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准医药GETG
为中国患者提供全新的、高端的、精准的基因治疗药物及其方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精准医药GETG

2017年刷遍朋友圈的这九大健康类谣言,你中了几个?

精准医药GETG  · 公众号  ·  · 2018-01-02 17:3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谣言一: 紫菜是 废旧塑料袋做的


真相: 紫菜产业专家表示,坛紫菜本身就很有韧性,有的比塑料袋还好。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在实验室对紫菜和塑料进行了鉴别,认为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谱。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都是干紫菜,烘烤制作干紫菜要经过200℃至300℃的高温,塑料不可能承受这种高温。另外,紫菜富含蛋白质,点燃后有烧焦羽毛味儿,大家可以通过这个方法鉴别。






“棉花”饼事件!
谣言二: 肉松饼里装的是棉花


真相: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机关刊《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社微信公号“CFDA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刊文称: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放入嘴里一咬就会融化,口感松软。


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的纤维,虽然看上去也很松软,但嚼不烂。


也就是说:真用棉花冒充肉松,一吃就会识破!






真是葡萄皮!咋就不信呢?
谣言三:葡萄的白霜是农药残留


真相: 葡萄表面的“白霜”是葡萄皮上的蜡质、这种蜡质是葡萄本身产生的、附着在葡萄皮上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的蒸发,同时还能抵御病菌的侵染。它不溶于水,对人体健康无害。






‘火腿’:爱过、没骗你、相信我、不是病死的~
谣言四:病死牲畜搅碎做火腿


真相: 之前,网传一段“将病死牲畜直接投入生产线加工成火腿”的视频疯狂传播。

而经过调查,这段视频是剪辑拼接而成,动物未经退毛就加工制作火腿肠不符合现实。因为,动物毛发除非是在高温下碳化处理,否则一定会留下细碎毛发。而且,碳化工艺难度大,成本很高,并不划算。






虾:什么寄生虫!?那明明是人家的**
谣言五:虾头里的两条白线是寄生虫


真相: 虾头剪开确实会有白线,但并不是所谓的寄生虫,而是雄虾的精巢(睾丸),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完全可以食用。

活得鱼虾确实可能含有寄生虫,但只要选材新鲜,做熟食用,完全可以规避风险。







‘酱油 :我就是无耻的‘双标’
谣言六:无酱油代码的酱油致癌


真相: 日前,有消息谎称,国家卫生部门公布:国家标准的粮食酿造酱油有国家标准代码 GB18186,没有的是化学黑焦糖勾兑,食用后会使人患上肝癌。


事实上,官方不但没有发布该消息,而且辟谣说:"GB18186" 代码是一项酿造酱油的国家标准,进口酱油并不会使用这个标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酱油会标注商业行业标准或者是企业标准代码,但他们都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电子烟草也伤身,没想到吧~
谣言七:电子烟无害且助戒烟


真相: 中日医院呼吸中心烟草病学与戒烟中心主任肖丹表示,电子烟虽然去除了烟草中的部分有害物质,但电子烟烟液中的物质在加热雾化后可能会产生新的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依然存在。

另外,烟草中导致吸烟成瘾的物质是尼古丁,电子烟烟液中同样含有尼古丁,所以也会让人上瘾。









共享单车:如坐针毡,说的就是我~
谣言八:共享单车坐垫现“艾滋针”,扎到就感染


真相: 首先,科学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无法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其次,人体只有摄入足量的艾滋病病毒才会造成感染。


即使真的有针头,针头上的血液和液体含量本来就少,病毒量则更少。因此,即使针头上有病毒残留,病毒数量也很难达到致病条件。








“塑料大米”:我可比真大米贵多了
谣言九:有人利用塑料制造假大米


网上热传一则视频:一个年轻人把一些塑料扔进机器内,通过一系列工序,机器的另一头就生产出一堆类似大米的东东。在微信群里,这视频就被冠以黑心大米的旗号被网友疯传。对此,网友们惊恐万分。

真相: 经过媒体记者核实得知,这是一条移花接木的谣言。视频中呈现的内容是真实的,只不过从机器中产出来的白花花的看起来像大米的小颗粒,根本就不是大米,而是塑料造粒,也就是把塑料还原成颗粒状便于再次加工。


(本文转自广东卫生信息)


面对生命,惟有责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