臭的、渺小的正统观念和正统做法所同样忿恨的那种类型的人。——乔治·奥威尔  


狄更斯尽管有着夸张、庸俗、拖沓和感伤等缺点,但仍是最伟大的。——毛姆


如若办得到,我真想把每堂课的50分钟都用来默默地思考、潜心地研究狄更斯,赞叹狄更斯。——纳博科夫


除了征服大众和文学界后辈的心,狄更斯更是俘获了全世界的童心。


在法国作家莫洛亚的《狄更斯传》中,狄更斯逝世时,消息遍及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洲的每一个有儿童的人家,传说有一个小孩子问道:“狄更斯先生死了吗,那么圣诞老人是不是也要死掉呢?”


为什么要说狄更斯是圣诞老人呢?一切源于这本书——《圣诞颂歌》,全世界的儿童喜爱狄更斯,也是因为这本书。


《圣诞颂歌》出版于1843年12月19日,是狄更斯在六周内一口气写完的。故事很简单,就是冷血商人斯克鲁奇在圣诞节前夜跟着三个精灵穿越时空游历一圈后受到圣诞精神感召变成好人的故事


1843年,初版《圣诞颂歌》


小说剧情现在看上去不震撼,但它所引发的社会潮流很震撼,并一直影响至今。《圣诞颂歌》在狄更斯的卖力宣传下,重燃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对圣诞的热情,据说还让工厂老板不在圣诞节开工,还送给每个工人一只大火鸡。



从此以后,人们按照书中那样进行家庭团聚、互换礼物、享用大餐,而人们用“Merry Christmas”相互祝福,也是在此书中首次出现,并从此流行起来。


诞生于1843年的第一张圣诞贺卡


与狄更斯同时代的英国诗人兼幽默大师托马斯·胡德(Thomas Hood)在一篇书评中说:“如果说圣诞节那古老温馨好客的传统及它所建立社会慈善的风尚正面临倾颓的危机,那么能够作为中流砥柱力挽此一狂澜者,也就是本书了。”



在狄更斯生活的时代,圣诞节存在感很低,也不是现在商家促销我们买买买的节日,主流媒体《泰晤士报》在1790-1835年压根没提过,那为什么一直紧跟时代潮流的狄更斯会特意写一部小说来推销这个节日呢?对此,狄更斯是这样说的:


我的目的是,用一种适宜这个美好季节的异想天开的方式,唤醒基督教的土地上应该永驻的仁爱和宽容的精神!”



《圣诞颂歌》之后,在一段时期,狄更斯每年都会写一本和圣诞相关的书:《教堂钟声》、《炉边蟋蟀》、《人生的战斗》、《人鬼交易》,故此,狄更斯被称之为“圣诞节之父”。这些故事让人们把圣诞节变成了一家人在壁炉周围团聚的日子。


如今,那个把圣诞节安利给全世界的狄更斯已经离开了,但他所写的故事和圣诞老人一样,一直陪伴着世界上的人们。狄更斯博物馆的留言簿上,一个读者写道,“我的父亲每年圣诞前夜都把这个人的圣诞故事讲给我们这些孩子听。”


狄更斯博物馆



下面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给大家带来的圣诞福利。


这个圣诞节,就让我们和孩子相拥在一起,品读狄更斯的故事,也许我们会听到圣诞老人狄更斯在我们耳边说:“孩子,上帝保佑你。”




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艺术上,他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笔触、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凭借着勤奋与天赋,狄更斯一生创作了一大批经典著作,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编辑推荐

狄更斯的圣诞故事其实是在讲,所有的小人物,在历史的洪流下,在富人的碾压下,如何过幸福的日子……不鸡汤,十分励志,是冬日暖阳!内有英国初版插图,送给孩子的圣诞礼物!


01

圣诞颂歌


一句话简介


狄更斯最负盛名的圣诞故事,开启西方现代圣诞节。


02

人生的战斗


一句话简介


歌颂爱的赞美诗,爱情友情交织的童话世界。


03

炉边蟋蟀


一句话简介


阴差阳错的爱情故事,炉边蟋蟀守卫家庭。


04

教堂钟声


一句话简介


社会底层勤杂工一家的挣扎,严酷现实中透出的明亮的曙光。


05

人鬼交易


一句话简介


为清除忧伤记忆,科学家与魔鬼交易,最终领悟人生真谛。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100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